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列宁格勒保卫战:毁灭当前,苏联如何逆转?

列宁格勒之战,近代史上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仅次于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0年底,德国政治家开始向上动员对苏战争,向下煽动德国百姓对苏俄仇恨。部分有远见的德国军事家认为,在没有战争英国之前贸然进攻俄国,犯了兵家大忌。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回忆录中称,即便是到了1941年6月战争爆发,他仍然认为这是军事错误,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德国人,与他想法一致。

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给德国洗脑的过程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苏联民不聊生,德军一打进去,俄国人就会揭竿而起,推翻暴政。

此人还有一句名言流传于世,即“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列宁格勒保卫战:毁灭当前,苏联如何逆转?

操纵格局游刃有余的德国元首,听多了戈培尔的谎言之后,也逐渐的信以为真理。在给军官们树立信心的演讲中,他热情高涨的呼喊:

我只要往那块破门板上踹一脚,整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

随后战争爆发,百万苏军一触即溃,加深了德国军人对于苏联的轻视。两个月后,他们就包围了列宁格勒,9月8日,德军大规模空袭列宁格勒,城市中的粮食几乎全部焚毁。德国军队收到命令,不仅要速战速决,而且不接受投降,要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去。

初期,德国在军事上占据压倒性优势

《回忆与思考》中,朱可夫写到:“在被封锁的情况下,组织军队与兵力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斗争,对我后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人总是误认为苏联军队是靠人数众多取胜,然而事实上,苏军在战争的第一年,是处于全面下风的。

整个列宁格勒保卫战,德军投入兵力75万,苏联投入兵力90多万,但是苏联的增援列宁格勒的兵力在1942年下半年以后才开始出现。双方初接触时,德国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有1个集团军群(数十万人),而苏联方面也只有三个集团军(十几万人)。德军拥有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武器数量和质量上占据全面优势;苏联军队主要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空军难以支援,武器和理念上的代差非常明显。

列宁格勒保卫战:毁灭当前,苏联如何逆转?

列宁格勒的主要粮食储备在空袭中被摧毁后,粮食供应标准不断降低,许多人被饿死。战争焦灼的1942年初,列宁格勒每天有将近7000--10000人死亡。

苏军在紧要关头派出了总参谋长朱可夫进入列宁格勒指挥作战,由于列宁格勒已经被包围,他不得不乘坐飞机入城。然而空中遭遇了德军战机阻拦,苏军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危险超低空飞行,九死一生。

朱可夫抵达列宁格勒的军队司令部时,苏军第一元帅伏罗希洛夫等人正在召开会议,他们鉴于目前列宁格勒的危险形式以及敌我力量差距悬殊,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放弃列宁格勒,一些工厂已经被炸毁。曼施坦因回忆录中记载,苏军当时炸毁了象征俄国历史的彼得宫、沙皇宫殿、列卡介琳娜宫(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是沙俄时代的俄国首都),可见苏军最初对于列宁格勒的战争,几乎完全失去了信心。

处于劣势的苏军最终防守成功,经历了900多天的困斗,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朱可夫到列宁格勒确实给这里的防御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他将城市划分为6个防区,指挥修建了强大的防御工事,其中包括200公里的铁丝网、7000多条以班为单位的步兵战壕,140座炮兵掩体等等,这让列宁格勒的防御非常坚固。但是仅仅一个月后,朱可夫就离开了这里,因为苏联首都莫斯科也遭到了威胁。朱可夫的离开,不是他一个人的离开,也代表着苏联的防御重心和资源开始向莫斯科倾斜。

但是此后莫斯科军民仍然坚持了2年半,等到其他战线进入反攻之后,苏军才开始援救并解除了列宁格勒的包围。战前这里有300万人口,战争消耗了150万。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解放,因此1月27日也被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这从侧面反映出,俄国人自己对于胜利都表示惊叹。

1942年9月9日到1944年1月27日,优势明显的德军逐步丧失了理智,他们很难明白为什么无法拿下这样的一座废墟,德军也展开了一次一次的冲锋,最终损失了9万精锐。

逆转是怎么做到的?

事实证明,谎言无论说多少遍都不会变成真理。苏联是否民不聊生或有争议,但是当德军入侵的时候,苏联国民并没有像戈培尔所说的那样对自己的祖国反戈一击,而是和自己国家的军队同仇敌忾。

从1941年8月开始,列宁格勒每天有50万民众在挖掘战壕;9月份以后街头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突然饿死,有人走在街头,有人在家中,有人在工作岗位上,因为食物缺乏,每个人随时都可能会倒下,有人甚至在埋葬同胞的时候倒下;这个亚寒带城市的冬天格外漫长,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每天只能吃125克的粗面包。勉强活下来的人却继续炼钢,造炮弹、子弹,造坦克,人们宁愿自己饿死也要帮助别人活下来,临终前唯一的要求就是-----生者继续为前线生产需要的物品。

列宁格勒保卫战:毁灭当前,苏联如何逆转?

无论是军人、农民、工人还是学者,没有人怀疑最终的胜利属于自己。一位建筑学家准备为建造一座凯旋门迎接苏联军队,但是他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却险些饿死。

生命何其宝贵,战争何其残酷。克林姆林宫前有两句话,用来纪念卫国战争中默默无闻的牺牲者: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