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粮草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物资,是人民生存的必须品,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充足的粮草储备就如同一支强有力的强心针,让人民无论在何时都不会对国家失去信心。同时粮食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很多工业产品的发展都离不开粮草的支撑,所以说充足的粮草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的国土,让我国有着充足的粮草储备。可就算是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也有着窘迫的时候,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我国就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变革。

在这时期的我国还一直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因为战乱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农业一直处于荒废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身为我国友好邻邦的苏联竟提出要借给我国百万吨的粮食,来解决我国的燃眉之急。可这次交易,却因为翻译翻错了一个字而导致功亏一篑。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众所周知,我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存在。最初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以李大钊为首的一种爱国人士也在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并以此爆发了五四革命。当时以列宁为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与我党的成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更是一直把苏联看作我们的老大哥,而苏联更是在经济等多个方面一直给予我们支持,对于我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之中友好的关系并没有随两国人民的意愿一直长久下去,随着斯大林的下台,赫鲁晓夫执政,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也急转直下。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新上任的赫鲁晓夫非常的仇视斯大林,对斯大林所做的一切都视为眼中钉。而斯大林在位时,最终的一件事就是中苏之间的关系,和斯大林不对付的赫鲁晓夫,自然随着对中国也仇视了起来,最终引起中苏关系的决裂。双方决裂之后的一段时期,更是我国最困难时期之一。在这段时期里,我国先是遭遇了自然灾害的连续袭击,国内的粮食产量连续下降,随之经济也飞速下滑。就在这个困难户时期,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又向我国伸出“援助之手”。

当时的苏联正处于和美国的冷战时期,在这样长时期的消耗之下,苏联自然需要一个友好的帮手来令自己更好的发展。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中国恰恰是一个最好的盟友,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实力上,中国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于是1961年,苏联透露出想要和我国在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展开一些合作。同年的2月,赫鲁晓夫更是透露出愿意借给我国一百万吨的粮食和五十万吨的蔗糖,来帮助中国度过眼下的危机。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但是事情并没有表面上的这么简单,在简单的思索之后,我国提出可以接受五十万蔗糖的援助,但是拒绝了一百万粮食的援助。并向苏联表示,我国希望先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先解决问题,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再寻求苏联的帮助。

当时的我国其实本意并不是愿意拒绝苏联的援助的,这一切都源于一次误会。在赫鲁晓夫至中国的信中有一个“B”字符,这个字符在俄语里面是有借的意思的,但是翻译官在翻译这封信时,依靠自己的理解把这个字符翻译成了贷款。贷款和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差之千里。

当我国的领导人们拿到翻译官翻译的信之后,感觉如果是贷款的话,以中国当时的国情和民力,是无力偿还这么大的一笔贷款的。所以在多方探讨之后决定,只收下苏联支援我们的蔗糖,放弃了粮食。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这一场闹剧直到我国到苏联商讨蔗糖一事时才被发觉,当时负责外贸部副部长的周华民在谈判中感觉事情并不对劲,于是在谈判结束后立马致电自己的上级,汇报自己的发现。总理秘书在接到消息后也连忙和翻译组打电话,核实信息。一经核实才发现,这确实是因为翻译组粗心所导致的。

虽然翻译组在这件事后非常的后悔,但是这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了。我国当时已经选择了在国际市场上购入粮食,相比较于苏联的节粮,从国际市场上借粮也能缓解一段时间的粮食危机,但是这也使我国的经济负担更重,更重要的是美苏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大的改善。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由此可见,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能做到准确的翻译,那么就会减少工作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如果翻译的词不达意,那么就很有可能与实际意思南辕北辙,造成很多不可逆的损失。其实翻译工作有时是一个枯燥的工作,翻译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文字。一两天还好,但是时间一久就会造成疲惫。随着身心的疲惫,工作上也没有最初的细致慢慢变得粗心起来。很多翻译的时候都凭借着自己的第一感觉,而不去思考其中是否还有其他意思,如此一来很多翻译就容易出错,最终导致酿成大祸。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其实不应该把翻译工作看作是一种枯燥的工作,要学会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在翻译一篇文章的同时,你会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当你反复思考,最终推敲出那个最属于它的意思时,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荣耀感。如果当初苏联的那封信翻译正确的话,那么就会减少我国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961年,中国为何拒绝苏联借百万吨粮食?只因翻译错一个字

小结:

虽然当时我国和苏联之间关系的恶化,是时代发展必然的脚步。但是翻译上的错误在这其中也有着推动的作用,这些翻译的错误对我国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当时翻译错误,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国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很多知识都只能接触到一些片面,而未能深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趋于完善,所以我们对外语的翻译不能够再只看它的表面,要深入进去,去找到它本身要穿搭出的意思。翻译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桥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