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那些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的将领,才称得上“举世无双”,无愧为英雄。

这里说个相对冷门的名将:面对皇帝被驱逐、长安被攻占的危局,他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局面,被称为“自三代以来,未尝有也”。这就是中唐李晟。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李晟,洮州临潭人,出自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关陇”地区,家族世世代代投身军旅。虽然祖祖辈辈的职位都不怎么高(最高是偏将),但常年的家风与遗传基因,让少时的李晟便格外出众,他身高六尺、性格勇烈、胆气过人,且精于骑射,具备了一名出色军人的基本素质。

因此,在18岁时,李晟就投奔了大名鼎鼎的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投身到与有史以来最强悍“西戎”——吐蕃的战斗第一线。

期间的一次战斗中,一个彪悍的吐蕃军官曾经成功单挑多名唐朝军人,让镇定的王忠嗣也不禁勃然大怒;此时的李晟挺身而出,将这个悍敌一箭毙命,三军将士为之振奋,欢呼之声惊天动地。随后,王忠嗣也不由得抚着李晟的背说:“万人敌也!”

万人敌,三国时期张飞、关羽的称号,而且这句评价出自后来身兼四大节度使的军中大佬王忠嗣之口,无形中预示着李晟将突破家族的军旅成就。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后来,声名鹊起的李晟被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并在平定羌人之乱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因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他先后在与党项、吐蕃的战斗中展现出上佳表现。在灵州,面对吐蕃进攻,他仅仅率领一千精兵便攻下定秦堡、活捉了敌军统帅慕容谷钟;

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右金吾卫大将军后,李晟担任了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期间率领为数不多的哨兵解救了惨败给吐蕃的郑、颍节度使马璘,但也由此遭到了对方的嫉妒,被调回了京城。

唐德宗初期,吐蕃侵犯剑南,四川为之震动。李晟奉诏率领中央神策军千里救急,他翻山越岭、强渡大渡河,给敌人造成极大杀伤,让其不得不撤围而逃。随后李晟开展了穷追猛打,与各路唐军夹击吐蕃、南诏联军,导致对方近十万人身陷绝境,因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几乎全军覆没。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但最让李晟扬名立万的战斗,则是发生在唐朝内部。

公元781年,魏博节度使(“河北三镇”之一)田悦起兵叛乱,李晟被任命为神策军先锋都知兵马使参与平叛。当时,多路唐军进展不利,唯有李晟所部披坚执锐、以奇兵扭转局面,送给了田悦多次失败,平叛看似顺风顺水。

但到了公元782年,因不满朝廷的封赏,原本参与平叛的幽州节度使朱滔、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与田悦勾结、倒戈造反,朝廷军队形势岌岌可危。李晟临危不惧,多次击败三镇叛军,当这些彪悍的枭雄也极为畏惧。

到了公元783年,李晟因身患重病退保定州。而在随后,大唐中央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撼的事件。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同年十月,原本赶赴前线平叛的泾原镇将士在长安哗变,拥立朱泚(cǐ,朱滔的哥哥)为主,唐德宗仓皇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泾原兵变”。

随后,叛军朱泚自称大秦皇帝,纠集众多亡命之徒进攻奉天(也叫“奉天之难”)。社稷危亡之际,唐德宗紧急征召已经痊愈的李晟平叛。

当时的李晟,面临三重压力:

其一,当时,担纲平叛重任的只有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神策将军李晟两支兵马;雪上加霜的是,期间李怀光曾一度试图响应朱泚、投身谋反,李晟的处境可想而知;

其二,神策军即中央禁军,他们的家属基本都在长安被叛军扣为人质,包括李晟本人的亲人。所谓投鼠忌器,李晟所部军心动荡不安;

其三,当时的天气恶劣,被赶出长安的朝廷无法及时提供后勤补给,极大影响军队战斗力。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面对这些困难,李晟凭借他的绝对忠诚、高尚人格从容化解。

第一,面对李怀光的两面三刀,李晟机智应对,寻找机会脱离了对方,但由此也陷入了朱泚与李怀光的夹击之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处境艰难。随后,他一面与李怀光虚与委蛇、麻痹对方,一方面筹集粮草、修缮城垒,与各股叛军对抗到底;

第二,虽然家属沦于敌手,但李晟首先考虑的却是“陛下安在,而欲恤家乎?”家国两难、忠孝两难全,作为替朝廷征战的将领,李晟明白国之不存、家将焉附的道理,把社稷摆在第一位。他曾集合全军训话:“国家多难,皇帝流亡,目睹危难,为节义而死,是我们分内的事。你们此时不杀匪首,立功博取富贵,就不是英雄豪杰!”三军将士的血性被充分激发,虽然衣食有限,但他们的斗志高昂、誓师声震天动地。

第三,李晟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因统帅身份给自己安排特殊待遇,因此,虽然条件艰苦,将士们从来都没有一句怨言。同时,与大部分朝廷军队不同,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获得了百姓的一致拥护。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第四,李晟深谙人心,谋略高超。在抓获叛军间谍后,他不仅不施以酷刑,反而好酒好肉招待后释放,并叮嘱对方好好效忠叛军、等着朝廷来平定。这种看似“老好人”的举动,实际上大有深意,既体现了朝廷军队消除叛乱自信,又塑造起仁义宽厚、但却正气逼人的高尚形象,瓦解了敌军士气。

在李晟中流砥柱般的作用下,没过多久,朱泚及其余部都被荡平,唐德宗平安回到长安。史书中如此赞叹李晟的功绩:“不惊宗庙,不易市肆,长安人不识旗鼓,安堵如初,自三代以来,未尝有也”。

随后,对于心怀不轨、蠢蠢欲动的李怀光,李晟列举了五大原因,分别从朝廷的战略布局、人事层面的安排、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国家的物力财力、对将士的论功行赏等角度,一针见血指出不可赦免李怀光、以免今后陷入两难处境。只可惜,那时的唐德宗已经失去了斗志,急于和稀泥的他拒绝了李晟的建议,不仅削弱了中央朝廷的威严,也为后来的再次动乱埋下了祸根。

少为人知的中唐名将:外能痛击吐蕃、内能收服京师的传奇李晟

立下匡扶社稷大功的李晟被加封司徒、中书令,还享受了立纪功碑、德宗亲自撰写碑文的待遇,一时间恩宠无人可比。

随后,李晟继续回到与吐蕃对抗的第一线,他积极主战、毫不妥协,让对方深为忧虑,不惜为此精心设计了离间计。而此时的唐德宗既厌恶战争,又担心边将玩寇自重,在他人的鼓动下,竟然削去了李晟的兵权。一位忠心为国的名将,最终也未能逃出“功高震主”的潜规则。

到了公元793年,时年67岁的李晟去世。感念这位老臣的忠心与辉煌贡献,此时的德宗流涕不止,为其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自己也亲临吊祭,此外还追赠他为太师、定谥号为“忠武”。到了宋代,李晟被列入古代七十二名将之列,并享受了专门设庙的待遇。

后来,李晟的儿子们也继承了祖业,继续为国奋战疆场。其中,第八子李愬(sù)曾在唐宪宗期间率军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并且献上了“雪夜袭蔡州”的神操作,被誉为特种兵突袭战的鼻祖。父子两人先后挽救国家于危亡,让人不得不感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