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王朝”忽略的重要环节:少年康熙凭什么平三藩,稳政局

作者:书剑逍遥游

康熙帝的老爸顺治帝弃位出家,康熙帝上岗的时候年仅8岁,上岗后的康熙帝快速地成长,铲除鳌拜集团等辅臣余党,亲政治国,稳固江山。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都称赞少年康熙的胆识、睿智!

“康熙王朝”忽略的重要环节:少年康熙凭什么平三藩,稳政局

我们不禁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仅仅是孝庄太皇太后的庇护扶植吗?

“康熙王朝”里所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康熙帝一直精进求学:“皇帝的自我修养”。清王朝作为一个外族入侵统治庞大的汉族国家,康熙帝终身没有停止过对汉文化体系的学习和深入研究。正是这种学习,使康熙帝完成了自我进阶,把自己打造成一路开挂的皇帝职业的高端人才。

探索人才成长的道路,最需探索其教育履历。

帝王所享受的不仅是锦衣玉食,而且还有最好的学习资源:最顶尖的教材、最顶尖的师资,最完善的教程。

“经筵”就是皇家最重要的学习课程。教材资源以经史为主,师资集全国大家鸿儒。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宋代每年二月至五月,八月至冬至,每逢单日举行经筵,由讲官轮流入侍讲读,名曰“春讲”“秋讲”,明、清两代基本沿用其制。

清代皇帝在文华殿行经筵仪,先讲四书五经,然后由皇帝宣示满、汉文御论,各官听讲。事毕,由各官行礼,于文渊阁赐茶。有清一代康熙帝最重视这一制度。顺治十八年(1661)时,年仅八岁的康熙继承大统。顺治帝驾崩前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四辅臣执掌重权,却以“先帝祖训”挟制天子,尔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跑马圈地,贪污腐化,激化满汉矛盾。康熙八年(1669),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庇护下,康熙得以铲除鳌拜集团,肃清四辅臣余党,亲政治国。经筵日讲就是康熙亲政主事后力推的一项重大决策。

———摘自《日讲》

有优秀的学习资源,关键还是康熙帝自身的勤勉敬业。康熙帝坚持了十五年的“经筵”,每天坚持典籍学习,是中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日讲经典。

“康熙王朝”忽略的重要环节:少年康熙凭什么平三藩,稳政局

康熙帝孜孜向学,在职期间,完成了平三藩,统一台湾,击败沙俄侵略,平息噶尔丹叛乱等丰功伟绩。其治国思想成为基本国策,从而迎来康雍乾盛世。

康熙帝的成就离不开经典史籍的深耕学习。

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集中了大至宇宙万物之道,小至治理方略,微至处世待人接物之理,无一不涵盖。时下的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能及之一二。

人才的培养,不妨从典籍学习开始,不妨从小开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