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听说过“啃小族”吗?
它指的是本该赚钱养家的父母,把孩子当作“摇钱树”,靠他们的收入养活全家的一群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童模”!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童模造梦地——浙江织里
“时尚看巴黎,童装看织里。”
织里,大家应该多少都听说过这个地方。
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部,自90年代,这里的童装市场开始兴起,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而进一步扩张。
据媒体发布,织里的童装企业已超过1万家,国内一半以上的童装都产自此处。
童装营销市场刺激下,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童模)随之衍生。
一箱墨镜,一个化妆包,每天工作约8小时,换装100套,日薪平均4000元,能抵上某些成人一个月的工资,有些甚至年入百万养全家。
高收入的诱惑,让不少家长趋之若鹜,带着孩子前来织里“造梦”,参加童模培训班,向厂家发“模卡”,陪伴孩子拍摄。
疯狂“造富”背后
“童模世界的压力,完全不输996、007的成人职场压力。”
这是内行人公认的事实,很多父母只看到表面的繁华,却没有体验过其中的辛酸苦辣,尤其是对孩子们而言,既是“利益享有者”,又是“直接受害者”。
1、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这套拍太慢了,要抓紧速度,一会结束还要赶下一场,不然又要损失小一千。”
在模特行业中,时间就是金钱,出片率尤为重要。
据一家模特公司负责人透露,很多培训的孩子,其实真的很辛苦,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呵欠连天了,家长还要哄着他们再坚持,拍完再睡!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孩,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的伤害还是挺大的。
再加上很多时候商家为了赶“上新”,往往需要“反季节拍摄”,孩子们顶着烈日穿羽绒服,大冬天里穿夏装,一拍就是几小时,大人都可能熬不住,何况是小孩。
2、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童模的黄金时期也就几年,160以下,6岁以内,是比较受市场欢迎的。
其中不乏3岁就开始接商单,6岁就成为“老干部”,为了拍摄,不惜请假甚至是不上学的小孩。
殊不知,6岁以前,正是孩子三观塑形的关键时期,如果过早接触“名利场”的诱惑,他们的心理往往容易被金钱侵蚀,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出三年就变得油腻不堪,沦为金钱的奴隶。
此外,这一行对外貌、体重、身高等要求也比较高,有些家长为了满足摄影师和商家的要求,让孩子减肥、整容,这些“物化”标签贴在小孩身上,对其心理健康并不利。
别过度“消费”孩子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消费中心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较多,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现象。
不仅是童模行业,还有娱乐圈里的童星,各短视频平台的“小网红”,一批又一批的小孩进入所谓的“星光大道”,这并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HBO出品过一部纪录片《童星》,里面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审视了儿童娱乐圈及童星生涯的黑暗现实。
“我变成了一本青少年杂志,变成了偶像,我讨厌这些东西,这远远超出了我的舒适区。”
纪录片里,当初炙手可热的童星,最后精神低落、情绪失控、猝然离世,不是“依稀红颜美少年”就是“凤凰未迎涅槃日”。
一颗又一颗星星陨落了……
【幸孕说】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合适的年纪,就要做合适的事情。
孩子们的童年不该装在“镜头里”,让他们去释放天性,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撒欢儿,拥抱每一个风和日丽,这难道不是我们大人真正应该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