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动物。
所以,社交或是说人情世故也就随着而来。
而这一篇所书写的主题便是“人情世故中的一些言语技巧”。
——题记

提笔的时候,在想。
尽管在很多时候,有很多人都会觉得:“人情世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糟糠,而且现在的人情淡薄,一切都是向钱向利看齐,谈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但我却一直觉得,存在便有其道理。
如同太极分阴阳,人情世故既然有坏的一面,那必然也会拥有好的一面。
所以,我们也不能因为坏的存在,或是说还没有看到好的一面便完全否定“它”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虽然从某个角度来说,人情世故这件事确实费人精力也考人心神。
可是,若然缺乏了人情世故来充当社交中的润滑剂,那试想一下,大家直来直往,有棱有角,那这样的一个圈子,很有可能会因为内部件之间的运转所产生的磨损太过严重而报废。
毕竟,没有回旋的余地,开口非生即死,那这样的一种运转模式,久了,谁都受不了的,更别谈是其余的了。
昨天同老友出去了会儿。
后来,因为有些事情,于是只能劳累老友小等了一会。
刚好两人也是闲着无事,便随口谈及到一件较为困境到他的事情。
他说,前段时间请了个对他事业能起到帮助作用的人去吃饭。
本来想借这一顿饭,好让彼此拉近点关系,以及看看能否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好让自己的事情能得到更好的开展。
结果一顿饭下来,没得到个好处不说,反而被对方给训了自己几句。
瞄了他一眼,问道:“怎么,这次没让你家长辈陪着你去。”
老友白了我一眼,道:“吃个饭而已,至于吗?”
当即皱眉,反问道:“你觉得只是吃个饭而已吗?”
老友顿时有些发愣了。
摇了摇头,又道:“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说,当一个人肯接受你个人的邀请之时,这往往代表着他对你,或是说对你当下要办的那一件事情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他才会接受你的邀请。
但你最后之所以会落个被人训的结果。
那也可能是在你们相处的过程中,对方给了提示或是说暗示,但你却没有接住,或是说你忽略了。
于是,反而让到对方觉得你这人情商低,不会来事。
自然也就被训了。”
老友愕然,半晌,才苦笑道:“没那么严重吧!”
耸肩,道:“这不好说,得看实际情况。”
老友问道:“比如?”
瞧了他一眼,想了想,道:“这样吧!我给几个例子,你自己看看是否犯了。比如当你打听事情的时候,他是明确表明拒绝,还是不确定性拒绝,这是有区别的。
诸如:“喔,这件事情,没法办!”这就是明确的,也就是说你不用再问了,问了也没用。
“喔!这件事情啊!很难办。”那这就是不确定性的,潜意识也可以说,这件事情还是有操作空间的。
还有,如是当时的对方是沉默的话,那往往也不是对方不懂得如何回应。
而是在给你缓冲,或是说加筹码的空间。
毕竟,有些事情啊!
直接答应了你,那他吃亏。
可若是直接拒绝的话,却又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对方的沉默就是看你会不会做事,能不能给出一个让他心动的代价。
从而决定下他接下来的应对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但这些都得通过当时的一些相应的细节来做判断了。”
朋友有些无奈,道:“你说,直白点不好吗?搞这么复杂干嘛!”
耸耸肩,道:“这东西在很多时候就像是谈判,不是说要分个你死我活。
而是将其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也不过多伤了彼此的和气,同时也不让自己吃亏。
末了,还能把事情给办了的一种做法。”
书写完这一段回忆的时候,在想:“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社会现实,人情淡薄。
却忽略了,或许,在当时的过程当中人家可能是想帮的。但你却忽视了。
或是说,人家其实是给过你机会了。
只是,你不懂,作死了!”
又想:“这世间,谁敢说无私,没有一点个人的想法。
而人情世故的魅力之所以迷人,或许就是因为“它”的存在,能更好起到相应协调和沟通的作用。
从而才为人所迷恋吧!”
……
篇外文:本文只是随笔所编,只可观赏,却不可当真!
注:图片皆来自网络,与正文无关!
文: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