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韩先楚是我军一位优秀的将领,在解放战争中被称为韩大胆,带领的部队更是被叫做“旋风部队”。现在也有人称:大将中粟裕,上将中韩先楚。由此可见韩先楚的功劳和战绩!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韩先楚1913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25军历任副连长、连长、营长,直到随军长征。多次担任冲锋突击、破阵歼敌、夺关开路、堵截追兵的战斗任务,1934年的独树镇战斗一战成名。1935年直罗镇战斗之后,升任红15军团75师团长,后来升任78师副师长、师长。1937年初,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任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1939年起,韩先楚历任115师344旅副旅长、代旅长。1940年担任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开始,韩先楚先后在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进入东北创建革命根据地,之后被任命为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出任12兵团副司令员,解放武汉、长沙、海南岛。之后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细数韩先楚指挥的战役,基本都是硬仗、恶仗,还都是胜仗。有些战役他虽然他不是第一领导,但是都无法掩盖韩先楚将军的功劳。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其中比较经典的战役,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开岭战役,这是第一次全歼敌人一个整编师的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韩先楚更是有着一段经典的话流传了出来:“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但是对于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中,有着不同的记载,就是这句话有没有也有着不一样的记录。

为此特意查找了许多资料,在两本书中有着新开岭战役的详细记录。

首先来看张正隆所著的《战将-韩先楚》

184师起义之后,杜聿明决定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首先扫荡南满,为此,杜聿明调集了8个师10万多人,从沈阳出发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南下,其中的52军2师和25师迫近安东企图与4纵决战。

4纵司令胡奇才瞅准了机会杀了一个回马枪,将25师围堵在了一个狭长的山谷里面,准备全歼。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当时的韩先楚正带着4纵10师在配合3纵作战,接到辽东军区的命令之后,立即奔赴新开岭。

拂晓的时候,韩先楚先赶到了作战地点,遇见了11师的师长蔡正国,得知最重要的战略点老爷岭已经在我军的手中,非常高兴,称赞道:胡司令战机抓的真好,地形选的也好,这回一定要把25师吃掉。

没想到蔡正国却说道:“吃掉个鬼呦!”

韩先楚疑惑地看着他?

蔡正国告诉他:刚刚接到纵队指挥所的电话,要求我们停止战斗,准备撤退。

韩先楚愣了一下,立马赶往了纵队指挥所。

此时,正在纵队指挥所的胡奇才,虽然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可是自己依然在思考。

下达撤退的命令并不意味着胡奇才胆小害怕,而是基于毛泽东讲述的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指示,需要3倍以上的才可以,可是4纵此时加上韩先楚正带领赶来的10师,也只是2比1,所以决定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胡奇才生于1914年的湖北黄安,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攻”作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副团长,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入山东抗日,1939年8月出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委员,1940年8月担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出关之后,出任辽东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1946年出任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新开岭战斗。1947年出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四野41军副军长。

韩先楚抵达之后,明白了胡奇才的想法之后,反对撤退,认为虽然集中3倍以上的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最好,但是在今天南满的情况下是千载难逢的,今天的地形和战机,胡奇才抓的太好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并且表示今天10师肯定能够赶到,仗就一定能打好。

当韩先楚得知11师不同意撤退,而12师则还没有接到命令的时候,表示那就更不能走了。

经过韩先楚的劝说,4纵统一了意见,那就是打。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25师是敌人的“千里驹”部队,也看到了老爷岭的这个战略要点,集中火力猛攻,很快就攻下了老爷岭。

10师赶到之后,马上开始了进攻老爷岭,从10月30日到11月1日的三天时间,双方你来我往,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韩先楚看着被敌人占领的老爷岭,下了狠心:拿不下老爷岭,我韩先楚不做人。

就在这个时候,韩先楚接到了指挥部的电话,要他赶往指挥部商谈是否撤离!

怎么又要撤离,原来,敌人的后援部队已经出现在了4纵的后方,新六军的22师也距离新开岭只有15公里了。22师比25师更强,25师师“千里驹”,22师就是“虎师”。

胡奇才向大家介绍了情况,说是如果不能尽快吃掉25师,那么等三面敌人都上来之后,我们将会陷入被动,同时询问大家认真考虑4纵师继续打还是撤出去打。

不论打和撤,都要尽快拿定主意。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好不容易将25师包围,应该下定决心将敌人歼灭,而不是撤退,于是韩先楚开门见山道:我不同意!

