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奔袭三百余里竟然只为焚一人尸骨,奴隶将军为天下报仇反而却引爆大乱世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

永嘉五年(公元311)四月,十余万晋军与三万匈奴轻骑兵在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北)展开厮杀,此时700余里外的西晋都城洛阳却是座空城。为什么匈奴舍易取难,要和数倍与已的晋军厮杀?这还是一个活人对一个死人的讨伐。战争发生得如此诡异,真相扑朔迷离。

晋军的主人名叫司马越,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孙子,西晋末年的野心家。此人把持朝政,嫉贤妒能,诛杀异已,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满。与地方实力派苟晞数度交战,内部纷争不断。

公元309年,都城洛阳发生饥荒,皇宫中饿殍枕藉。司马越对此熟视无睹,反而要求给自己加“九锡”。

奔袭三百余里竟然只为焚一人尸骨,奴隶将军为天下报仇反而却引爆大乱世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平阳(今临汾)称帝,建立了“汉”国,公开反晋。几年间占据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公元310年,刘渊手下大将石勒南出襄阳,攻占江北大片地区,形成了对洛阳的包围。

石勒,羯族人,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此人雄武健壮,颇有谋略,善骑射。刘渊称帝之后,石勒率众响应,拥立其为共主。

内外形势不断恶化,司马越的声望江河日下,成为了西晋的“弃儿”。永嘉四年(公元310年)11月15日,司马越带领四万甲士进驻项城(今河南沈丘县槐店镇),一大批王公士卿随军出发。附近的晋国军队纷纷向项城聚焦。

奔袭三百余里竟然只为焚一人尸骨,奴隶将军为天下报仇反而却引爆大乱世

司马越企图利用军队,逼迫皇帝妥协。没想到晋怀帝一纸讨伐诏书,司马越气急攻心,一命呜呼。

司马越死后,留下了一堆烂摊子。由谁来控制这支军队?周围强敌环伺,太尉王衍、襄阳王司马范都不敢接受。军队群龙无首,为其覆灭埋下祸患。

接下来的问题是,是向西拱卫洛阳,还是往东回东海国。将领们商议了十多天,决定护送司马越的棺椁回东海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留守洛阳的司马越本部军队闻讯,慌忙弃城东逃,直奔东海国。随行的还有城内剩下的大部分王公贵族。事实证明西晋要为这耽误的十多天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由军队、贵族和庶民组成的队伍,行进缓慢。早已占领许昌和新蔡的石勒闻到了死亡的味道。他抓住机会,打算趁火打劫,减轻攻占洛阳的压力,晋军仗着人多势众,没把石勒放在眼里。双方在不经意间引燃了地狱之火。

奔袭三百余里竟然只为焚一人尸骨,奴隶将军为天下报仇反而却引爆大乱世

石勒果断率领三万由匈奴和羯族人组成的轻骑兵,奔袭三百余里,在宁平城包围了晋军。此时晋军才走了八十余里。来袭的汉军,引起了晋军的慌乱,由于队伍中夹杂着王公庶民,甲士们无法结阵迎战汉军,军队又没有统一指挥,加上骑兵向来是晋军甲士的克星,战争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倾向于石勒。

汉军包围了晋军,轮番箭雨过后,晋军甲士纷纷中箭身亡,王公庶民相互践踏。晋将钱端迎击石勒,全军覆没,钱端战死。石勒命人焚烧司马越的棺椁,还宣布称:“此人乱天下,吾为天下报之,故烧其骨以告天地。”

战争变成了狩猎场。作为猎手,汉军疯狂追逐屠杀晋朝军民。作为猎物,晋军毫无还手之力。原本以为跟随晋军,能寻求安全感的王公庶民,如今却被这支军队连累,尸体堆积如山,财物瓜分一空。

奔袭三百余里竟然只为焚一人尸骨,奴隶将军为天下报仇反而却引爆大乱世

投降的晋军被活活烧死。妇女被强奸后,成为汉军口中的“不羡羊”。屠杀并吃掉放弃抵抗的汉族军民,多达二十余万人,太尉王衍为首的朝臣们遭俘杀,司马范、司马遵等十位宗室诸王没于此战。据《资治通鉴》记载,“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者”,史称“宁平城之难”。

石勒并未满足于宁平城的胜利,他将目光瞄准了另一支晋军。司马越的部将何伦领军,护送王妃裴氏、世子司马毗等人,从洛阳出发,沿途烧杀抢掠,仓皇东逃。行至洧仓(今河南鄢陵西北),与石勒汉军遭遇。

晋军再次大败,何伦、李恽等数人逃脱,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皆被俘杀。王妃裴氏遭汉军轮奸,受尽凌辱后,将不成人形的她贩卖给吴姓人家为奴,最终辗转回到江南。“洧仓之耻”给西晋的伤口,重重地撒上一把盐。

奔袭三百余里竟然只为焚一人尸骨,奴隶将军为天下报仇反而却引爆大乱世

宁平城之战,西晋最后的核心军事力量消灭殆尽,加快了帝国的覆没,北方大地从此进入了动荡残酷的“五胡乱华”,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残阳如血,石勒汉军身后,留下了一个帝国长长的背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