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鲁迅亲弟弟有多厉害?官至副国级,鲁迅也未达到此等高度

古语云"一荣俱荣",但每个人对于人生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同一家门出生的三兄弟在乱世中因为选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鲁迅的小说作品因为思想进步而广为流传,为旧社会的思想解放起了极大帮助,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他是少数敢于站出来与旧思想对抗的人。

鲁迅的家事可谓是非常复杂,出生于官宦人家,却又经历了大起大落,在这一番起伏中鲁迅体验到了世间冷暖,这也改变了他一家人的生活轨迹,使得他们在今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弟弟周作人思想逐步偏激,变成了大汉奸,三弟周建人知耻后勇,踏入政治,最后官至副国级。

百善孝为先

周建人是鲁迅家族中出生最晚的人,出生不久就遇到了家庭变故,爷爷因贪污罪被捕入狱,父亲又突发胃疾,原本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随着这些突发的变故开始迅速中落。一家人辗转到乡下避难,以前村里人羡煞的眼光也都变得冷漠,甚至开始在背后恶言相向,这也使少年时期的周建人过早地体会了人间冷暖。

鲁迅亲弟弟有多厉害?官至副国级,鲁迅也未达到此等高度

不久,父亲因胃病过世,两位哥哥为了生计外出求学,周建人作为最小的弟弟实在不忍心让母亲一个人在家孤苦伶仃,遂放弃了求学的机会,留在家中陪着母亲。除了每天打工贴补家用,对知识也极度渴求的周建人开始自学,他常常看见读书回来的学生们快乐地跟父母炫耀自己新学的知识,那种对学到新东西的兴奋感与现实的落差使他百感交集。

虽然母亲曾无数次地劝他不用留在家,男孩子要把重心放在前途上,但周建人不为所动,做母亲的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自己作为儿子又何尝舍得让母亲孤苦一人?

在自学的期间周建人发奋图强,常常学到深夜,每次看到新的知识都有种兴奋感,终于在青年时期学有所成,开始到绍兴僧立小学任职教师,随后又因表现良好直升校长。周建人对于植物有着痴迷般的喜爱,在学校教书期间也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他开始自学植物学,在周围环境的熏陶和簇拥下,学习成果显著,他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撰写了《会稽山采物记》等植物学术文献。

鲁迅亲弟弟有多厉害?官至副国级,鲁迅也未达到此等高度

学有所成,胸怀大志

周建人的文献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1920年,他搬到北京,申请并获得了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的资格,在此期间他对马克思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加上有先进思想的哥哥鲁迅的熏陶,他开始了对现今社会的思考。毕业后,周建人在报社任编辑,接触社会面最广,也了解每天的最新消息,在编译文章的同时,他还发表科普科学类文章,没受过刻板教化的他对知识有着独到的见解,将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个性化,引起了一时轰动。

1923年应瞿秋白邀请,他在上海大学讲授了进化论,并随后担任多所大学教授,每日传道授业。除此之外,周建人十分关注中国妇女问题,在出生的家乡他见识到了很多不平等待遇,对此有极深的看法,恰逢五四运动兴起,人们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周建人发表了大量文章,如《妇女问题研究宣言》等,提倡妇女们解放意识,争取政治经济自由等。

1920年开始,他的文章犹如深水炸弹一般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鲁迅、宋庆龄、蔡元培等人为解放事业共同出力,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帮助与营救同志们等。大革命虽然失败了,周建人依旧没有放弃心中的正道,与同僚们转战各地地下组织,并在鲁迅等引导下参加"济难会"、自由运动大同盟等,期间曾无数次帮助同志们死里逃生。

鲁迅亲弟弟有多厉害?官至副国级,鲁迅也未达到此等高度

走上两条路的兄弟

就在周建人辗转四处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周建人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在大后方为军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与此同时,二哥周作人的思想开始逐步下滑。因为妻子就是日本人,所以周作人的立场一直摇摆不定,直到有一天,一位自称是周作人学生的人到他家中做客,聊到一半时突然开枪将他击倒。

对于枪手是谁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日本方面说是国民党的特务,国民党方说是日本间谍,但不可否认的是,周作人因为这次枪击事件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冲击,也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立场。

随后,他便接受了汉奸汪精卫的邀请,任图书馆馆长,随后更是一路高升,在抗战时期被称为日本人的"文化汉奸"。鲁迅先生在评价周作人时称其为"昏"。此后的二哥周作人在战争胜利后接受审判,慢慢的穷困潦倒,在那段特殊时期黯然去世。周建人的思想觉悟远比二哥高,在1945年,周建人与同僚们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其目的在于反对独裁专制,反对内战等和平主张,在赴南京的和平请愿时,他一直不畏艰险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鲁迅亲弟弟有多厉害?官至副国级,鲁迅也未达到此等高度

特殊时期,周建人一家秘密地转移到了解放区,并受到了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在此时思想觉悟早已透彻的他加入了我党,继续为解放全中国而努力着。新中国成立后,周建人出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浙江省省长等职,官至副国级,这是鲁迅也未曾到达的高度。

1984年7月29日,96岁的周建人在北京安祥离世,他在遗嘱里说,将自己的遗体捐给国家,丧事一切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习惯。如今人们都倡导现代化,不能因为办丧事花费国家宝贵的金钱,也拒绝一切形式主义,而且自己的骨灰要像伟大领袖导师恩格斯一样撒入大海,以警示后人学习彻底的革命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