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作者:梁继超

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时,郑成功出生日本平户市,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后病逝。荷兰人占领台湾38年,郑成功人生走完38年。38年短暂的人生铸就了名垂千古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忠义,反清复明,主持半壁旧河山;征伐,大败荷军,确保台湾入版图;复疆,建设台湾,开辟千秋新世界。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一、忠义,主持半壁旧河山

郑芝龙(1604-1661),福建南安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早年随舅父先后到澳门、马尼拉和日本平户等地做生意,精通多国语言,接受天主教洗礼,善于经商,热心习武,追随颜思齐到台湾发展,后来成为东亚海上霸主。

以武装力量做后盾建构商业帝国是郑芝龙的最大人生目标。他先从商后招安、先降明再降清。郑芝龙曾扶佐隆武帝却并不为其尽忠效命,甚至是利用隆武帝的信任为自己谋利。当郑芝龙眼见南明大势已去遂投降满清,他再次想借满清力量对抗抗荷兰人,幻想在东亚海上继续称霸。这种首鼠两端、见风使舵的本性,也注定郑芝龙晚年是终被抛弃的人生宿命。当年残弱的明南隆武帝指望靠郑芝龙的武装力量实现反清复明,拿他没办法,但在势头强劲的满清眼里郑芝龙只是个被利用的棋子,最终也变成弃子。

郑氏父子的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有很大不同,也注定父子二人迥异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郑芝龙的终极目标是谋求一己之私的海上霸主,而郑成功的人生志向是效忠隆武反清复明的法统正朔。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儒学侵染,侠士风骨。1624年郑芝龙和田川氏在日本平户生下郑成功,大约7岁左右的郑成功被父亲派人接回老家福建南安。在南安的14年,郑成功接受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参加科举考试。21岁的郑成功被父亲送往南京国子监,师从文坛领袖和东林党代表人物钱谦益。虽然师生最终选择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但当年钱谦益十分欣赏郑成功,把郑成功的森字重新改为大木,希望他能够成为大明江山的栋梁之才。在钱谦益的思想侵润下,郑成功饱读诗书,对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思想理念了熟于心,并把这种忠孝仁义践行在自己日后的行动中。郑成功在回复父亲劝降的信中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 儿只有缟素而已,”信中郑成功向父亲讲明君臣关系的要义,并义无反顾地效忠南明隆武皇帝。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承蒙恩赐,效忠南明。当隆武帝在郑芝龙处见到郑成功时甚是高兴,因郑芝龙首鼠两端不作为,隆武帝便把反清复明的希望寄托在郑成功身上。郑成功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又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从此默默无闻的郑森便成了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后来又被永历帝封延平王,又称“郑延平”。国姓爷和和延平王的加身与世袭,郑成功也由一介儒生变成愤而起兵抗清的大将军。“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这首气势磅礴,掷地有声的《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表达了郑成功坚决收复中原反清复明的决心,也是他未来人生的真实写照。因此对于郑成功而言,忠诚隆武帝是他作为臣子的责任和本份,何况隆武和永历帝对自己还有知遇之恩,他对残存的南明王朝忠肝义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反清复明。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囯仇家恨,不共戴天。1646年,清军大举入闽,隆武帝被俘杀,郑芝龙投降满清。1647年,清军又攻入南安,郑成功母亲田川氏拒不降清,害怕被侮辱割腹自尽。郑成功闻讯大为悲痛,以日本礼法清理母亲的尸身后安葬。隆武帝被杀,田川氏遇害,国仇家恨,不同戴天。这一系列事件和经历促成了郑成功矢志反清的强烈决心,既便后来父亲多次写信劝说其降清,郑成功始终不为所动,终其一生都没有忘记这段血海深仇。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郑成功的忠肝义胆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和高度的评价。康熙题写挽郑成功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写道: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船政大臣沈葆桢更是高度称赞:开万古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求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在《台湾名胜楹联》中,收录楹联以延平郡王祠为最多,也足见后人对他的景仰和崇拜。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二、征伐,确保台湾入版图

1633年郑芝龙在金门外海料湾大败荷兰海军,这是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海军少有的胜仗,郑芝龙继续维系着东亚海上霸主地位。然而人强国弱,没落的大明王朝奄奄一息,郑芝龙转而投靠满清。隆武帝反清复明的希望便落在了郑成功肩上,郑成功西征北伐也无力扭转南明的退势。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1661年北伐失败的郑成功退据厦门,郑家军福建的陆上属地也几尽丧失。为了拓展新的反清复明根据地,在通事何斌建议下东进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在父亲曾经大胜荷军的料罗湾誓师出发,并发《祭海表文》:收复台湾,上报国家,下拯苍生,建立万世不拔基业。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在鹿尔门登陆台湾本岛。当年登陆台岛的情景真可谓:九重天外大江开,旗幡招展何壮哉。雪涌千钧惊海啸,潮轰万马过山来。在郑家军的持久围攻下,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的宝岛台湾。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三、复疆,开辟千秋新世界

郑芝龙早年追随颜思齐时便开始招纳漳州、泉州灾民来台湾,当时优厚条件是“一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把漳泉灾民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成为继李旦和颜思齐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移民垦荒的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开发和建设,也成为中华文化系统植根台湾的发端。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在行政管理上,明朝当年设首都顺天府于北京,设留都应天府于南京,郑成功效仿明制在台湾设新都承天府于台南赤坎,又设二县即天兴县,万年县,这是管理台湾最早的行政区划。

在农业开发上,为了与荷军持久作战,郑成功颁布屯垦令开荒种田,大力发展农业。今天台南的新营、后镇、林凤营,高雄的营前、营后、前锋和后协等40多处都是郑成功时期留下的地名。

在文化教育上,在参军陈永华建议下设立全台首学,传播中原文化。1666年台湾首个儒学教育机构“全台首学”在台南建成,是台湾规模最大,庙宇和学堂结合,规制最完整的孔庙。这座孔庙开启了台湾儒学之门,故有“全台首学”之称。台湾岛上由此开始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台湾,科举制度随后边传至台湾。中华传统文化从此在台湾岛上传播开来,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面对台湾当局者不断去中国化的险恶作法,回望郑家父子的丰功伟业,台湾当局者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天纪念郑氏父子的传奇人生,目的在于以史鉴今。

南安侯郑芝龙:

云雾渺渺,白浪滔滔,纵横江海东南蛟。

烽烟袅袅,刀剑潇潇,亦盗亦商任逍遥。

寒雪飘飘,阴风嗥嗥,独对残阳坐天牢。

蝉鸣了了,乡音杳杳,繁华落幕哭森孝。

注:森,郑森,大木,郑成功。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国姓爷郑成功:

天佑台湾降成功,纵横东南大英雄。

三十八载征尘路,开台圣王贯长空。

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