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公元580年五月九日的深夜,周宣帝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决定巡幸天兴宫。

从制度上来看,皇帝外出巡幸应该事先进行周密的准备,是要经过一整套程序的,但周宣帝即位之后,随性而为的事情有很多次,以往突然决定出行的事情也不少,所以当他说出巡幸天兴宫的决定后,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大惊小怪,只是深夜临时决定出行,确实有些不方便。既然皇帝陛下已经下了命令,周围的人便开始准备,一直到三更时分总算准备妥当。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刚刚出发之后的清晨,周宣帝突然觉得身体不适,而后病情开始加重,决定终止出行。所有人又都护送着周宣帝回到宫中,同时下诏让杨坚入宫侍疾。

当时御医想尽了办法,虽然多方救治,但周宣帝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而且逐渐说不出话来,并且呼吸困难,周宣帝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在二十二日急召赵、陈、越、代、滕五王火速进京,准备嘱托后事。

五月二十四日,周宣帝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但五王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京城。周宣帝明白已经等不到五王的到来,于是他下令让御正大夫颜之仪和小御正刘昉进入自己的卧房内起草遗诏。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当时刘昉看到周宣帝即将驾崩,但是其子尚幼,不可能亲自理政,周宣帝驾崩后,大权必然旁落,于是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随着周宣帝的驾崩,刘肪这些宠臣必然会失势,如果能趁机在遗诏上做手脚,让自己的人掌握大权,对方必定会对自己感恩不尽,这样就能保住荣华富贵。

刘昉明白了周宣帝的意思后,出来便与同伙内史上大夫郑译、御史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谟以及御史正下士皇甫绩开始密谋,经过几个人的合计,决定让杨坚入朝理政,因为杨坚无论从身份、声望还是能力而言,在当时都无人能及。

于是刘昉等人马上派人请杨坚过来,当时杨坚不知道周宣帝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得到刘昉等人邀请,杨坚心里七上八下,不过尽管满腹狐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等听完刘昉和郑译说明情况后,杨坚内心大喜过望,但是表面上故作谦让。刘防见时间紧迫,没有和杨坚装模作样,直接告诉杨坚说∶"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

柳裘当时也在旁边劝道∶"时不可再,机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计。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如更迁延,恐贻后悔。"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杨坚也就不再装腔作势,于是立即答应下来,决定受诏坐镇内里。对周宣帝而言,自己卧房之外发生的事情,他已经无法左右,他已被自己提拔起来的心腹出卖,在一系列的密谋中驾崩归西,时年二十二岁。

周宣帝死后,刘昉和郑译决定暂时秘不发丧,立即矫诏命令杨坚辅政,并都督内外军事,但是同受周宣帝遗诏的颜之仪一眼就看出了诏书有假,拒不签署。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颜之仪的不屈态度,出乎刘昉的意料,当下他无法和颜之仪争辩,于是自己强行代替颜之仪签发了诏书,但是始终忠于周宣帝的颜之仪认为,只有宗室亲王入朝主政才是正道,所以见到刘昉强行代签诏书后,急忙出来和宦官们商议,决定召大将军宇文仲入内辅政。郑译得此消息后,立即告诉杨坚,并带着杨坚的堂侄杨雄、刘昉、皇甫绩和柳裘一同赶来,在朝堂之上将宇文仲逮捕,控制住了朝廷局势。

在杨坚实现辅政的过程中,虽然刘昉、郑译等人是直接的策划者,但杨皇后的身份对于杨坚能够控制皇宫内外,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宣帝虽然立有五位皇后,但杨皇后始终是正宫,周宣帝驾崩后,她自然就成了后宫之主,杨坚以外戚辅政,从道理上说得通,这就等于给了杨坚很重要的名分。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从记载来看,杨皇后只是这场权力斗争的旁观者,其名分对杨坚辅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权力斗争角度来看,杨皇后是一定会对父亲杨坚伸出援手的。很多年后,杨坚在回忆自己辅政之前的这段经历时,亲口承认了杨皇后有大功于他这个父亲,而且《隋书·天文下》中也有一段记载,刘昉、郑译与颜之仪互相争执的时候,是杨皇后最终一锤定音,决定由父亲杨坚入朝辅政。

