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尤其在“安史之乱”以前,政局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周边安定,四海升平。说起这些繁荣的景象,人们往往要提到唐朝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和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但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常常被忽略了,她们就是在这一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和亲公主。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在青海日月山的西边,有一条美丽的河流,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时,途经日月山,向西望去,一片苍凉,禁不住悲上心头,公主的眼泪汇成了一条河,这条河就是今天的倒淌河。今天,如果这个传说要重新演绎的话,在这条河流中,流的更多的可能是另外一位公主的眼泪,她就是大唐的第一位和亲公主、早文成公主一年嫁给吐谷浑国王诺曷钵的弘化公主。

如果不是武威的一处墓葬群的发现,弘化公主的故事也许至今还埋藏在地下。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当年,文成公主翻过日月山时,曾和弘化公主有过一次短暂的相遇。但后来谁也没有料到,历史竟然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两位公主的境遇如同两个王朝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位公主声名远扬,家喻户晓;一位公主默默无闻,被人忽视。一个王朝不断强大;一个王朝日渐衰落。最终,文成公主所在的吐蕃王朝导致了弘化公主下嫁的吐谷浑王国的灭亡。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弘化公主所在的吐谷浑是大陆古代少数民族,最早居住在大陆东北地区,原属辽东鲜卑慕容的一支,后徙居西北。最早来到今天甘肃的临夏附近,后又不断向西南扩展,逐渐占领了青海全境及周边地区,建立起了以吐谷浑为国号的草原王国。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唐王朝建立不久,横亘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上的吐谷浑联合西突厥,经常侵扰唐的边境,袭击来往商人,阻绝了中原与西北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也阻碍了大唐和中东、_欧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等用武力征讨,迫使其投降;一方面采取怀柔政策,用和亲的方式来团结吐谷浑。

唐贞观八年(634年),日益强大起来的吐蕃族在首领松赞干布的率领下从西面进攻吐谷浑,次年在唐军的攻击下,吐谷浑大败,分裂为东西二部。西部吐谷浑,以新疆都善为中心,后降服吐蕃;东部吐谷浑由慕容顺率领,以伏埃城(今青海省共和县境内)为中心,依附于唐。唐王朝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后慕容顺被其臣下所杀,唐朝廷又立其子燕王诺曷钵为吐谷浑王,封其为河源郡王,又称“乌地也拔勤豆可汗”。诺曷钵执政后颁行唐朝历法,奉唐朝年号,并迎娶了弘化公主。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如今,在武威的文化广场上,盗立着弘化公主和诺曷钵的雕像。武威人民为什么要为地处青海的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塑像呢?吐谷浑又与厚重的武威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在武威市区南20公里的南营乡境内,有一个青嘴喇嘛湾。这里地处祁连山南麓,峰峦起伏,峡谷纵横,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冰沟河和大水河流经此地,在两水汇合处,是20世纪中叶建起的一座水库,弘化公主墓就坐落在水库对面的山冈上。

清同治年间,由于清政府腐朽,社会动荡,祸乱四起,当地群众纷纷上山躲避灾难。有个梁姓人家在挖窑洞时,碰巧挖中了一座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器物,除有彩绘的木俑、木马、木骆驼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铜器和金玉珠宝,这座墓葬正是弘化公主墓。

庆幸的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只注重金银珠宝,像墓志铭等大部分珍贵文物并未遭到大的破坏。1915年4月,公主墓再次被当地群众掘开,墓志铭被掘墓者据为己有。当时的武威知县叫唐敷容,他来到凉州做官,认为这里是西陲重镇,必有先朝遗物埋藏地下或散落民间,遂嘱咐商会会长贾坛留意寻访。

当公主墓志出土的消息传开后,酷爱金石的贾坛立即乘车前往,最终将公主墓志铭运回文庙保存。至此,人们才知道唐朝的首位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就长眠于武威这块土地上。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弘化公主墓志铭为正方形,边长68厘米,厚6厘米,由志盖和志底两部分组成。志盖正中篆书“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四周雕刻缠枝草叶花纹图案,极为精美。志底文字25行,满行24字,字体端庄秀丽,既有盛唐时期的楷书之美,又有魏墓志铭书体的遗韵。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秉训,沐胎教之宸猷;....”从墓志铭中不难看出,弘化公主是一位美丽聪慧、贤达善良的姑娘。

