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政权的更迭,时代与国家的更迭,通常都会伴随着战争。每当战争发生,留学和生命的逝去总是不可避免。无数的人民在战争的炽热火焰当中,永远地失去了再次睁开双眼,迎接新生活到来的机会。
“杀人者,人恒杀之。”一旦时代陷入到乱局当中,那么作为身处于这个时代的一份子,没有任何人能够避免被卷入乱局的命运。手握武器投入战争的那一刻,意味着自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杀人的一瞬间,自己的生命也就被悬在了刀尖之上。
随着世界第二次大战的不断发展,轴心国逐渐趋于弱势。身处战争当中,深陷帝国主义的德国士兵们,直到最后都还在为了帝国主义的理想而浴血奋战。因此,意识到这一战所代表的意义的双方,在战斗时都分外努力,抱着必死之志。

战争背景
“(柏林会战是)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二战期间,无数原本和平的国家被迫加入到这场战争当中。整个世界,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被加热,被变红。炽热的战火,以摧枯拉朽之势,吞噬着大量人民的生命。
苏联攻下德国柏林,为世界第二次大战的结束拉开了序幕。在苏联成功攻占德国柏林之后,二战主导人物,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选择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很快,德国便在1945年5月9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三个月后,为了尽快结束二战,减少人员伤亡和各方面的损失,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曾经在它国土地上肆意屠戮的日本人民,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就在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3天后,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名为“胖子”的原子弹。
在综合各方考虑之后,日本最终在8月15号选择了无条件投降。当日本在9月2号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后,二战至此结束。从二战的整个行进过程不难看出,苏联红军攻占德国柏林,正是二战走向结束阶段的关键转折点。
事实上,虽然按照事先的计划,攻占柏林原本应当由美军和苏联红军共同完成,但当时考虑到人员伤亡等原因,美军的将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DavidEisenhower)特意放缓了部队的行进速度。
在战争之后,艾森豪威尔曾表示,自己将柏林让给苏联红军的主要原因在于,“柏林一役将使盟军至少付出10万名士兵的生命。”
柏林战役当中的惨烈战况,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艾森豪威尔当初的选择。作为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柏林无疑对于德国军队有着巨大的意义。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几乎是每个人的战斗意志都被发挥到了极致。
而对于被迫被德军拉入这个战争大熔炉的苏联红军来说,为了尽快结束战斗,为了报在战争当中,无数同胞们痛苦死去的仇恨,苏联红军也是报了必死之志在进行战斗。
柏林战役
“几乎每两个德军中就有一个人被苏军俘虏。”出于柏林会战的特殊意义,德军当时除了退无可退之外,坚守战场,拖延战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等美英法盟军到达柏林地区之后,利用利益冲突让美英法盟军和苏联红军产生冲突,并借此让德国谋求战败后的更多利益。
然而,苏联红军的强悍作战能力,以及美军对于己方人员的保护,都使得德国的这一图谋最终没能成功。在这场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战役当中,德军和苏联红军都产生了巨大的伤亡。战争结束后,德军伤亡投降的人数高达40万,而苏联红军的伤亡人数也达到了35万之多。
战争的一开始,明白德军图谋所在,明白这场战争必须尽快取得胜利的苏联红军,就做了充分准备。当时,苏联红军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的共计有250万的部队。
除了部队当中按照标准建制配备的武器和各方面资源之外,对这三个方面军,还另外配备了“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巨大的资源投入,足以见证苏联方面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视。和苏联红军相比,德国军队虽然在人员数量上不占优,但在武器配备上同样出色。
因为是在客场作战,且作战场地本身易守难攻的特点,苏联红军在综合考虑之后,采取了“先分割而后各个歼灭”的方法,在实际作战过程当中,这一方法成功帮助苏联红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攻占国会
“苏联红军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也将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作为最后战胜希特勒的象征。”为了争夺国会大厦,德国军队和苏联红军发生了极为激烈的一场战斗。
因为德国的国会大厦在二战期间,被希特勒当成了军事工事,所以攻打国会大厦的行动进行得十分艰难。当时,德国国会大厦的四个角楼当中,有两个都被改造建设成了高射炮的掩体,而大厦的窗户也被全部焊死,让大厦变成了一座军事大碉堡。
除了进攻能力之外,因为将大厦的地下室改造成了战地医院,所以大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休养能力。除了实际作战用途之外,国会大厦本身具有极强的政治象征。当初的“国会纵火案是希特勒罪恶统治开始的象征”,所以,对于双方军队来说,国会大厦至关重要。
出于国会大厦在双方心中的形象,双方在争夺国会大厦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当时,德国柏林的守备司令部把党卫队最精锐的部队都部署在了国会大厦,而苏联红军则是带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来发起对国会大厦的攻击。
战争从4月28号开始进行,在战争进行当中,各种武器弹药在疯狂倾泻,等达到后来时,双方甚至陷入到了肉搏战当中。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29号的深夜,德国军队几乎全部都阵亡的情况下,才结束,苏联红军才得以占领国会大厦。
在攻占国会大厦的战争结束之后,为了发泄心中的愉悦和对于德国军队的愤怒,苏联红军们在国会大厦的石墙上刻下了许多留言。后来,在二战结束后,经过综合考虑,联邦议院决定将这一切全部保留,并且拍照记录下来,“作为资料永久保存。”
事后,当曾经参与这场战争的苏联老兵回忆起这场战争的时候,感慨万千地表示,在这场战争当中,双方战士们的野蛮程度,其之前从未见到过。
小结: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在轴心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悍然发动战争的时候,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与人民,许多国家内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这些人虽然也和那些入侵者一样拿起了武器,投入到了战斗当中,但爱国人士们的目的和入侵者不同。
作为苏联和德国在二战当中的最后一战,国会大厦争夺战的战况异常惨烈。苏联红军为了尽快取得战争胜利疯狂进攻,而德国军队为了拖延时间,为了誓死捍卫国家尊严,同样在浴血奋战。
因为战争过于激烈,所以事后,当苏联的老兵回忆的时候,会忍不住感叹,战争的野蛮程度为自己前所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