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前言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自己的敌人,侵占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兵荒马乱

起因

公元1351年,黄河水泛滥,元顺帝封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命令贾鲁治理黄河水灾。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贾鲁

结果

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人护送韩林儿回应天,途径黄河流域翻船,韩林儿不幸淹死于黄河中。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韩林儿

始末

1.韩林儿称帝

公元1355年,在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的拥立下,韩林儿决定称帝,地点在毫州(今安徽毫县)。韩林儿称帝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让宋朝复兴,于是把宋朝的政权用在自己身上。韩林儿是原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之子,原本韩山童与刘福通计划起兵抗元,结果被叛徒出卖,韩山童被元军抓获,始终被处以死刑。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韩山童

2.子承父业

韩山童死后,其子韩林儿与母亲杨氏为逃避元军追捕逃到了武安山中,杨福通没有善罢甘休,决定重新组织红巾军起义,最终取得成功。刘福通在起兵的同时,无时无刻都在打听韩林儿母子的下落,皇天不负有心人,刘福通终于在砀山找到了韩林儿母子二人。

刘福通与韩山童并非土匪,而是师出有名,本来二人是宋氏宗亲,打着匡扶宋朝的旗号举兵起义。由于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所以他死后其子理应继承他的夙愿继续起义,为了继续师出有名,刘福通把韩林儿扶正上位,让韩林儿统领红巾军继续完成韩山童没完成的任务。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刘福通

3. 拉拢人心

1355年,韩林儿称帝,国号为宋,年号改为“龙凤”。韩林儿虽为皇帝,但自称为小明王,因为他的父亲韩山童曾经是白莲教教主,父亲时常称呼自己是明王,在白莲教明王代表救世主,因此自己就是小明王,要解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从表面上看韩林儿君临天下威风凛凛,实际上权力都在刘福通手上,自己只不过是刘福通手上的一颗棋子,但韩林儿心气儿很高,不甘愿当刘福通的傀儡,为了削弱刘福通在红巾军的领导力,韩林儿特意宠爱丞相杜遵道,杜遵道算得上是红巾军的元老人物,威望颇高,能够得到杜遵道的拥戴对韩林儿在红巾军的地位起很大作用。

刘福通见杜遵道在皇帝面前的宠爱比自己越来越高,加上杜遵道受到皇帝宠爱后越来越狂,于是心生杀意,命令手底下的士兵偷摸把杜遵道抓起来然后暗杀了。杜遵道死后刘福通抓住机会,登上丞相的位子还加了太保一职。刘福通权势滔天,不仅在朝廷中说一不二,在外还能打胜仗,率领红巾军相继攻克多处要地,到了1358年,刘福通迁都从毫州搬到汴梁。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韩林儿(剧照)

4.红巾军被困

眼看红巾军节节胜利。元军急忙加急对红巾军的攻势,元军大将察罕帖木儿率大军将汴梁城包围起来,刘福通和韩林儿成为瓮中之鳖。虽然韩林儿率领红巾军想杀出重围,可多次都被元军打退回去,刘福通见状心急如焚,不想被元军就此消灭,于是他率领着骑兵带着韩林儿从汴梁城杀出重围逃到安丰。

原以为到了安丰会平安无事,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公元1363年,江苏的起义军首领张士诚落井下石,不但没有协助韩林儿对抗元军,反而举兵攻打韩林儿,企图一举消灭宋政权,张士诚率军将韩林儿完全包围,韩林儿见状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死。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张士诚(剧照)

5.朱元璋相救

刘福通不想坐以待毙,危机之中他想起了朱元璋,想向朱元璋求救解救自己。朱元璋当初也是红巾军的一员,不过他起兵不是为了宋政权而是想自立门户,为此朱元璋与刘福通发生了分歧从而分道扬镳。可眼前的情况迫在眉睫,刘福通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寄希望于朱元璋能出手相救。

朱元璋权衡一下利弊,认为安丰一旦失手相当于唇亡齿寒,张士诚得到安丰实力大增,自己的安危也会受到威胁,最后决定出兵解救。张士诚腹背受敌,最终没能攻下安丰,刘福通和韩林儿也被朱元璋接到滁州,自此宋政权又得到了保全。

“小明王”韩林儿的登基之路

▲朱元璋(剧照)

小结

韩林儿称帝后,标志着抗元斗争进一步进入高潮,各路英雄纷纷效仿,同时也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自己成为了元军和各路起义军的头号击杀目标。

【参考资料】:

《白话明史——韩林儿、刘福通传》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红巾军起义》

《细说明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