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在康熙王朝中曾经有一个经典桥段,康熙皇帝收复台湾。在电视剧里面这一段演绎的非常精彩,先是两个国之重臣轮番吃鳖,然后就是姚启圣和施琅两人联袂出手,最终一举定乾坤。

而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曾经着重提到施琅是收复台湾的第一人,此人堪称是一代传奇。而且有意思的是,明明是施琅与姚启圣共同收复台湾,但清朝一般都认为收复台湾乃施琅一人之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在是因为我们历史书上的英雄施琅,其实是一个能力与人品两极分化的人。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施琅排解自己的老同事姚启圣,而且还在台湾成为土皇帝,甚至搜刮大量钱财。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根据历史记载,施琅是在十七岁那年参军入伍的,而且又归顺了当时最著名的海盗头子郑芝龙。在此人投降被杀以后,施琅就顺势跟随了后来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统帅,而施琅则是郑成功手下最出色的人才之一。在打海战的时候,不仅需要与敌血战的勇气,而且还要灵活变通的战术,甚至还要对海上应变能力的熟悉。这些都被施琅灵活贯通,而且还多次大败清军。因为这样的特点,所以施琅很快成为郑成功手下的大将。

不过可惜,施琅与郑成功好像是两个冤家一般,他们终归还是没能走到一起。按照记载,郑成功的统治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内部斗争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大家对于施琅的指责,更是使得郑成功对他的态度暧昧。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面对郑成功的猜忌,施琅不止一次表示要出家为僧,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且施琅本人性格方面也有问题,所以平时嚣张跋扈,总是被人抓到小辫子,甚至他还不顾郑成功的脸面,杀了他手底下的一个叫曾德的人。此事彻底激怒了郑成功,甚至还杀死了施琅父兄全家。

由于这个变故,施琅不得不离开郑成功,选择归顺清朝。不过当时的施琅没有惊起多大的波澜,因为当时的台湾是铁板一块,清朝根本无法染指。但是随着郑成功的去世以及郑经的死亡,台湾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动荡,清朝这时候才想起要利用施琅来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值得一提的是,和电视剧里的场景一样,是姚启圣举荐的施琅,他们两人共同为了收复台湾而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施琅负责在军事上进行打击,以及不断的散布归来不杀的谣言,紊乱他们的军心。姚启圣则负责在海上片板不得下海,斩断台湾与内陆的联系。

在这两者的配合下,台湾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施琅得以获得了收复台湾的传奇之功。但是到此刻为止,关于施琅的正面记载就没有了,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不正当操作。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首先自然是对自己恩人的打击,他将收复台湾的功劳,全部据为己有,然后又不遗余力的拼命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姚启圣心怀前朝,是一个不老实的人,希望皇帝能够仔细考虑。正是因为他的报告,姚启圣在功勋最卓著的时候一落千丈,甚至被贬回原形到死都没有再启用。

对待自己的恩人都有如此歹毒的心理,那么对待其他的人,施琅自然就更加变本加厉。他来到台湾以后,就开始把台湾当成自己的军事基地来构建。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例如,每当中央向他提出建设台湾的意见时,施琅总是予以反驳,总是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以及台湾自有民情在。甚至就连其他的人来到台湾,都必须要有朝廷的证书,否则的话一律都不得进入。很明显这就是把台湾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施琅此举是想要在这里当土皇帝。

由于当时情况特殊,而且中央对于台湾的了解的确不够,所以施琅还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既然台湾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后花园,那么接下来就要做皇帝该做的事情。据历史记载,由于施琅对台湾进行严格的管控,所以人口开始出现下跌,再加上战争等原因,其实大家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了。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可是施琅却不管这么多,他在当地进行各种征收杂税,另外还罗列各种手段,就是为了捞钱。当时当地百姓经常被他的士兵盘剥,以至于活不下去。而每到要摊派付税的时候,那些官府的公干人员更是一个个像黑白无常一样让人崩溃。

在如此手段之下,施琅收获了大量的钱财,按照一些非官方的记载,施琅所说过的钱财居然足以支撑他家族两百年的兴旺,由此可见,他在台湾当地的统治有多么的残暴。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当然了,有一点还是得肯定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有其个人的恶劣属性,也有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正面属性。施琅在人品方面做的很不好,但是他在当时的历史发展中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一方面自然是他收复台湾有着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重大功勋,另一方面就是他守护台湾,保证台湾与中央联系不断,这又是他的另一大功劳。也正因为如此,清朝给予了的他一个荣誉称号,曰靖海侯。

而且在施琅去世以后,他被加封为太子少傅,甚至直到如今,泉州城内还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且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今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不得不说,这段历史还是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也许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像施琅一样,都有着如同万花筒一般的属性,随便转动一个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内容。所以以后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太武断,也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应该要多面的去认知他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