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奇葩母亲武姜

中国的历史进入春秋之后,诸侯国们开始不顾周天子的权威而互相征伐。于是诸侯互斗,诸夏进入了诸侯争霸时代,而第一个在春秋时期崭露头角的霸主是郑国。郑国凭借着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功劳在东周朝堂主持政务,一直位居高官,把握着东周朝堂的大方向。周平王对于郑国毫无办法,鉴于自身的衰弱,他只能选择依靠郑国。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郑庄公一上位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奇葩母亲武姜。

春秋: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奇葩母亲武姜

申国之女

郑庄公的母亲在《春秋左传》上记为武姜,原文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那么武姜是她的名字吗?当然不是,春秋史书上记载了一系列的女子名字如齐姜,向姜,庄姜等地位较高的女子名字。这里的“姜”是对女子的一种称呼,是美人,美女的意思,而武姜的“武”字是郑武公的谥号;齐姜的“齐”字是齐国的意思,向姜的“向”字是向国的意思,庄姜的“庄”字是宋庄公的谥号。所以这些女子根本就没有记载她们的名字,武姜的意思就是郑武公的美人或者女人的意思。这是春秋时代女子地位低下的表现,是周礼规定的礼制。如果没有说郑武公娶于申,我们连武姜是申国人都不会知道。

申国就是勾结犬戎灭了西周的那个国家。当时周幽王的王后就是申侯的女儿,周幽王宠爱褒姒,废了申王后后位和申王后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而宜臼的外公申侯见女儿和外孙受了如此大的委屈便勾结犬戎最后灭了周幽王,杀死了褒姒和成为了太子的褒姒的儿子伯服。最后和其他诸侯拥立宜臼继承了周天子之位。申国既是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又是周平王登上周天子之位的功臣。只是西周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残破不堪,平王无奈东迁洛邑。这样算起来周平王对于申侯到底是感恩还是怨恨真的就不好说了。而郑武公与申侯联姻应该是在骊山之役前就定下的,那时的申侯与诸侯们的关系应该还是很好的。

春秋: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奇葩母亲武姜

偏心的武姜

武姜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嫡子,分别是嫡长子寤生和嫡次子段。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大孙子不好说,但对于小儿子武姜可是爱到了骨头里。但一般来说,十指连心,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正常人会对小儿子偏爱一些,但也会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让别人说嘴。可武姜不是这样,她爱小儿子爱到了骨头里,讨厌大儿子也讨厌到了骨头里。这一方面是正常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儿子寤生难产,差点折腾死了武姜。所以从一开始武姜就把寤生和段分做了外人和自己人。

郑武公在世的时候,武姜多次鼓动武公废长立幼,但重视礼法的武公并没有答应。武公离世,寤生顺利地继位成为庄公,于是武姜依仗母亲的身份不断为次子段争取权益,于是段的封地是超规格的京城。之后,段在母亲的鼓动下不断扩张,渐渐控制了周边的都邑。大臣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求庄公采取断然措施,否则恐怕郑国会陷入分裂混乱,可庄公不急,他劝说大臣们冷静,庄公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母亲和弟弟的表演,同时默默地在一旁挖坑。

春秋: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奇葩母亲武姜

决裂与复合

经过多年的准备,武姜和段准备最后一搏。段带着大军想要偷袭国都,而武姜则要作为内应打开城门,然后他们干掉庄公,接管郑国。当他们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一下子跳进了庄公挖的坑里。段最后出逃,而武姜则只能在王宫里等待大儿子庄公的决断。面对这样的局面,庄公心里一定是充满了委屈和不平的。同样是儿子,母亲为什么这样双标?这样区别对待?于是赶走了弟弟的庄公直接把母亲武姜赶到了颍城,并且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见庄公内心的悲伤和愤怒。武姜无奈只能被软禁在了颍城。

小儿子一跑了之,大儿子与自己断绝了母子关系。此时的武姜内心应该也后悔了吧?母子不相见,首先支持不住的却是庄公。母子亲情没有那么容易断绝,他虽然激愤之下发下了不见的誓言,可很快就后悔了。于是一个聪明人颍考叔解了庄公的心结,设计了“黄泉见母”的桥段。庄公和武姜和好了,而段却没能东山再起。

春秋: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奇葩母亲武姜

尾声

武姜最后是终老于郑国国都的,她什么时候离世的,并没有记载。估计她在之后的余生里再也没能见到心头肉小儿子段。宠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过于宠爱会害了孩子。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掉在这个坑里的人却不分古今中外,络绎不绝。人的天性啊,想要战胜自己也是一件难事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