弘化公主,又叫西平大长公主,生于唐武德五年(622年),为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民之女。贞观十年(636年)腊月,吐谷浑王诺曷钵赴唐都长安晋谒唐太宗并求婚,太宗答应将弘化公主许配给他。到了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也就是弘化公主适婚的年龄,诺曷钵来到长安迎娶,经过一番准备,翌年的二月,18岁的弘化公主在其父亲左晓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民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的护送下,远离故土长安,到达位于青海的吐谷浑国与诺曷钵成婚,从此过上了“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

据史书记载,弘化公主不仅聪明贤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胆略。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浑以后,极大地改善了吐谷浑与唐王朝的关系,由于吐谷浑每年要派使者向唐王朝进贡称臣,引起了吐谷浑国内不少大臣的不满,吐谷浑丞相宣王和他的两个弟弟密谋,准备在祭山活动时,劫持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得知这个消息后,诺曷钵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弘化公主并没有惊慌,她和诺曷钵一起带着少量亲兵,连夜向都城(西宁)奔去,并在都州刺史杜凤举的帮助下一举粉碎了宣王的阴谋,吐谷浑国内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继位,封诺曷钵为附马都尉,随后诺曷钵以吐谷浑著名的骏马敬献唐廷,唐与吐谷浑之间的关系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唐永徽三年(653年),弘化公主上书请求回长安省亲,唐高宗遂派左晓卫将军鲜于匡济前往迎接。当年11月,弘化公主在嫁入吐谷浑13年后第一次回到了长安,朝见了唐高宗,成为唐代十几位和亲公主中唯一回过长安的公主。高宗不但热情接待了这位宗族姐姐,还加封陪同前来的诺曷钵为青海国王,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赐嫁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的长子慕容忠,以金明县主赐嫁其次子。

长安之行满载而归后不久,吐谷浑的西面战事又起,日渐强盛的吐蕃族不断向甘青地区扩张,吐谷浑与吐蕃的冲突时有发生,吐谷浑的国土也不断地被侵蚀。公元663年,在一次大规模的交战中,吐谷浑部受吐蕃攻击全面落败,吐谷浑国土全部被吐蕃占领。失去领地的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残部几千帐退居到祁连山北的凉州南山落脚,一边遣使向唐朝求救,一边休整以图东山再起。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派大将薛仁贵带兵攻击吐蕃军,打算帮助诺曷钵收复故土。谁知此时的吐蕃军队士气正旺,加之唐军长途跋涉,不适应高原作战,在大非川(今青海海南州切吉乡)的交战中,薛仁贵带领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吐谷浑复国的希望就此破灭,弘化公主也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

咸亨三年(672年),唐朝将诺曷钵迁到都州(今青海乐都)大通河之南,由于此地接近吐蕃,且地方狭小,诺曷钵惧怕吐蕃而“不安其居”,于是“始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也就是今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境内。唐高宗为了安置诺曷钵及所率的吐谷浑部族,便在太阳山下选择了一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同心县韦州镇,专门设立安乐州,寓意“欲其安而且乐也”,任命诺曷钵为刺史,管辖区域为今宁夏河东中宁、同心、盐池三县部分地区。虽然隶属灵州都督府,但由于吐谷浑族的特殊性,由其自治管理,这也开创了大陆最早民族自治的先例。

公元688年,诺曷钵因病去世后,其子慕容忠继位,唐朝又加封为青海王,继续治理安乐州。

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对于弘化公主及吐谷浑民族的经历,武则天了然于心,遂改封弘化公主为大周西平大长公主。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弘化公主的墓志盖上刻写的正是“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九个字。

公元698年五月初三,吐谷浑的最后一任国王慕容忠去世,非常巧合的是弘化公主也于这一天离世。对于这一稀奇的事件,合理的推测,应该是风烛残年一息尚存的弘化公主,在惊闻爱子离世的消息后,因悲伤过度而撒手西去,享年76岁。至此,她在安乐州整整生活了26年。

次年三月,弘化公主与其子青海国王慕容忠的灵枢运抵凉州葬于青嘴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