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我的一个朋友决定给孩子转幼儿园了,原因是她的孩子才上中班,但是老师已经开始给孩子教拆分数字,例如把5拆分成2和3 ,每天必须背诵一首古诗,回家后还有家庭作业,让孩子写满3行数字。

对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群里大多数家长都是赞同的态度,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多有用的知识,变得聪明,提升智力。

听起来还挺可怕的,早早学习数字拆分、背古诗、练习写数字、写字,怎么就能提升孩子的智力呢?实在是匪夷所思。

不过想想也是合理的,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智力的认识,浅薄地停留在“智力=聪明=掌握的技能或知识”这个层面。

孩子的智力确实是可以提升的,但6岁前的孩子,一定不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智力的。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智力不完全是知识堆砌和技能掌握

迄今为止,对什么是智力依旧没有统一的说法,研究者请24位专家用一句话对他们所理解的智力进行描述,所得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实质都集中于抽象思维能力或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心理学》

对于智力的定义,有很多分析模型,比如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氏量表等等,每个模型对智力的考量维度都不一样,但是最终都反应的是我们认识、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记忆、观察、想象、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记住的知识越多、掌握的技能越多,并不代表他的智力就一定越高,越聪明,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够背诵200首古诗,能从1数到100,只能说明他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不能说明他智力很高,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古诗和数字。

遗传对智力确实有影响,但是后天的环境、教育对智力的干预也是不容小觑的,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也知道“大脑用则进,不用则退”这样的道理,所以多学一些,让孩子多用用脑子,理论上似乎是可以提升智力的。

理论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实践的时候,方法错了。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孩子6岁前的感觉、经验是智力形成的唯一途径

关于智力的形成过程,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是这样定义的:

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这个东西就叫做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的----《爱和自由》

她认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最初都来源于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只有让孩子利用这些感官亲身感受到了,这个概念才能在大脑里形成知觉。

比如冷和热这两个概念,刚出生的婴儿也能感受到冷热,但是他不知道现在的感觉是该用冷还是热来表达,并且冷和热本身是存在对比关系的,他该如何区分呢?

如果我们在一个常温的环境里,告诉孩子,外面现在正在下雪可冷了,他此时此刻的身体感觉和外面的冷是不匹配的,他自然不能理解何为冷。

同样,我们在冬天给孩子说,夏天可热了,酷热、炎热,热得人喘不过来气,孩子也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他没有经历过热,就无法想象出热是什么感觉。

所以,一个三岁的孩子背得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是他不能理解何为故乡之情,何为锄禾之苦。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不断的动作让孩子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反复进行就能产生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就产生了智力,这是智力的萌芽-----《完整的成长》

皮亚杰认为智力来自于孩子的动作和经验,因此他将0-2岁孩子的认知发展定义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孩子的认知发展定义为“前运算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特点都包含一点:思维是伴随着具体的动作产生的。

举个例子,孩子需要在1岁左右发展出客体永久的概念,在这期间,他会一遍又一遍地故意把东西扔地上、藏东西、玩躲猫猫的游戏,然后才能建立东西是会掉在地上的,滚到沙发下面也是可以找出来的,东西藏起来并不是消失了,妈妈出门以后还会回来的认知,客体永久性概念才能被发展出来。

综上所述,孩子6岁前的智力发展依托于具体的感觉、动作和经验,如果脱离这些真实的渠道,以填鸭式的方式给孩子灌输抽象的知识、技能是毫无意义的。

尽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一个3、4岁的孩子将百首古诗背得滚瓜烂熟,认识好几百个字,甚至还能说出2+3等于5,而别的同龄孩子还在傻兮兮的玩泥巴,但是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和玩泥巴的孩子可能没啥太大区别(不考虑遗传因素)。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发育规律,以及大脑发育规律,我们在孩子身上的努力很可能是无效的,费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结果方向搞错了。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如何利用感觉、动作和经验来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智力就是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种感觉上升,都和其中的经验和体验联系在一起,儿童天生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过程每个人也不一样-----《爱与自由》

1、给孩子提供真实的、丰富的环境

最真实的环境莫过于大自然了,孩子可以在大自然中捕捉到各种信息,形形色色的人,形状各异的建筑,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感官信息非常立体。

现在每个孩子都拥有很多很多玩具,但玩具并不能作为孩子全部认知获得的来源,比如一个喜欢汽车的孩子,有很多辆汽车,汽车如何在路上行驶,红路灯是如何指挥交通的,汽车引擎盖下面的零部件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速度快,什么是速度慢,这些体验是玩具无法提供的。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孩子站在路边去观察来来往往的汽车,牵着大人的手根据红绿灯信号指示过一次马路,打开爸爸的车引擎盖看一看,形成真实的体验以后,再去用小汽车玩具玩假装游戏,将这些体验演出来。

当脱离真实场景,孩子还能把真实场景还原成游戏,关于汽车的认知还存在于意识中,这就是转化成智力的过程。

故事、数学、文字不是不能学,但是需要在合适的年龄段,利用真实的场景表现出来,比如当我们站在湖边,看见一根荷叶杆上停着一只蜻蜓,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将真实的场景和抽象的古诗对应起来。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2、在孩子感觉的时候,不去破坏他

当我们看到孩子正在触摸、啃咬、闻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立刻制止孩子,把他手里、嘴里的东西拿出来,再严厉的告诉孩子:这个东西脏,上面都是细菌,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疼。

其实这样做就是破坏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我们知道敏感期有一个特点,如果被人为阻止压制了,这个敏感期会推后或者延长,但不会彻底消失,正确的方法是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孩子的敏感期需求。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正在用他的感官去捕捉信息的时候,如果不涉及安全问题,不必大惊失色,如果家长有洁癖,实在无法说服自己,那就提供相对干净的玩具和场所给孩子(实际上,没有绝对干净的,一点细菌都没有的东西,我们不就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吗?)

不要去破坏孩子联结感觉和概念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的脑袋里正在迸发着思想的火花。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3、在孩子正在感觉的时候,提供配对的词语

不去破坏孩子的感觉,那应该干什么呢?这时候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提供和这个感觉相匹配的词语,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概念。

比如孩子正在玩水龙头,拧到左边的时候,水变热了,我们说:这是热水,

拧到右边的时候,水变凉了,我们说:这是凉水

调整开关的高低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我们说:水流变大了,水流变小了。

孩子在玩洗锅的刷子,我们说:这是粗糙,有点扎手的感觉

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的时候,我们都把这个状态当做认知提升的机会,就不会觉得孩子很幼稚。

4岁孩子要学数字拆分?提升智力要讲究方法,这两个渠道才是捷径

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其著作《早期教育和天才》中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孩子天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一个小纸片都能成为他们重复探索的对象,他们为自己开拓了无数条发展智力的通道,我们应该最大限度保证这些通道,使其畅通无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