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王磊

【一】

形影自相吊,国破家亦残。

元好问在山东聊城编纂《中州集》时,大金已成故国。

门外树叶黄了两回,落了两回。汴京被蒙古攻破后,他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押来聊城羁管,如今已愈两年。

杜门深居专心翰墨的元好问,时不时会想起滕茂实,那个100多年前被金朝扣留的北宋使臣。

历史无情得就像一个轮回。

靖康二年,也是汴京——北宋的京城,金兵破城后,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及王公大臣后妃共三千余人北上。

滕茂实后来诗作中的亡国之痛、故园之思,元好问莫不心感之身受之。

他决意“以诗存史”,编辑金代诗歌总集,不让诗人心血因兵火散亡,湮灭无闻。

滕茂实也被编入其中,列于卷十癸集,录诗八首。元好问把滕茂实和另外四位被困金朝的宋人,合称“南冠五人”。

南冠者,羁囚也。如今我又何尝不是南冠客,元好问不禁苦笑。

滕茂实没能回到宋朝国土,靖康之变一年后,他在囚禁中郁愤而终,葬在代州,元好问的家乡忻州就在近旁。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中州集》/刘金炎提供图片

【二】

临安人滕茂实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出使金国。

当时,第一次汴京之战已打,金国提出诸多退兵条件,其中包括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滕茂实的身份是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作为副使,随从路允迪前往。他们的出使任务,其实是奉三镇地图前往金将完颜宗翰(即粘罕)河东军前。

割让三镇,在朝堂上自然引来争议激辩。失去三镇,汴京将成无险可守之地。宋钦宗动摇了,于是密令三镇守臣固守,不可交割。

于是,当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来到太原城下时,宋军顽强抵抗,完颜宗翰迁怒,滕茂实由此被拘。虽被扣留,但金国对他还算客气。完颜宗翰早就听闻他的名声,也知其兄通判代州,已先降金。金人以慰其意,把滕茂实迁往代州,又从中都(北京)取其弟华实来与他住在一起。

代州,今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余脉,南跨佛教圣地五台山麓,域内最有名的,当属居九塞之首的雁门关。滕茂实来到此处,应是满怀悲壮,或许还想起了一样多山的杭州临安,举目山河之异,满怀黍离之悲。

身处异域敌国,滕茂实心中充满哀思。他定会想起自己登第时的意气风发,那一年是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他还叫滕祼(guàn),是徽宗赐他“茂实”之名。

君主的赏识与恩情,滕茂实深记于心。金国的威逼利诱,不曾丝毫动摇他对故国、故主的怀念与忠贞。

哪怕节日的到来,也并无欢愉,有的只是写下“节物惊心动远思,薰风又见浴兰时”、“明年此日当何处,风里孤蓬自不知”的悲凉诗句。

家国破败,自己亦如风中的孤蓬,流落无期。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光绪《临安县志》介绍滕茂实/滕百林提供图片

【三】

国之沦丧,如大厦之倾。囚于北国的滕茂实无能为力,只能在无数个夜晚,秉烛夜读《史记》,写诗明志,自比西汉时的苏武张骞,一个被困北海牧羊,一个被拘西域十载。

故国的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传来。

1127年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二帝被俘,繁华富庶的汴京城被洗劫一空。

这是滕茂实人生的至暗时刻。当听说被掳的钦宗去往云中(今山西大同),将路过代州时,他请侍旧主随行。这么做,他知道必将触怒金人,但他已经做好赴死的准备,郑重写下“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字,用出使时所奉黄幡包裹,叮嘱友人朔宁府司理董诜为自己办理后事。

君臣再次相见,君为降俘虏,臣为阶下囚。滕茂实却仍穿着大宋朝服,行君臣之礼,迎谒拜,伏道旁,大声号泣,观者为之坠泪。

礼如从前,时异事殊。

那一刻的滕茂实,一定想到了故乡临安的一草一山,昔日汴京城的清明上河图;想到了君臣同乐时,琵琶笙箫里的歌舞升平。可惜,现实已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他牵挂着年轻的妻子与尚在童顽的儿女,“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他们可安宁,是否因为消息阻隔,担心我的安危?

