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很多杰出的诗人,但也有一些性格非常古怪的才子,比如刘叉、罗隐等人,大家都耳熟能详。除此之外还有贾岛、孟郊以及卢仝等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一方面特立独行,另一方面也感到内心悲愁,所以他们的诗作也别具一格。
人活一世,必然要与很多人交往。如果可以从外界那里得到帮助和提高,那自然是好事一桩;如果自己无法合群,或者反而觉得受到拖累,不如抽身离开,唐代有一位诗人就有如此感受。下面介绍卢仝很著名的两首诗作,不同流俗,抱真守拙,抒发了苦闷的心情。

自咏(其一)
唐代:卢仝
为报玉川子,知君未是贤。
低头虽有地,仰面辄无天。
骨肉清成瘦,莴蔓老觉膻。
家书与心事,相伴过流年。
卢仝,自号玉川子,是初唐才子卢照邻的孙子。他虽然家境贫寒,却喜欢读书,家里还收藏了各种经史子集。他不慕功名,秉性耿直,颇有韩愈的豪壮之气。《自咏二首》作于诗人晚年,诗中以自嘲的笔调,表现自身的生活,抒发了心中的苦闷。
开篇就自嘲地说,诗人对玉川子说,我知道你并非贤者,所以不应该在朝堂任职,不然就会耽误了社稷大事,于是只好隐居于林泉之间。
其实皇帝也知道诗人有才,还曾多次派人请他出山,但是都被他以各种原因婉拒。诗人还肆无忌惮地说,低头自思,好像有自己的处身之地;仰面环顾,却又没有施展的空间。这两句显得极其沉痛,也表现了自己与朝廷不合作的态度。
诗人年少时就旷达不羁,晚年虽然脾气有所收敛,却依然不愿随波逐流。才子又感怀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不仅家徒四壁、生活贫苦,而且孤老困顿、无人关怀。清成瘦,指变得清癯瘦弱;莴蔓,即莴苣。膻,腥湿。
结尾两句更显悲怆,流年似水,转眼间就须发皆白,陪伴自己的只有满架的图书和萦绕心头的往事。玉川子此诗以自嘲口吻,表现其古直耿介性格,诗中摒去险怪粗狂,以古朴质俚取胜,三四两句却是放胆惊人之句。
自咏(其二)
物外无知己,人间一癖王。
生涯身是梦,耽乐酒为乡。
日月黏髭须,云山锁肺肠。
愚公只公是,不用谩惊张。
卢仝的诗作以古体为多,风格狂怪粗放,语言刚劲,但也非常险怪拗口。不过他的诗富于气势和力量,给人以震撼人心、奇险怒张的美感。
前两句依然是自我嘲讽,作者说自己的精神超然物外,是人世间孤僻狂痴性格之首,但也是一个没有知己之人。物外,即世外;癖王,怪癖狂痴之王。
诗人又感慨其一生如梦幻一般,虚无缥缈,难以测度,沉迷于酒乡,才是最大的快乐。之所以没有知音,一种原因是别人嫌弃他,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不带别人玩,既然诗人不求仕进,可想而知,应该属于后者。
五六两句表达出内心的悲愁,诗人拉引着自己的胡须,使之日长一日;诗人万事不关心,却喜欢徜徉于青山碧水之间。云山,指大自然;肺肠,指胸怀。这二句新鲜生动,活泼俏皮,颇有趣味。
最后,诗人又自比愚公,表达自己抱真守拙,也充分展现出诗人狂痴怪癖的思想性格,更感叹时不吾与,浮生若梦。公,指卢仝自己。谩,指惊奇慌张。
卢仝的这两首诗都以自嘲的口吻,抒写了内心的孤寂和苦闷。全文没有一个字表达痛苦和哀愁,可是“清瘦、流年”,以及“身是梦、酒为乡”等词语,都彰显了诗人愤世嫉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