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1948年4月的第一届国民大会行宪会议上,蒋介石以2430票的票数如愿以偿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圆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总统梦”,而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好兄弟李宗仁则以1438票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彼时风头一时无两的蒋介石没想到,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己这位民国新总统就会被迫下野,被好兄弟李宗仁取而代之,余生只能窝在台湾“复行视事”,成为一名远程遥控民国国事的总统。那么,事事不愿行差踏错的蒋介石缘何会被迫下野,将总统之位让给李宗仁呢?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输掉三大战役,国军内部反蒋呼声越来越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在以绝对的军队数量优势和武器装备优势的前提下,出人意料地输掉了三大战役,在4个多月的战斗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敌强我弱的军备姿态歼灭了国民党近155万人,而在输掉这三大战役的同时,蒋介石也输掉了国军内部对他的支持,甚至动摇了美国对蒋介石继续做扶植代理人的信心。

因此,在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内部集团势力中,其实处境步履维艰,即使没有李宗仁这一大威胁的存在,蒋介石都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来进行部下的维稳和给美方一个体面的交代。如果不是蒋介石的“御下之术”的确非常优秀,可能早在输掉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就会被踢出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层。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多次暗杀李宗仁

“蒋介石无论军事还是政治,都是十乘十的二流货色,但若论及权术,天下无出蒋介石之右者”,这句话出自蒋介石的好兄弟李宗仁之口,不得不说,李宗仁对蒋介石的个人秉性研究的十分透彻,而能够用“二流货色”来形容蒋介石,李宗仁本身也是具备一定的军事底气的,正因如此,蒋介石才会如此忌惮李宗仁,开展了多次暗杀李宗仁的行动,也正是因为这对表面兄弟之间嫌隙越来越重,才最终促使蒋介石做出了被迫下野的决定。

李宗仁之于蒋介石,既是必不可少的权谋部署,同时也是实打实的养虎为患,1926年,蒋介石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便和李宗仁有了走动的机会,当时的蒋介石被汪精卫、胡汉民所钳制,无法在国民党内部进一步掌握更多的实权,而日渐强大的桂系一支让蒋介石看到了李宗仁优秀的军事才能,彼时军队实力较弱的蒋介石多次向李宗仁抛出橄榄枝,慷慨地给武器给物资,最终在蒋介石的主动示好下二人结拜为兄弟。

事实上,蒋介石的这一权谋部署的确为自己未来坐上国民大总统的位置助力极深,而李宗仁也不负众望地让桂系军阀一支的军事实力持续壮大,最终成为蒋介石独裁道路上强而有力地军事支撑。1929年,蒋介石看到了独裁统治的曙光,便召开了南京全军整编会议,试图杯酒释兵权,但效果甚微,此时,蒋介石明确感觉到只有拿李宗仁开刀,才能够彻底按下其他部队的声音,至此,蒋介石开始着手安排暗杀李宗仁,而李宗仁为求自保,最终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李宗仁身后桂系集团势力不可小觑

那么,李宗仁为何会成为蒋介石独裁道路上强有力的支撑,又为何在后期会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宗仁身后的桂系集团实力已然强大到连蒋介石都十分忌惮的地步,不得不说,李宗仁的军事才能的确在蒋介石之上。

历史上的国民党革命军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北洋军阀时代和国民政府时代,而所谓“桂系”一称,就是从北洋军阀时代沿袭下来的称呼,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接过陆荣廷的权位之后,成为了新桂系的军事领导者,虽然李宗仁只是毕业于地方军校,但在军队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著名的“定桂之战”就是李宗仁担任的军事总指挥,统一广西后,李宗仁接受了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将新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7军”,并参加了北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蒋介石看到了李宗仁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

之后,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带领下,桂系一支壮大成长为除了汪精卫、蒋介石之外的第三支强大的军事势力,正因如此,李宗仁在之后竞选副总统时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底气,所以,当蒋介石想要暗杀李宗仁,势必惊动其背后的桂系势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导致蒋介石连续暗杀三次李宗仁不成,反而让李宗仁连续两次逼得自己被迫下野。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美国属意李宗仁代替蒋介石

