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在周培公的推荐下,加上自带“奇葩”履历,很快就引起康熙的注意。康熙派李德全去请姚启圣,结果不仅没请到,反而连李德全也被打了。姚启圣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他看准了时机,与康熙展开了一场有理、有利、有节的博弈。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一、李德全有错在先,姚启圣打他的理由很充分

小人物在大人物身边待久了,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李德全就是这种。平时因为工作关系,李德全离康熙近,又掌握很多信息资源。满朝文武不看僧面看佛面,甚至有些人有求于他,对他会比较客气。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然而,李德全的影响力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离开皇权的庇护,他什么也不是。到了民间,李德全依旧作威作福,扰乱治安,甚至对朝廷命官动手,公然违抗大清律例。

姚启圣管辖三里河马场,有充分的理由在辖区依法办事,即使李德全把官司打到御前,占理的还是姚启圣。

二、姚启圣故意打给康熙看

康熙大张旗鼓地巡视盛京,蒙古亲王以及盛京地方官都参与接驾。姚启圣即便不在接驾队伍,也知道康熙来了。而李德全又说自己是受京城来的龙公子之命,邀请姚启圣,这几乎就是挑明了告诉姚启圣:康熙召见你。换做其他人,恨不得飞过去见康熙。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但姚启圣毕竟是非常之人,肯定知道欲擒故纵的道理。如果轻易上钩,岂不是自跌身价;要待价而沽,就要学习诸葛亮,故意吊一下老板的胃口,甚至干点“出格”的事。既然已经确定李德全是康熙派来的人,正好将计就计打他一顿,加深自己在康熙面前的映像。

古代知识分子,很多看似无比清高、无欲无求,比如“众人皆醉我独醒”“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他们骨子里都是想出仕的,一旦机会来了,不是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想封狼居胥。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当时的姚启圣已经花甲之年,通过正常的晋升渠道肯定是没办法出头了,所以要打造一种“离经叛道”的人设,一旦一炮走红,大概率能够“弯道超车”。

姚启圣打李德全的行为,与《雍正王朝》里面孙嘉诚弹劾年羹尧如出一辙,想名声大噪,借此告诉康熙:敢打皇帝身边的人,说明我有魄力、不畏权贵;依法办事,说明我有正义感、有担当;不接受你的召见,那是你给的礼遇不够,我姚启圣可不是那么随便的人。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三、姚启圣打得很有“分寸”

姚启圣给了李德全二十鞭子再加三十大板,这种刑罚真的执行下去,身强体壮的人也会吃不消。康熙年间,胤礽的老师曾因犯错领了三十大板,整个人都动弹不得。而李德全又被鞭子抽,又被板子打,最后还能行动自如。这就已经说明,姚启圣在打的过程中有注水。

因为下手太重,那是完全没给康熙留面子,搞得不好会留下恶毒的印象;下手过轻,起不到“自我营销”的效果;不出手,那就是坐失良机。所以,姚启圣打李德全,是略施惩戒,见好就收,也让康熙看不出破绽。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为什么敢打康熙的御用太监李德全?

当时的康熙,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形势,正是用人之际,而姚启圣一次成功的“自我营销”,就能换来一顶带有红宝石的乌纱帽。这笔生意做下来,姚启圣功成身退,康熙也解决了东南沿海问题,可谓“双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