用韩先楚的话说,那就是现在已经进入了战场的胶着状态,双方已经有钉在了一起,想撤一些部队和伤员也撤不出来了,这个25师已经被打的半死,如果你撤了,他就会立刻活了起来,硬起来,那我们也就前功尽弃了,今后的仗就更不好打了。那个新22师虽然离我们只有15公里,但是我们还可以阻碍他一天的时间,在这期间战场的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里,虽然困难很大,但是敌人的困难也大。现在这种情况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也是消灭敌人最有力的时机,就看看谁能咬咬牙坚持到底。

韩先楚目光坚定地道:我认为是时候了,我们应该孤注一掷将全部力量都投进去。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韩先楚的话一出口,引来了大家的讨论,有的人是赞同的,有的人却建议撤退,打了3天3夜了,连个老爷岭都没有拿下来,再打下去也是白打,再晚,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大家争论不休,就在撤退意见占据上风的时候,韩先楚吼了起来: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也许是韩先楚的怒吼起了效果,大家最后同意了韩先楚的意见打下去!将后备部队全部掉了上来。

韩先楚更是亲自指挥炮团,将火炮拉到了距敌主阵地500米至1000米内,又将山炮拉到了敌人阵地前200米的距离之内。

炮火先是落在了老爷岭阵地上,在摧毁了老爷岭敌人的阵地之后,又将炮火对准了25师的阵地,取得了新开岭战役的胜利。

张正隆所著的《战将-韩先楚》中对于新开岭战役是这样记载的。而同样记录新开岭战役的另外一本书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四野战事珍闻》中则是这样记录

1947年7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局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大家一直通过了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即著名的《七七决议》,毛泽东对此作出了补充,要求全党放弃各种不切实际的和平希望,走出城市,到农村去广发动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东北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导下,革命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杜聿明眼见林彪在东北搞得红红火火,急忙调遣重兵北上,林彪命令南满部队主动进攻杜聿明,以打退杜聿明对北满的进攻。

三纵在杜聿明背后的一刀,直接刺到了杜聿明的要害,使得杜聿明不得不退兵。

1946年10月19日,杜聿明再次调集10万重兵,向安东、通化进攻。

林彪得到消息之后,命令肖华: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城市可以放弃,重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肖华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放弃安东,将四纵部署在了南线,三纵进入北线,抓住机会歼敌。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肖华的部署刚刚结束,国民党的195师却孤军深入,被三纵司令员程世才抓住机会歼敌一个团之后,突然警觉了起来,畏缩不前了。其他的敌人也紧随而来,程世才见不到有机可乘,就只能撤军。

三纵这里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可是四纵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四纵分兵两处,韩先楚率领10师活动在新宾,胡奇才则是带领着12师与11师活动在赛马集一带。

这天,胡奇才刚刚越过了摩天岭,就在赛马集遇见了11师,连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国民党52军的25师在师长李正谊的带领下闯入赛马集!”

胡奇才一听,立即下令:“夺回失地!”

11师和12师合力在25日的拂晓重新占领了赛马集。

52军军长急忙下令李正谊回师救援。胡奇才见李正谊回师。则急忙撤往新开岭,并且急忙下令韩先楚率领10师返回。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重占赛马集的李正谊洋洋得意,立马向上报告:“这里不过是共军的11师”,并且表示自己已经查明了他们的去向,决定趁机全歼该师,以绝后患!

