包头民生会是日寇占领包头期间,在日本陆军特务机关指示下,成立的为日寇效劳的 “青帮”组织,活动十分器张,为敌人积极搜集各种情报,是日寇豢养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帮会组织。
“青帮〞又称清帮,是清朝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传说发源于明代的罗教,至1726年(雍正四年),由翁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运河的漕运船夫为清政府承办漕运。规定帮规和仪式,按辈分收徒弟,长期在运河漕运中保持封建行帮的地位。后因漕运改为海运,逐在上海、天津等地和长江下游其他通商口岸流为游民组织。辛交革命时,在上海设立中华共进会,曾受袁世凯利用,刺杀宋教仁。1927年,又为蒋介石所用,参与“四 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特务机关利用青帮组织进行汉奸活动。清门(青帮)组织有自己的特点,区别于洪门(红帮)。有“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之说。其含意是洪门为横向组织结构,会员不论入会先后,没有辈序之分,均以兄弟相称。清门为纵向组织结构,辈序分大小,长幼尊卑有序,师徒有如父子,礼节分明,不得越序妄尊。在国民党时期,青帮受国民特务组织控制,继续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活动。它们不仅是国民党的政治别动队,又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大宗走私毒品、军火、拐骗妇女经营卖淫集团的黑社会势力的主宰者。

照片源于网络
青帮传入蒙、绥地区较晚,约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军阀混战,各派系军队流窜有密切关系,如毅军、湘军、绿营军都曾在蒙、绥地区驻防过,这些军队中和随军而来经营商业,谋职而来的内地人中青帮门徒不少,这些人流落西北时,为了求得在社会上生存,互相援助,只有借助帮会力量。由于一些青帮会员专为洪门派系——
哥老会
,因此青帮纽织建立晚于哥老会。青帮组织主要沿平绥线上的一些城市先后建立,不象哥老会为匪居多、到处流窜。但青帮成分十分复杂,有军、政、商、学、兵、匪、车夫、匠人、无业游民等,三教九流之徒无所不有。在社会各阶层拥有孳生基础,常被军阀余孽、失意政客、豪绅巨匪所控制,是寄生性和破坏性很强的一股社会反动力量,很容易变成为反动派服务的反动工具。在日寇占领包头期间,包头青帮组织——
民生会
就是明证。
包头青帮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消亡情况:
1931年青帮首领刘长在包头拉开山门,广收弟子。后由刘寿山继承衣钵。日寇占领包头后,日本陆军特务机关指示刘寿山成立蒙疆包头民生会,受张家口蒙疆民生总会的领导。日本特务机关派工作员小泽和蒙疆派来的太宰松三郎 (表号贫松,后担任满铁调查部包头会馆馆长,此人和绥远日本特务机关工作员福崎道仁,为了侦知青帮内幕便于控制青邦,按照青帮开山门的规矩,分别参加了包头和归绥的青帮组织)参加了民生会成立大会。
会长:刘寿山 (又名刘福堂,为河北省盐山县人,商界)。
副会长:宋玉书,东北人。
顾问:儿玉尧,日本特务机关的情报室主任。
民生会下设:
情报股:股长范子明、副股长郭占发、潘效如、赵永胜。为日本特务机关搜集各种政治、军事、经济等情报。
佛事股:股长金振山、李致膺,负责办理佛堂、开山和会员登记等事宜。
事业股:由曹必正负责。
民生会的工作人民有:郭逸臣、李鸣岐、高林、胡殿祥、张清林、张文清等人。
会址设在今东河区新兴大街122号
。
下设分支机构有:固阳分会:会长刘玉山;石拐分会:会长王凤阁;南海子分会:会长王悦;萨县分会:会长崔江,顾问日本人宦江,情报主任王兴业,情报员20余人。和
马占山
的情报人员来往密切,互相沟通信息,交换我
大青山游击队
情报。他们横行乡里,欺诈群众,勒索财物,为人民所痛根,曾将农民高全江、张保诬为八路军密探,抓捕后,经花钱贿赂才赎出活命。他们还把牛五营子村衣民胡尔子诬为八路军,慘遭活理。日寇投降后,与国民觉挂钩,参加反共除奸队,继续坚持区动立场,进行反革命活动。
包头地区青帮势力雄厚,门徒达800余人,活动十分嚣张。日寇投降后逐渐削弱,解放后不复存在。
理门公所(俗称在家里)是青帮的外围组织,以戒烟、酒为名,供奉观世音菩萨、杨祖 (创始人杨来茹)、老君爷。1925年在包头设理门公所总堂,由傅来明主持。下设守一、引善、静心等堂号。日寇占领包头期间,在日本老兵以指使下,又建立了正善、普善等四个堂号,分别由孙来瀛,李文藻王四、霍文成主特当家。这个组织解放后不复存在。
文章来源:《包头民生会(即安清会、青帮)》
《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缉
政协包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