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1982年,朱海清在家收拾80岁老母亲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积满灰尘的木制小匣子,里面被装得满满当当,都是一张张的欠条,上面的落款还是八路军。

自小,朱海清知道母亲是一位革命战士,有过一段军旅生活。在母亲生前,他也经常听母亲讲她参加革命的故事,知道她与八路军有着极大的缘分,但是,母亲从未和他讲起欠条一事,直到现在他才发现。

没过多久,这件事情便在村子里传开了,家家户户都在讨论此事,正因为如此,政府也知晓了此事,随即上级派遣工作人员前往朱海清家进行实际情况调查,由于缺乏证据,无法对欠条的真实性进行鉴定,这事也就搁置了一段时间。

1988年,朱海清在家劳作时,突然门口停了一辆车,车上下来一位老人,见到他就问:“

你叫朱海清,你小名叫冰儿,母亲叫张翠萍。

”朱海清听完,吃惊地说:“

对,你怎么知道的……

”老人告诉他,自己名叫李运昌,是来看望张翠萍的,同时也是为了还债,报答革命时期的救命之恩。

随后,经过长时间的交谈,朱海清知道了母亲从未告诉过他的一些革命经历。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一、革命先辈张翠萍

1912年,张翠萍出生在河北承德的一个小县城里,家里世代为农,且一直遭受着封建地主的压榨,家境贫寒。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里穷,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书,张翠萍也没有进入过学堂读书,所以大字不识一个。她从小帮父母分担家务,还不到6岁的年纪就可以帮父母喂食鸡鸭、在家打扫卫生,有时还会跟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上山砍柴,在父母眼里是个勤劳懂事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可以干的活越来越多,家里的事务也变得更加地得心应手。

1930年,这时张翠萍刚满18岁,在别人的撮合下,她与同村的农民朱殿昆结婚,朱殿昆家里很贫穷,却为人老实憨厚,婚后两人的生活还算甜蜜。

1931年冬季,夫妻二人生下儿子朱海清。在农村普遍有一个风俗习惯,孩子的小名要取得“贱”,这样孩子便可以平安地长大,她们村里则是把男孩的小名取得偏女性化以保平安。朱海清出生时,正值大雪天,所以小名叫“冰儿”。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本来世道还算太平,日子虽然过得紧,却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然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爪牙步步向东北地区逼近,国内的局势不断发生变化,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1933年3月,日军侵略的步伐逐步向河北承德迈进,没用多少时间,日军就占领了承德,他们的烧杀抢掠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力抵抗,张翠萍一家,也过上了心惊胆战的日子。

二、进入部队为国贡献

在国家存亡之际,总有一批批热血的青年战士,英勇地承担起驱赶侵略者的重任。

在承德地区,有一支游击部队,这支部队是由附近的老百姓自发组建而成的,因为没有先进的武器,这群人只能依靠游击战术来对抗日军。

张翠萍与八路军的故事,便开始于她和这支游击部队的故事。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有一天上午,张翠萍的丈夫朱殿昆在地里干着农活,刚拿起锄头,便隐约看到远处来了几个挎着枪的日伪军,怕被他们发现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他迅速放下锄头,躲进了一旁的草垛里。随着日伪军不断走近,他们的谈话声也逐渐清晰,朱殿昆便将他们的谈话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回到家,朱殿昆将此事告诉张翠萍,在她得知日军第二天要对游击队进行埋伏并将他们一举歼灭的消息后,便和丈夫商量着,定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游击队,以便让他们加紧撤退。

夜幕降临,张翠萍嘱咐丈夫殿昆要小心、注意安全,嘱咐完之后,朱殿昆小心翼翼地关上门,出发去给游击队传递消息。

然而,当朱殿昆到了游击队驻扎地附近时,危险也随之而来,有日军在附近进行扫荡工作,日军远远地看到一个行踪诡异的人,于是,便开枪将其射杀。

随即,枪声惊动了游击队,他们知道这声枪响是危险的象征,于是,迅速进入警戒状态,而后,游击队连夜开始撤离,并在路上发现了朱殿昆的尸体,此时,游击队的人并不知道他是来传递消息的,只知道日军又杀害了一个无辜的百姓。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后来,游击队回到村子之后,才了解到,朱殿昆是为了给他们传递消息才牺牲的,因为他的死,游击队才没有被日军发现,由此也逃过了一劫。