其实,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时分时合,包括最终迫使蒋介石退步做出下野决定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政府“弃蒋亲李”的政策改变,熟悉国民历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从始至终都是亲美派,也正是因为有了美国势力的扶持,蒋介石才能够迅速在国民党集团内部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以至于可以跟亲日派的汪精卫得以两相抗衡,那么,本来一直扶持蒋介石作为中国国内代言人的美国政府,为何会调转矛头,开始帮扶李宗仁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年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和解放军之间的三大战役输得一败涂地这一军事原因,假使蒋介石能够赢得其中一场战役,可能也不会让美国政府对其失掉信心,而三大战役的满盘皆输让美国明确看到了蒋介石的确不是一个英明的军事领导者,相反,李宗仁一步步领导桂系壮大的发展历程美国是看在眼里的,而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李宗仁,美国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插足中国国家事务的国内代理人而已,这个人,只要足够靠谱,那么换谁都可以。

所以,在司徒雷登的授意下,李宗仁决定参选国民副总统,而很显然,善于权谋的蒋介石敏感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加上早先对桂系军事势力的忌惮,让蒋介石做出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的决定,所以,蒋介石才会在匆忙之间把孙科推出来,并且想要凭借自己的独裁将孙科内定为副总统,当然,最终在竞选副总统这件事上,李宗仁本身的军事底气外加美势力代表司徒雷登暗中活动,让李宗仁大获全胜,蒋介石只好闷声吃瘪。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明退实进,留着李宗仁收拾烂摊子

1948年底元旦之日,蒋介石发表了《罪己文告》,正式下野,宣布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一职,至此,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集团名义上被剥夺了所有实权,退守台湾,李宗仁看似逼宫成功,但是,蒋介石最终做出下野决定,只是因为局势所迫,为了给国民党内部以及美方一个较为体面的交代,而实际上,蒋介石并未从此放下权力心,反而明退实进,扯着李宗仁做了自己的挡箭牌。

蒋介石当年下野之后,几乎带走了国库中的所有银两,大概300万两黄金和2亿美元外汇,而当李宗仁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能气急败坏却又无计可施,一个没有钱的总统,是没办法将自己的行政实权真正收入囊中的,毕竟,当年的国民党政府内部当官皆为财,蒋介石深知这一点。并且,从当时的中国国内时局来看,国内呼吁国共和平的呼声很高,加上中国解放军的势力已然不可同日而语,面对美帝对于傀儡政权的希冀和国内民众渴求和平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此时抽身而退,躲在李宗仁背后继续筹谋,从权谋角度来讲,实则不算是下下之策。

带着满满黄金退居幕后的蒋介石把李宗仁当作自己台前操纵的一个傀儡,在老家浙江奉化溪口,蒋介石安装了7部大功率电台依旧精神抖擞地指挥着自己的中央军,釜底抽薪,而坐在总统宝座之上的李宗仁则在焦头烂额的为中共和谈四处奔走。

蒋介石被迫下野,拜把子兄弟李宗仁上任,总统之争谁输谁赢?

纵观蒋介石被迫下野的整个历程,可以看出虽然有多个不利因素在蒋介石的势力范围背后暗流涌动,但蒋介石依旧能够凭借优异的权谋之术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至于下野之后的蒋介石依旧能够掌握总统实权长达27年,直至自己逝世后才将总统之权手落旁人,对于蒋介石,许多国人都认为他阻碍了中国前进的脚步,但从个人权利角度而言,蒋介石的确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政客家,能够在多方势力的围剿之下,面对错综复杂的政局依旧可以手握实权,甚至最后还可以在退守台湾之后宣布“总统复位”,这样高于常人的精妙谋划,的确非同寻常,而在这场长达数年的总统之争中,蒋介石成为了真正的历史赢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