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战争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受到蒋介石长期排挤,后成为副省长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后期,不少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看清了形势,纷纷放下武器,投靠了我军。对于起义以及加入我军的这些将领们,我军秉承着公正、鼓励和包容的态度,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待遇。比如陈明仁、董其武,起义后,不但保留了他们军队的编制,还官复原职,担任兵团司令,让他们再次领兵打仗,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九五五年还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我军中待遇非常高。

解放战争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受到蒋介石长期排挤,后成为副省长

相对于战略层面的意义,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他的起义对于今后我军策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丝毫不比陈明仁、董其武等人重要性低。他的临阵倒戈也直接决定了平汉战役最终胜利的结果。那么,被称为国民党起义第一人的高树勋,建国后又担任了什么样重要的职务呢?

高树勋在解放战争开始能够第1个站出来起义,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高树勋,曾经是冯玉祥部下的兵,后来通过努力晋升为了西北军的高级将领。1930年,冯玉祥和蒋介石大战,西北军落败,部队被蒋介石瓦解收编,担任冯玉祥旗下27师师长的高树勋成为了蒋介石旗下的将领。

西北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旗下的将领很不受待见。收编后蒋介石立马调高树勋的27师,去江西围剿红军。打赢了蒋介石得利,打不赢的话可以间接的削弱西北军的实力,这也是老蒋的用意,高树勋自然懂。

解放战争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受到蒋介石长期排挤,后成为副省长

西北军

不过让高树勋万万没想到的是,27师全体官兵,最后被我军策反,全都起义了,这让高树勋非常震惊。这也是高树勋第1次知道红军的力量有多大,这次失利,他怕蒋介石追究责任,无奈之下逃到了天津租界躲避。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建立抗日同盟军,高树勋知道之后立马又加入了冯玉祥的麾下,在同盟军中,他开始结识到了我军的一些统战人员,开始对革命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同盟军最后失败了,但是也为高树勋开启了一道正确的革命之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任命高树勋为河北保安处副处长,负责训练各县保安队。经过1933年的长城抗战,蒋介石和日本人签订了停战协议,同时中央军退出华北地区。

而西北军在华北地区经过几年的时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实力,宋哲元也暗地里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当时蒋介石想插手都无能为力,而宋哲元出身军阀,占地称王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

解放战争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受到蒋介石长期排挤,后成为副省长

宋哲元

也因此华北地区,虽然明面上归蒋介石领导,而实际根本领导不了,而宋哲元为了不被蒋介石吞并,让多方势力在华北并存,其中包括我军以及日军。当时我军朱瑞将军在保定做统战工作,与高树勋接触比较频繁。

后来彭老总又到保定与宋哲元会谈,接待的也是高树勋,这让高树勋更进一步了解到了我军,后来日军打破华北势力的平衡,率先动武。更加促进了我军与西北军的联络。

当时,高树勋还邀请了八路军的一些将领,到自己的部队,负责组织各县保安队进行抗日活动。抗战爆发后,在八路军的帮助下,高树勋的部队实力大增,扩充了9个团。但是宋哲元的旧部,很多思想方面不是非常进步,向蒋介石告密,说高树勋与我军走得太近。

蒋介石听信,将他调任新八军军长,划到石友三的第39集团军,石友三是著名的倒戈将军,曾经还反过蒋介石,后来他投敌的行为公开化,高树勋不愿同流合污,于是策划暗杀了石友三,自己当了第39集团军总司令。

不过,位高权重也不是什么好事,高树勋也开始飘了,开始对国军产生幻想,思想也开始倾向国民党。但他毕竟是杂牌军,蒋介石根本没想扶持他,后来石友三原部下69军军长被汤恩伯收买,脱离了39集团军,蒋介石又派了嫡系担任新8军军长,这下高树勋才恍然大悟,开始有了投奔我军的想法。

高树勋当第八军军长时,我军曾有几个团长一度失去了与组织联系。其中包括王定南、吴景略等人,王定南1944年,被国军扣押,后被醒悟的高树勋救下,1945年5月,担任了高树勋部第11战区总部参议,而吴景略此时是高树勋的机要秘书,他们两人主要任务就是策反高树勋起义。

通过王定南等人,高树勋与八路军进过了秘密联络,进过多次商谈,使得高树勋更加了解八路军的政策。并写了一封信,通过王定南交给刘邓两位首长,刘邓看后觉得高树勋有争取的可能,机会非常大。

当时,高树勋受国军排挤与猜疑,他深知只有靠近八路军才能生存下去。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与国民党力量悬殊,这也为我军在国民党内部争取受排挤的将领,开辟新的战线确定了方向,意义重大。

而当时蒋介石也是自作聪明,派了三个军分别是高树勋旗下新8军、马法五的40军、鲁崇义的30军一共45000人来攻打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这三个军都是杂牌军,即便全报销了,蒋介石也不心疼,我军得知后,主席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阻击这三军北进,掩护东北军。

刚好高树勋想起义,在刘邓的策划下,时任第11战区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的高树勋率领8万人提前起义,并配合我军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另外2军在陈锡联的第三纵队猛攻下,2天时间全军覆没。起义后,高部被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担任总司令。

邓总后来回顾此战时说:“他功劳很大,当时没他起义,敌人虽不会胜利,但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他一起义,其他两军就被消灭,只跑了三千人。”

建国后,高树勋当选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委员、并长期担任河北省副省长,还被授予了一级解放军勋章,1955年因他已经离开部队,所以没能获得授衔,但凭他的功劳和起义的影响力,若还留在军中,至少也是中将以上军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