朱殿昆牺牲后,就只剩下张翠萍与朱海清两母子,为了报答朱殿昆的救命之恩,游击队决定时刻保护两人的生命安全,并将母子二人一同带往部队生活。

张翠萍进入部队后不久,游击部队便接受了八路军的收编改组,成为正式的八路军游击队,战士们手中的长矛以及大刀等落后武器都被枪支所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虽然有过一定的实战经验,终究还是缺乏训练,在接受八路军的正规训练后,战斗力有明显的提升,游击策略也得到改进。

因为丈夫被日军打死,张翠萍决定参加八路军抵抗日军侵略。参军之后,将孩子带在身边终究是不方便,所以,张翠萍将朱海清交由一户人家照顾,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工作中。因为她是女性,不适合上战场杀敌,便安排在部队内部做后勤保障工作。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张翠萍在部队生活了几年,行动能力以及其它方面的组织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再加上她本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在部队深受大家的喜欢,上级组织也对她异常的关照。于是,她被寄予重托,上级任命她为妇女代表负责后勤工作,八路军每到达一个地方,就前往当地,对妇女进行大动员,让她们参与到八路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中来。

张翠萍不负众望,凭借她的能力以及号召力,许许多多的妇女被召集起来。她们为战士们缝补衣服、做草鞋以及煮饭等等,在军队干粮吃完后,她们还上山去寻找野菜,即使战士吃不饱,却始终没有让他们饿过肚子。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后期,局势也更加严峻。先前,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且蒋介石还一直对八路军进行围剿和封锁,这让八路军腹背受敌,抗战也变得无比艰难。

这一时期,战士们因为老蒋的封锁,粮食短缺,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张翠萍看着一个个战士饥饿难耐,最终决定,和后勤部战友一起前往封锁区的各个地方,动员人民群众,筹集粮食。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效果是显著的,张翠萍以及战友在一年之内,向群众征集了3000斤粮食,这些粮食都被她陆陆续续地运送给了八路军。

与此同时,八路军在收下粮食时,都会写一份欠条给她,因为八路军不会无偿地收下老百姓的东西。收的粮食多,写的借条也就多了。慢慢地,就攒满了一个盒子,由此便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一破旧木匣子里的欠条。

三、帮助李运昌部队脱险

吃完,张翠萍除了后勤工作做得好,她还干了一件大事,即:帮助李运昌及其部队安全撤离。

1942年,李运昌带领部队来到裕达村,不巧,他们的行踪在无意间暴露,日军便对他们开展包围。此时,李运昌一行人只有不到400人,而日军则一共有7000多人,如果双方正面交战,毋庸置疑,李运昌必定战败。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就当李运昌决定拼死一搏时,张翠萍便和他说:“

有方法可以逃脱,后面有一条山路,我可以带着你们过去……

随即,李运昌一行人便跟着她,一起往后山走,那是一条小路,其间还要穿过许多的山洞,这条路不易被日军发现,李运昌也由此逃过一劫,这也为我国的抗战保存了一定的实力。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翠萍便将自己的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

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她便和儿子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她带着儿子回到家乡,过上了农民的生活。在这段日子里,她几乎不和外人讲述她的部队经历。即便在农村生活艰苦,但是,她从来不去向组织邀功,只是默默无闻地带着孩子生活。

80岁老太去世,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八路军欠条,老太太是何身份?

其实,身为一名抗战老兵,她只要把欠条出示给组织看,组织一定会颁授荣誉给她,也会调拨资金安顿好她的生活,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在她看来,国家还处于困难阶段,没必要为自己花费那么多。身为母亲,张翠萍对朱海清的教育也是如此,要自力更生,不要麻烦国家。

就如同文章开头所讲,李运昌来寻找张翠萍时,发现她已经去世,便告知朱海清,有什么困难向上级申请,上级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对此,他都一一谢绝了,因为他把母亲的教导谨记在心中。

革命先辈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心系祖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张翠萍只是其中一个,这样的革命先辈在历史长河中不尽其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