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盐在大陆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把盐说成是“蚩尤之血”据说传说中的蚩尤曾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被黄帝追而斩之,血流遍地,变而为盐。因蚩尤罪恶深重,故百姓食其血,这就是这一名称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厨师之所以奉祀詹王为他们的祖师。就是因为盐的缘故。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詹王本是一位著名厨师。有一次国王问他,吃什么东西最香?他回答说:“盐最香。”国王大怒,说:“谁不知道吃盐?而且盐怎么会香!”于是将他杀了。杀了以后,国王又让其他厨师做不放盐的菜,想试试无盐到底香不香。结果证明无盐的菜的确不香。国王这才后悔错杀了詹厨师,哀悼之余,便封他为厨王,并为他修了庙,塑了他的像,作为“厨师菩萨”来供奉,香火不断。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每年农历八月十七日,还有詹王庙会,以后,还把这一天定为厨师收徒弟和出师谢师的纪念日。从历史资料看,早在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已能利用海水煮盐,并有“夙沙氏初煮海水为盐”的传说。西周时,山西运城的解池已大规模生产湖盐。在这段时间里,经营食盐的商人大量出现,其中最著名者,是战国时的盐商猗顿,此人在十年之间,靠经营盐业而成豪富,财富堪比王侯。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在西周时期设掌盐政之官(史称“盐人”)的基础上,春秋时,齐国设盐官煮盐,实行专卖。汉武帝时设盐务官署,并立有盐法,实行盐类专卖,禁止私营。西汉昭帝时,还发生过各地推举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反对盐铁官营之举。著名的《盐铁论》,就记载了当时的辩论情况。唐代,设盐铁使,管理食盐专卖,兼营银铜铁锡的采冶。元代,设盐运使,明、清沿用了这一制度。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盐在大陆古代有许多种类。《周礼·天官》中就提到到了苦盐、散盐、形盐和饴盐。苦盐是未经炼冶的池盐。散盐又称末盐,出于海及井。形盐即积卤所结的印盐。饴盐是一种带甜味的岩盐,专供君王食用。除了上述品种外,大陆古代盐类尚有土盐,崖盐,和砂石盐等品种。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居住在大陆东北地区的肃慎族(后称女真族),还生产树叶盐,《魏书·勿吉传》有言“勿吉国,水气成,凝盐生树上”,说的就是这回事。大陆古代的西戎(西北部少数民族),则生产“光明盐”,这种盐多数产于山石之上,无色透明,状如水晶,不用煎炼便可食用。此外,大陆古代典籍之中的食盐品种,还有青盐、绿盐、红盐等。用绿盐制成的眼药,当年还远销伊朗等国,颇受欢迎。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把盐用作药用,大陆古籍亦多有记载。清朝医学家王士雄(1806-1869)在所著《随息居饮食谱》中,详细论述过盐的药用。很早以前,大陆古人就已经懂得用盐腌肉、腌菜等等,可久藏不腐。古籍中常说的“鲊”和“菹”指的就是腌鱼、腌菜。如《周礼》、《齐民要术》、《三国志》等等史籍,均可读到这类记载。

我国古代称之为“蚩尤之血”!自春秋时期起实行专卖,私贩者重罪

在盐的食用上,也有一些趣事值得一提。盐本是每个人所必需的。但大陆古时却有居丧不食盐的说法。如《南齐书·齐慰祖传》“父丧不食盐”《梁书·张弘策传》“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陈书·孝行传》“张昭弟乾,父卒兄弟并不食盐醋”;《宋史·张根传》“父病蛊戒盐,根为食淡”等等记载,都提到了这一点。这一独特习俗应该是源自于《礼记·杂记下》中“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不能食食,盐酪可也。”之意吧,不过这种守孝法早已不再施行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