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明朝万历年间,南康府安义县有一个生意人叫胡大海,他头脑灵活,在绸缎庄从一个卖货郎做起,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终于自己开了一家卖绸缎的铺子,虽不能日进斗金,但也是丰衣足食。

胡大海虽生活富足,但他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早年忙于做生意,现时年45岁了,结婚二十载还未曾生下一儿半女,两口子为此没少想办法。

而他的媳妇李翠兰亦是愁阿,总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愧对老爷,还狠心提议说:"老爷,要不您再娶一房吧。"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胡大海却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听到妻子如此说,心里微怒不忍发作,就叹了口气说:"我呀,一生只想与你白头到老,只想生一个孩子,你好生调养身体,我们再想办法吧!"

胡大海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找到各种郎中名医神婆,希望为胡家带个孩子。

翠兰也没闲着,这天是初一,她带着丫鬟去庙里上香,诚心地向观音娘娘祈求上天赐予她一个儿子,并求得平安符。

回家的路上,她看见一个孩子在路上哭得好不伤心,便走过去问怎么啦。

那孩子莫约5、6岁左右,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得样子都快变形了,翠兰也不嫌,一边哄,一边从怀掏出小手帕帮他把脸擦干净。

孩子见有人理他,好不容易止住哭声说:"我爹死了,我娘也跟人走了,不要我了!"说罢又大哭起来。

翠兰听得心焦,问:"那你愿意跟我回家吗?"

那孩子一听,抬头看到翠兰一脸慈爱的样子,又哇地大哭起来,还不住地点头。

就这样,翠兰把孩子带回家里,胡大海别提多高兴了,心想:"真是上天保佑,白捡了一个儿子了",立马认了他做儿子,取名胡大山。

夫妻俩偷偷地商量着,大山和他们有缘,即使是捡来的,也要当他是亲儿子一般,好生教养。

说来也巧,胡大山来了不到半年,胡大海夫妻俩心都宽了很多,翠兰居然在不意间怀上了!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46岁的胡大海终于老来得子,全家上下高兴得不得了,翠兰更是把孩子捧在手心怕吓着,含在嘴里还怕化了。胡大海为儿子取名胡大树。

现在家里有两个孩子,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夫妻俩心里可满足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

光阴似箭,胡大树转眼长到了三岁,跑得比兔子快,皮得像猴子似的。而胡大山已经被翠兰送去学堂读书了。

胡大海呢,也不像年轻时那样拼命做生意了,而是经常带着大树上街玩耍。

有这么一天,胡大海牵着大树去看庙会,孩子别提多高兴了,一会要吃糖葫芦,一会要糖人,一会又玩风车,一天下来胡大海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临近傍晚的时候,庙会逐渐散去了,但是庙会上还有很多小孩在一起玩耍,大树也加入了这帮小孩子的玩耍行列,孩子们集中嬉戏,大人们分散在一旁看护歇息。

胡大海靠在一棵树上,心里不由得感慨:"老来得子的确是高兴,不过陪孩子呀,确实很累啊!"

他这么靠着,不知不觉就打了个盹,莫约一柱香的时间,猛然间,他就从睡梦之中惊醒了过来!

再一看,儿子呢?周围几个玩耍的小朋友还在,可是他的儿子不见了!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胡大海赶紧到处找啊!先是问这帮小朋友,可大家都不知道谁是谁,又问周围的家长,谁也没注意多一孩子少一孩子,更别说跑哪去了。

这时有人说:"哎哟,刚才好像有几个人抱着几个孩子走了,我们以为是孩子的家人抱走呢。"

胡大海急得四处去找,把整个庙会都逛遍了,没见孩子的踪影。回到家,他发动全家人,满城地找,可找来找去,也没见到三岁的大树。

这时,两口子的心里呀,是五内俱焚,心如刀割,他们唯有抱头痛哭。

胡大海好不容易止住哭,见翠兰依然哭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他下定决心说:"就算是走遍天涯海角,我也得把孩子找回来。明天把家里的房产地全都卖了,把银子归笼到一块找,等有一天咱把家里所有的钱都花完了,孩子还没找回来,那天我就悬梁自尽,跟我的孩子来世再见。"

