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祁钰明明做过明朝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皇家帝陵?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众所周知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却只有十三陵,少了的三位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

朱元璋去世时明朝的都城还是南京,所以他葬在了明孝陵;朱允炆是死是活都不清楚,也没陵寝;唯独朱祁钰,是实实在在的皇帝,死得明明白白,在北京,但没进皇家帝陵,而是以亲王礼下葬,他给自己修的寿陵百余年后被一月天子朱常洛入住,也就是现在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朱祁钰明明做过明朝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皇家帝陵?

朱祁钰的上位,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在大哥朱祁镇活得好好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即位的可能,在朱祁镇登基后,他也很识相地当着自己的郕王。

然而朱祁镇自己作死,在太监王振的劝说下决定御驾亲征,主要是二十几年前的永乐帝朱棣就喜欢打仗,五征漠北,纵横草原。二十出头的朱祁镇血气方刚,被王振一说,瞬间脑袋发热,要亲自出马。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率军出征,结果爆发土木堡之变,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长驱直入,直逼北京。

消息传回,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面对如此危机,朝堂之上对是"战"还是"迁"开展了纷争。在于谦等人的极力支持下,朝廷决定战。

于谦、王文等人一方面筹划战事,一方面为了防止瓦剌以明英宗做盾牌,上书皇太后,请求立朱祁钰为帝。

朱祁钰明明做过明朝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皇家帝陵?

因为朱祁镇的儿子实在太小,局势又这么危急,孙太后同意了,于是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瓦剌很快发兵攻打北京,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北京保卫战最终取得胜利,瓦剌退却。

瓦剌还想用明英宗骗点钱,但是明朝边将却一点钱也不给,按照常理,瓦剌一怒之下,应该把明英宗杀了才对,但是明英宗个人魅力超群,竟然跟瓦剌首领太师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成了好朋友,在他的帮助下,明英宗竟然活了下来,并于一年后回到北京。

对于哥哥的回归,朱祁钰很不爽,毕竟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的感觉实在舒服,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

朱祁钰很快就把朱祁镇软禁了,关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七年里,朱祁钰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还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就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朱祁钰的老婆钱皇后只能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

朱祁钰明明做过明朝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皇家帝陵?

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朱祁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就这样,朱祁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也做皇帝,于是他处心积虑废掉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为了换太子,朱祁钰可谓费尽心机,先是贿赂威逼朝臣,后是废掉了反对的皇后,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立太子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

独子夭折,朱祁钰的精神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景泰帝病重,已无法上朝。石亨、徐有贞等人看到了朱祁钰的状况,聚在一起秘密策划,准备迎请朱祁镇复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31岁的朱祁镇再次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宰,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将其废为郕王。

失去帝号的朱祁钰虽然重病,但仍然被迁到西内永安宫居住,两天后离世。

由于已经将朱祁钰废为亲王,而且朱祁镇也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所以朱祁钰死后,其生前所建寿陵被毁,以亲王礼葬于京西金山景泰陵,而明十三陵位于天寿山,景泰陵离那里远着呢。

不过朱祁钰在危难之中即位的功绩还是有的,明英宗死后,即位的明宪宗以叔叔“戡乱保邦、奠安宗社”于国有功,追复其皇帝身份,改谥号为“恭定景皇帝”,接着命相关部门缮修陵寝,等级与皇陵相同。

嘉靖时期,景帝陵又有所改建,还把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色琉璃瓦。但朱祁钰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朱祁钰也成为明朝唯一不在十三陵安葬的皇帝。

百余年后,朱常洛即位29天驾崩,根本没修陵寝,大臣们就把寿陵拿来修修就用了,改名为庆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