控制住宫中形势,杨坚仅仅是完成了掌握大权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要控制朝廷上下。

周宣帝驾崩的第二天,7岁的周静帝入居天台会见百官,当然对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来讲,所谓会见百官,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真正要面对群臣的其实是杨坚。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杨坚宣布以汉王宇文赞为右大丞相,自己为假黄钺、左大丞相,节制百官。这个名义上出自周静帝的任命,其实充满了异样的感觉,因为宇文赞的右大丞相职位在杨坚的左大丞相职位之上,但是杨坚既要辅政掌握实际权力,又得掩人耳目,不能把事情做得太明,所以将周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搬出来,让其位置在自己之上,对外显示尊贵,但是并没有实权,有实权的头衔是杨坚的"节制百官"。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对于这个任命,史书上记载了四个字"群情未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杨坚耍了鬼把戏,杨坚当然也料到可能会出现不服的人,所以早就密令担任宿卫的老部下卢贲领兵在外待命。会见百官后,杨坚前往东宫,百官不明所以,此时卢责站了出来招呼群臣,说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

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杨坚,有的人掉头就要向外走,可是眼前布满了严阵以待的众多士兵,让人不寒而栗,于是百官在士兵的"护送"下,以卢贲为先导前往东宫向杨坚宣誓效忠。

杨坚成功实现了辅政,当上丞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定策有功的人进行封赏。他首先任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共同协助自己处理政务,这个任命同时也说明杨坚能够掌握实权,主要就是这两个人的功劳,当时有人形象地戏称两个人是"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当然杨坚的努力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最终能够轻易达到目的,不能不说有些机缘巧合的色彩。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周宣帝的突然死亡,为杨坚带来了机遇,而且周宣帝猜疑成性,将宗室亲王都打发到封国,五王之所以不能及时赶到京城,就是这个缘故。这样就使中央朝廷处于真空状态,杨坚作为唯一滞留京城而且有能力和声望支撑局面的皇亲国戚,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加上刘昉和郑译的运作,所以杨坚顺利掌控大权。

需要注意的是,帮助杨坚改变命运的人,都是周宣帝在世时的近侍,这些人虽然官职不高,但由于经常在皇帝身边,所以比那些朝廷大臣更有机会左右局势,特别是御正和内史,相当于中书长官,掌管机要事宜,起到沟通内外、承上启下的作用。

北周建立之后,皇帝身边的办事机构一直在加强,到了周宣帝在位时,内史、御正等官职都授予上大夫头衔,进一步提高了这些机构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将权力集中到了宫廷。周宣帝同时任用旧世族出身的文人掌管机要,这些人本身没有根基,不被朝廷权贵看重,只能依附于皇帝,根本不可能窃取权力,这样的布置,在北周皇帝们看来,是万无一失之策。

关键是,这种布置仅限于皇帝能够掌控局面的情况,周宣帝的突然死亡,恰恰为这些人提供了改变局势的机会。杨坚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但没有摆出皇亲国戚傲慢的派头,反而屈尊结交这些被人轻视的皇帝近侍,因为杨坚已经看透,这些出身卑微的人,是没有什么忠贞观念的。

杨坚的政变之夜:多年的经营在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杨坚虽然内心十分鄙视这些人,但他也懂得这些人的巨大能量,而杨坚所要利用的也正是这一点,利用小人以成事。这种战略指导思想,让杨坚在那个时间段的政治斗争中,比其他对手高出一筹,没有机遇暂时蛰伏,当机遇瞬间闪现时,杨坚便像猛虎一样,迅速将机遇转变成胜利的果实。

以今日视角来看,杨坚在周宣帝突然死去时掌控北周大权,其实是北周创业集团第二代人物利用当时中央集权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加上既得利益集团内部因权力分配上的矛盾以及政治领袖个人缺陷等诸多因素,依靠皇帝任人唯亲而重用的唯利是图者,从高层内部发动的一场政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