翠兰听了,不住地点头。

然而,找了一年之久,还是音讯皆无,两口子别提有多心焦了,每天度日如年,吃不香睡不好,全靠找回孩子的这份意念撑着。而翠兰,由于过度思念孩子,终是病了,梦魇了还喃着儿子的名字。

这时胡大山已经十岁了,听说母亲病了,他赶紧向夫子告假回家探望去。

行至半路,大山看见路边面摊有个大伯和一个稚童说话,稚童正赌气不吃了,那大叔好言哄着他,稚童把面一推,生气地说:"我要找我娘,我要找我娘。"

大山定睛一看,这稚童怎么那么像弟弟?他赶紧跑回离这不远的家,见到胡大海就不由分地拉他出来,幸好他们还没离开!

胡大海开始还不明就理,正要责问儿子呢,却见大山用手一指说:"爹,你看那孩子像不像大树?"

大海走过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里不由自主地喊道:"大树。"

这稚童也抬起头来,大海再喊几声:"大树,大树到爸爸这儿来。"

这稚童就真的跑过来,扑到了大海的怀里。

胡大海抱起这稚童,放声大哭道:"儿子,儿子,我可找到你了!"这一哭把稚童给吓着了,也大哭起来。

而刚去给面钱的大伯听到哭声,忙跑过来,劈手就把稚童夺了过去,抱在怀里说:"阿牛阿牛,别哭,别哭啊!"

他一哄,这稚童还真不哭了。

胡大海看看这位老伯,这位老伯也看看胡大海,两人同时问:"你是谁啊?怎么抢我儿子呢?"

两个人逐在大街上吵起来了,你拽着我,我拉着你,都说要报官去!

且说胡大山听从父亲的安排,赶紧回家把找到弟弟的消息告诉母亲。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大山回到家看见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眼泪都要岀来了,他喊了一声:"娘,孩儿回来了,您怎么变成这样呢?"

翠兰听到是大山回来了,气若浮丝地说:"为娘没事,只是最近一直吃不下。"

胡大山一听就明白了,娘是思念弟弟日甚,现在连饭都吃不下了,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香囊,递给母亲说:"娘,您看这是什么?"

翠兰拢眼神一看,激动道:"这是从哪里来的?快拿给我!"

翠兰从胡大山手中接过小香囊,又叫大山拿了把剪子把香囊的缝线小心地拆开,里面有一张平安符和一小截桃木。

大山又把刚才见到弟弟的经过和父亲去找知县大人的事详详细细地告诉母亲。

翠兰把小香囊捧在手心,哭泣着说:"我的儿阿,想不到娘有生之日还能见到你!"转身又吩咐大山为她备饭菜,她要赶紧好起来去见自己的儿子!现在几天是滴水未进,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胡大山一看母亲终于重拾生存的意志,高兴地走到厨房忙活去。

而胡大海和那大伯相信互拉扯着去到县衙,公堂之上,两个人也是互不相让,都向知县大人讨公道。

胡大海说:"叩见大人,我叫胡大海,一年前丢了儿子,今天终于找到了拐走我儿子的恶人,就是他!请大人治他拐带小儿之罪,并把儿子判还给我!"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那位大伯也是不甘视弱,说:"我叫赵天虎,这孩子是我从小养大的,今年已经四岁了!这个人妄图抢走我的儿子,请大人明断把孩子判给我,还请治他抢夺之罪!"

