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自古以来的皇帝,在没有战事的时候,都要居安思危,发展武备。武则天当朝的时候,天下久不闻兵戈之声。武则天怕忘战必危,就设立了武科举。

据《唐会要》记载,到了唐玄宗当朝的时候,每年的秋天,各州的武将,都要率领参加武科举的士子,去太公庙祭祀姜太公。除了姜子牙之外,太公庙还有从祀张良。

上元元年,大唐天子下诏,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太公庙对标文宣王庙,改名为武成王庙。姜子牙对标孔圣人,享受同等规格的祭祀。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姜子牙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建中三年,大唐天子扩大了武庙的祭祀规模。武成王姜子牙依然是主祀,张良、乐毅、田穰苴、孙子、诸葛亮、吴起、白起、韩信、李靖、李绩十个人为从祀,史称“武庙十哲”。

大唐天子还给武成王找了七十二名弟子配享,由于名单太长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就说一下比较有名的几位,比如关羽、张飞、尉迟敬德、卫青、霍去病、苏定方等人。

古代的武将,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姜子牙和张良、诸葛亮等人,武功稀松平常,但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都是智慧型将领。关羽在乱军中刺颜良于马下,张飞勇武非凡,尉迟敬德也是力敌千军,这些人都可以成为勇将。卫青、霍去病、苏定方等人,武艺不错,指挥能力也很强,他们是智勇双全型武将。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诸葛亮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李世民家族的皇帝设立武成王庙,主祀和十哲都是智将,关羽和张飞、尉迟敬德等勇将,只能在七十二将行列享受供奉,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话题,就得从《孙子兵法》里面寻找答案了。《孙子兵法》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把为将者的素质,分为智、信、仁、勇、严五项。孙子认为智力是将军最重要的素质,勇力是将军第四重要的素质。将军的智力远比勇力重要。李世民家族的皇帝,都是懂军事的内行,所以会把智将的地位放在勇将之上。

智将的作用,超过了勇将,这一点,可以从蜀汉入祀武庙的三位将军身上看出来。早年的刘备,身边有关羽和张飞、赵云三员虎将,但是如同丧家之犬,一直没有安身立命之命。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李世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直到刘备听了徐庶的建议,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并且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战略规划,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

关羽和张飞、赵云,不可谓不勇猛,刘备带着他们,从黄巾之乱开始南征北战,却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大家去读一下《三国志》,就会发现在北方的刘备,动不动就“弃妻子走”,结果是“数丧嫡室”。

刘备从丧家之犬,到汉昭烈皇帝。一切的根源,皆是因为他有了智将诸葛亮辅佐。诸葛亮的武艺,可能连一个小兵都打不过,但是他的计谋的作用,远胜万军阵中取敌将首级的关羽。诸葛亮和关羽的际遇,充分验证了将军的智力比将军的武力重要的论点。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刘备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在正史上,诸葛亮的谥号,就是“武侯”。我们今天说起诸葛亮,大多数把他当成军师,那是《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产物。在唐朝的时候,诸葛亮一直是李唐皇室尊崇的蜀汉第一名将。

如果列位看官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李卫公问对》,就会发现初唐两大战神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都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同为“武庙十哲”的李靖,就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他自称学的是诸葛亮的兵法。

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说了一句:“亮将略非长”。翻译一下,就是说:“诸葛亮指挥打仗的本领不是特别厉害。”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李靖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就是这句话,惹到了诸葛亮的铁杆粉丝李世民。李世民带着魏征和房玄龄等人围攻陈寿,贞观君臣合力修撰的《晋书》,就把陈寿写得很不堪。

我曾经开玩笑说:“要不是陈寿死得早,肯定会被李世民君臣打得满脸桃花开,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在唐朝懂军事的人眼里,蜀汉第一名将,乃至三国第一名将,都是诸葛亮。三国那么多将领入祀武庙,只有诸葛亮一人是“武庙十哲”,其他关羽、张飞、张辽、邓艾等人,都只能在七十二将行列,就是明证。

从姜子牙是武庙主祀,到武庙十哲都是智将的情况来看,将军的智力比武力重要,是古代皇帝的共识。这一点还可以从武科举的考试项目来验证,古代的武科举主要考试科目,不是武功,而是兵法。

武庙史话:李世民家族祭祀的蜀汉第一名将,为何不是关羽?

宋朝的武科举考试大纲,最重要的是《武经七要》,又称《武经七书》。分别是:《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古代的武科举,主要是考军事人才的智力,兼顾考军事人才的武力。现代的军校,考试和教学的主要指标,也是军事人才的智力,枪法和格斗术虽然是必修科目,但是作用远远不如智力重要。

打仗不是打群架,战略规划人才的作用,超过了指挥型人才。指挥型人才的作用,超过了勇力型人才。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这就是唐朝武庙智将地位超过勇将的原因。

本文参考书目:《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唐会要》《二十四史》。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