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拯救孩子学习成绩三招-听话/标准/练习

作者:飞翔教研社苏教版

最近语文直播讲的都是具体的书,所以就觉得没啥文字要写的。上周的数学直播讲得还比较有用,所以把它记下来。

闺蜜原来是学而思的高中老师,五六年前,她的一次课课时费就达到1200元。我当时听了就暗想,我家没钱,我还是自己弄娃吧。以前觉得弄到四年级就差不多了,后来想弄到初中就差不多了,现在看,别想偷懒,偷过的懒都会成为打脸的巴掌。穷人呢,只有时间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

我问闺蜜,你有几个案例,是把孩子的成绩一下子从几十分提到上百分,这样大跨度的提升。闺蜜摇摇头,太多了。她还曾经给娃爹的师姐家的娃补习了五节数学课,然后这个孩子的成绩一下子就飞上去了,现在已经是北大二/三年级的学生了。

我自己带的几个孩子,除了自己家的,其他几个的成绩也是肉眼可见地上长。其中一个娃,刚来我家里测试奥数题,14个对2个,那个学期结束时14个只错1个。

虽然学渣小徐目前的成绩还是挺让人头痛,但把她的期末复习与三年级的相比,空白还是少了很多。因为深度带过好几个孩子,所以对小徐的成绩并不太担心,在对学渣小徐的帮扶过程中,加上朋友圈各种与老师们的聊天,想把一个孩子拉回到靠前的梯队里,有以下三个要素,不断迭代就可以了。

一、孩子听话

这个是所有事情的开始。人心齐,泰山移。

今年5月单位来了几个新人,其中一个我自己带了半年。这个姑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虽然本科不是太好的学校,研究生很努力,考的北航物理系。这孩子的同学们,很多入职了学而思之类的单位,她是一点不考虑教培业。其实在双减之前,教培业的工资收入是我们的几倍。我一直不如我的学生在学而思当老师的工资高。这孩子入职之后,我带她做了三本书,既认真又听话,工作进度条推得也很快,在编辑领域里的进步非常快,我把打理得很顺的一个作者团队让给她,明年她就可以自己独挡一面了。与其他几个孩子相比,在这个行业,她早了一年甚至两年的节奏。

来我家学习的孩子,基本上用不了两周,他们的父母就会认为这是奇迹。本质原因也是他们在我家很听话。我有太多种办法让他们听话。自己的孩子虽然各种混不吝,但基本上也能连哄带骗地让她配合。

把孩子扔出去,让别人教,孩子听话,进步快,的确是最省力的办法。但当双减之后,培训受阻时,第一解决的要务就是孩子听话,想办法让他们跟上父母的节奏往前走。

二、用标准系统测试孩子的知识点缺陷

海淀区的统考试题是越来越简单了,所以,西城区试题的质量在我认为就是相对好的标准了。用真题来测试,到了初中高中就是最有效的办法。衡水中学的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能够在他们的基础上迭代,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了。

标准的测试系统刷出孩子的认知不足,这个其实如果自己一直带娃,不刷题也知道。我们的几个孩子在数字迷的问题上,上一个暑假没解决掉,这个寒假就要彻底解决它。解决数字迷要靠良好的数感,小徐说了好几回,好久没有做24点了。24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数感的游戏。因为这学期开了编程,每周要花掉5小时,孩子们一开始都直接掉谷底了,最近才回升。等编程适应好了,才能有时间来做游戏。

三、对认知不足的地方下点狠手吧——16道题起刷

凡是不足的地方,首先是要明白原理,然后进行不同难度等级的练习,把这个题型踩在脚下。我喜欢带孩子们做飞翔数学周周练的原因也在于它刚好是知识点混排的,对我们北师版的孩子来说,相当于随机检查。

很多家长总是说,要看版本。版本从来不是问题,不同版本才是对知识的考验。学习并不是靠学会的,而是靠温故而知新,不断地遍历新题型,新知识点,内化于心的。最搞笑的一次,他们拿着飞翔的题说,我们没学过分数,结果分数那一节,是他们得分率最高的章节。从此,他们也很少会跟说我,我们不会,没学过。相反,到不会的点,问一下概念就自己顺下去了。

寒假我倒可以做一个尝试,带领四年级的家长来刷高思导引,先不分章节地刷拓展篇,不用考虑这章有没有学过,那个不重要。孩子就是靠陌生题提高承受力的。暑假时再刷提高篇。当每个细节有问题时,如果导引相应难度的题不够,再启用点其他书上的试题。随时变出题,是老师因材施教的法宝。

寒假,我们还有一个要推进的就是《中华历史两千问》,要把上刷完。今天早上,我对她说,你这周的历史题还没做呢,赶紧起来做。她说,不看书我也会,结果关于宋襄公的那节,就完全不行了,然后灰溜溜地看书去了。书上讲到齐恒公见重耳,马上开始说,爸爸讲错了,齐恒公是跟重耳见过面的。我听了很开心,当学会看细节时,就能把书读厚了。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拯救孩子学习成绩三招-听话/标准/练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