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爆发。当时,国民党国防部长何应钦制定了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后,下达给有关国民党部队执行。
然而,这个作战方案还未送达国民党部队,就被一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特工送到解放军的指挥机关。这就是说,解放军比国民党部队还更早就知道了国民党国防部制定的作战方案。这位中共特工叫郭汝瑰。

在抗日战争中,郭汝瑰从陆军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官,逐渐进入国民党政权的上层。 继受到陈诚的赏识,得以担任暂5师师长以后他又因在长沙会战中善于指挥,受到薛岳的器重,要他兼任九战区军官训练团校官大队的大队长。旋又被兼任副院长的陈诚,调到培养“全能将校”的国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员;并被自任团长的蒋介石,任命为“中央训练团”副大队长,成为蒋介石心目中的“军界精英”。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来往于宁沪之间的任廉儒,为我党我军提供了许多核心的军事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一份特殊的贡献。平生比较谦逊的郭汝瑰一直不肯多谈这些事,说再谈这些不是表功吗?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也只是以赞扬任廉儒的口气,笼统地说道:自己担任作战厅长以后,“廉儒同志往来宁沪更密,传递的情报也更多,所冒危险也更大。
早在淮海战役胜负未分,杜聿明在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时,已决心放弃徐州,坚守蚌埠。因为对郭汝瑰有些怀疑,所以在会议上没有开说,只是在会后向蒋介石个别呈请,并获批准。想不到移师途中,蒋介石三变决心,先是要他率兵去解黄维兵团之围;旋又令“万勿再向永城前进,迂回避战”;不久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就地停止待命”,增加了所属部队的混乱。
杜聿明已经得到情报,说郭汝瑰是深入中枢的“共谍”,但一时苦无真凭实据,不敢向蒋介石报告。 郭汝瑰如此频繁地为中共提供绝密的军事情报,也差一点儿被国民党特务破获。
杜聿明见顾祝同毫不怀疑郭汝瑰,就转而直接向蒋介石反映情况。可是,蒋介石根本没有把杜聿明的话当回事。那么,既然杜聿明根本就没有证据,他凭什么说郭汝瑰是中共打入国民党的特工呢?
1949年,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进入战犯管理所,接受长达10年的改造。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获得特赦,还做了全国政协委员。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逝世前,郭汝瑰前去探望,杜聿明抓住郭汝瑰的手说: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这时候,郭汝瑰的身份仍然没有公开,所以他只能告诉杜聿明:我们是属于政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