得意忘形的李正谊兵分两路贸然向宽甸地区进犯,胡奇才将计就计,引诱李正谊进入了新开岭东部的险峻山区。

10月30日,上午,11师将李正谊引入了新开岭下面的谷地,12师则埋伏在了谷地的两侧,韩先楚率领的10师当夜也赶到了新开岭的东北部,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总攻开始之后,李正谊才感觉不妙,只能凭借着优势装备在苦苦支撑。不过,李正谊的炮火的确有着优势,很快就占领了老爷岭和404两个战略要点,眼见如此,10师决心拿回老爷岭阵地,可是部队猛攻老爷岭也不成功,反而损失很大。

就在僵持的时候,国民党的支援部队也从三路齐头并进,距离新开岭也就剩下一天的路程了。

部队的进攻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了,军中的思想也出现了动摇,有些人打算撤离了。

11日1夜,四纵紧急召开会议。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会议一开始,韩先楚当即起身发言:

“我们目前是遇到了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难处,而忽略敌人的难处。从两天多的战斗来看,我们虽然伤亡很大,但敌人比我们伤亡更大,我们有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疲劳,敌人比我们更疲劳。只要我们振奋士气,调整部署,组织好炮火,咬牙坚持到最后,老爷岭一定能攻下。在此之时,我们绝不可动摇决心,功亏一篑。我主张:坚决打!”

胡奇才见韩先楚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也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是骑在老虎背上了,不能停下来了, 那就打吧!现在我们的关键在于必须拿下老爷岭。

参谋长李福泽建议把所有的炮兵集中起来,在明天拂晓猛攻老爷岭。

政委彭嘉庆也同意了这一仗必须打。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最后大家一直同意了10师师长杜光华提出的“腹内开花”这个打法。

不过韩先楚却提出了两个小情况,一个是敌人要全力防守,另外一个则是敌人在黄家堡加固了工事,说明敌人对我们腹内开花是有着戒备的。

韩先楚提出的两个情况,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感觉“腹内开花”危险性太大。

但是韩先楚却提出了解决方法,那就是将所有的火炮集中使用,强攻老爷岭。

“据我看,地形不好,敌人的工事和火力很强,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利因素。但是,我们自己也有问题,我们的炮火零打碎敲,部队随到随上,这种战术不利于进攻。”“必须把各种火炮统一组织起来,以所有的榴弹炮和迫击炮射击山后的敌人预备队;以所有的野炮和山炮压制山头上的敌人,掩护强大的突击队,强攻老爷岭。这样,老爷岭势在必夺。”

最后,胡奇才一锤定音:“回去大家统一思想,做好准备,天一亮就强攻老爷岭。”

会后,胡奇才和彭嘉庆赶往了10师阵地亲自指挥,现场协调。韩先楚则是负责集中所有的炮火,亲自指挥战斗。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11月2日凌晨,4纵队开始猛攻老爷岭,很快就攻陷了阵地。

李正谊眼见失去了老爷岭,又组织了2000多人的反攻,但是被韩先楚的火炮击溃。

之后,韩先楚又指挥火炮:“所有炮群转移目标,轰击李正谊的指挥部。”

敌人被打乱了之后,胡奇才一声令下,民主联军四面八方地冲了过来,李正谊无路可逃,纷纷投降。号称“千里驹”的25师被全歼,专程赶来救援的22师闻讯再也不敢往前半步。

杜聿明闻讯之后非常的失望,还特意对新1军师以上军官训话,这次25师疏忽冒进,以致被全部消灭。25师这样好的部队,如此下场真是令人痛心至极。如果大家今后都像25师,就会亡党亡国!

通过两篇文章中关于韩先楚在新开岭战役中的表现,可以发现,《四野战事珍闻记录》一书中并没有《战将—韩先楚》中韩先楚所说的两句话,但是在其他方面,两本书的记载基本没有差别。这一战的功劳是集体的,是全体指战员一起决定的,但是韩先楚的功劳和作用也显而易见的!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没有出现指战员的名字,但是记录的战役情况基本类似。而其中中央军委更是为了此战通报了新开岭战役的经验,指出:

“此次作战证明,战役上要集中兵力,战术上亦须集中兵力。你们三十一日包围二十五师,一日,九次攻击皆未奏效;二日拂晓集中炮火攻破南北山一点(按:指老爷岭),从此扩张战果,即于半天内将该师全部歼灭。尔后作战每次均须采用此种方法。国民党军的战史在记述此次战役时,也认为导致失败的要害在于共军“集中兵力,予我突进之一部以重大之打击,逞其避实击虚、以大吃小之能事。”

所以说这一场战役,韩先楚有没有说那句话,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应该重视韩先楚将军在战役中起的作用!

新开岭战役时大家要撤退,韩先楚: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