知县大人见两个人都说这是自己的孩子,他先是让孩子来认。

可这孩子啊,叫他大树,他答应,叫他阿牛,他也答应,叫他跟大海走,他愿意,叫他跟天虎走又不抗拒。

知县大人又叫了旁证,可是大伙看热闹的多,却都不愿意掺和,问到谁也说不太清楚,只知道大海在一年前的确丢了个孩子。

知县大人无法判案,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惊堂木一拍:说:"这孩子只有一个,可是家呢,有两家,那必然有一人是冒领或有一人是拐带!你们两个肯定有一个在说谎!是坏人!

至于谁是坏人,我得调查清楚,在我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本着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的原则,你们俩都得关入监牢!"

胡大海赶紧跪下说:"大人,把我们都关起门来吧!可是把我们关起来之后,那孩子放在我胡家抚养可好啊?"

知县大人说:"那不可,为示公平公正,这孩子就先放在我知府家里抚养吧!就这样吧,把两个人都关起来!退堂。"

可是第二天,知府大人就传两人升堂了,说:"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昨晚上那孩子竟不好好睡觉,居然从我府中偷偷跑了出去,掉落水中淹死了。"

胡大海和赵天虎一闻此噩耗,那是放声大哭,两人哭了个声嘶力竭,声泪俱下,那场景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狱卒在一边劝了:"两位啊,节哀吧,今天知县大人还要问话了,问完话可能就放你们回去了。"

两人只好哭哭啼啼地来到堂前。

只听知县大人叹了口气,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这孩子福薄,就这样去世了,眼下得给孩子安葬,孩子虽小,这场白事也得办呢,我算了算,也得花几十两银子吧,加上打官司的费用,就算你们俩80两吧。

现在呢,你们俩谁愿意出这80两,我就把孩子判给谁,你们回去给孩子办白事啊。"

听到知县大人这么说,胡大海不假思索道:"回大人,我是他的亲生父亲,我愿意出这80两。"

而那边的赵天虎却说:"大人呐,他是孩子亲生父亲,他来出吧!"

听到赵天虎这么说,知县大人把惊堂一拍,大喝一声:"好你个赵天虎,居然在本官面前撒谎!还不从实招来!"

赵天虎往上一跪,说:"知府大人呐,这孩子,哎呀,这孩子是我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的,不是我亲生的,这回我可没敢说谎。"

"哦!你有何为证吗?"

"回大人,我有证据,距此五里,有一个赵家村,村里有一个赵老三,他是村里的光棍无赖,专门拐卖妇女,儿童。去年我就花了20两从他那买了孩子。现在孩子死了,你让我花80两,我只能承认了。大人如不信,可以到赵家村找他一问便知啊!"

知县大人赶紧命人到赵家村去捉拿。

没多久,赵老三就被带到公堂了,还没有用刑,他就如实供述了作案过程。孩子的确是他拐的!

如今真相大白,孩子是胡大海的,知县大人命人把赵老三和赵天虎二人关押,分别治罪。

然后知县大人对胡大海说:"听说你45岁才得到这个孩子,孩子丢失之后,你又变卖家产,到处寻找孩子,这真是为人父母之所为也。眼下孩子归你了。"

胡大海说:"谢大人,孩子虽然死了,也让我再见他一面吧。"

知县大人哈哈大笑:"孩子已四五岁,怎么会这么容易夭折呢?你快领回家去,好好抚养吧!"

说话间,有人从后边带出一个孩子来,而牵着大树手的,正是翠兰,后面还跟着大儿子大山,一家四口得以团圆,双双跪倒,感谢知府大人!

民间故事:男孩回家,半路偷听稚童谈话,他掏出桃木救了母亲一命

写在最后: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文中的胡大海两口子甘愿变卖家中所有财产也要把孩子寻回,这是为人父母之所为!实在令人敬佩!

拐卖儿童这样的事情自古就有,而且从来没有断绝过!自从做了妈妈以后都看不得这个,设身处地想一下,简直就是毁天灭地的打击!然而买和卖都应该是同罪才对!

文虽是虚构的,但小编只想表达:愿孩子们都能平平安安地在父母身边,快快乐乐地成长!愿天下无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