他或许还想到了伯父滕甫——范仲淹的表弟,曾在哲宗年间调任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当年,他就是因为伯父,从临安去了苏州……

滕茂实的随行请求,金人自然未同意,还迫令他易服,他坚拒不从。不易大宋衣冠,是怀念,是抗争,更是气节。那是无声的宣示:宋人,宋服,宋土。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今山西忻州雁门关景区/图片来源CFP

【四】

滕茂实没能等到返回故乡的一天。

忧愤成疾的他,第二年(1128年)郁郁而终。金人敬重他的忠诚,为之起墓雁门山,岁时致祭。

在金国,滕茂实留下的,除了一座墓,还有一首让人闻之堕泪的《临终诗》。元好问儿时,父亲曾教他诵读此诗,不过也只记得末章数语。

直到1240年元好问50岁时。

那年,元好问从山东回到家乡,遇到雁门熟人李钟秀,求滕茂实诗文。李钟秀说出的一段故事,让人不由感叹恍若天意神护。

金亡丧乱之后,藏书焚荡俱尽,李钟秀避兵乱于雁门深山中。一日,在山民家中的一个破箱子里,偶然发现了一札诗文,细读之下,竟是滕茂实的诗集。经历百年,纸张已破败,前面的序为滕茂实自作,可辨者百余字,大略说“能安于死生之分,而不能忘感慨不平之气”。后叙是一个叫彦古号林泉野老的笔吏所作,记录了滕茂实的故事。

诗集中有诗数百首,六七十首字迹清晰可读,其中《临终诗》只缺三五字而已。

元好问第一次看到了滕茂实《临终诗》的全文并序。

“……

况我禄数世,一死何足论。

远或死江海,近或死朝昏。

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幡。

题作宋臣墓,篆字当深刊。

……

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

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

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朗朗气节,震人心魄。

元好问被感动了,“先生名节凛然,不愧古人,其文字言语,宜有神物护持,虽埋没之久,而光明发见,决有不可掩焉者”,他把这段故事详尽地记述在《中州集》里。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五】

当我在故纸堆里一遍遍搜检文字、追踪蹑迹,偶尔会疑惑:青史留名的往往是帝王将相、文治武功,像滕茂实这般,在盛世只是寻常官员,逢乱世更命如草芥,史书上不过短短数行,后人真的会记得他吗?抑或,真有必要去寻找、去遇见他吗?

很快,我发现自己错了。

现在的临安玲珑街道高源村,有个滕家头,这里的滕姓人自称就是滕茂实的后代。

临安城里西墅街还有个叫“滕台门”的地方,据说因滕茂实和滕氏祠堂而得名。这里曾栽有一棵古槐树,系滕家祖上所植,每逢初一、十五当地人香烛供奉。

2019年四川富顺发现了一块南宋夫妻墓志铭,主人是南宋官员滕世禄和他的妻子李氏。滕世禄是滕茂实的侄子,铭文里也提到了滕茂实。

而滕茂实的故事,在滕家头更是代代相传。

普通人也有历史。

一个个普通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所迸发的光芒,汇成星河,照亮晦暗的历史天空。

所以笔吏彦古会收藏其诗,元好问会备述其事,明初大儒宋濂更作诗赞誉:“汉有苏武,奉使不屈。滕公配之,有声烈烈……其人虽亡,其神不灭……”

忠节之人,如竹坚韧,如梅凛雪,如兰幽芳。

1132年,滕茂实死后4年,他的朋友董诜不负所托,把滕茂实的哀词带回南宋,滕茂实因此被赠龙图阁直学士,加谥——“忠节”。

(感谢临安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感谢临安区委党史研究室审核)

【之前,我们写了什么】

遇见汉潜唐昌|开篇语

遇见汉潜唐昌|遇见·汉潜唐昌

遇见汉潜唐昌|其耘陌上,四季耕织

遇见汉潜唐昌|邵氏金书铁券:嘉靖祖母的一生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