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襲三百餘裡竟然隻為焚一人屍骨,奴隸将軍為天下報仇反而卻引爆大亂世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永嘉五年(公元311)四月,十餘萬晉軍與三萬匈奴輕騎兵在甯平城(今河南鄲城東北)展開厮殺,此時700餘裡外的西晉都城洛陽卻是座空城。為什麼匈奴舍易取難,要和數倍與已的晉軍厮殺?這還是一個活人對一個死人的讨伐。戰争發生得如此詭異,真相撲朔迷離。

晉軍的主人名叫司馬越,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孫子,西晉末年的野心家。此人把持朝政,嫉賢妒能,誅殺異已,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滿。與地方實力派苟晞數度交戰,内部紛争不斷。

公元309年,都城洛陽發生饑荒,皇宮中餓殍枕藉。司馬越對此熟視無睹,反而要求給自己加“九錫”。

奔襲三百餘裡竟然隻為焚一人屍骨,奴隸将軍為天下報仇反而卻引爆大亂世

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平陽(今臨汾)稱帝,建立了“漢”國,公開反晉。幾年間占據了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公元310年,劉淵手下大将石勒南出襄陽,攻占江北大片地區,形成了對洛陽的包圍。

石勒,羯族人,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此人雄武健壯,頗有謀略,善騎射。劉淵稱帝之後,石勒率衆響應,擁立其為共主。

内外形勢不斷惡化,司馬越的聲望江河日下,成為了西晉的“棄兒”。永嘉四年(公元310年)11月15日,司馬越帶領四萬甲士進駐項城(今河南沈丘縣槐店鎮),一大批王公士卿随軍出發。附近的晉國軍隊紛紛向項城聚焦。

奔襲三百餘裡竟然隻為焚一人屍骨,奴隸将軍為天下報仇反而卻引爆大亂世

司馬越企圖利用軍隊,逼迫皇帝妥協。沒想到晉懷帝一紙讨伐诏書,司馬越氣急攻心,一命嗚呼。

司馬越死後,留下了一堆爛攤子。由誰來控制這支軍隊?周圍強敵環伺,太尉王衍、襄陽王司馬範都不敢接受。軍隊群龍無首,為其覆滅埋下禍患。

接下來的問題是,是向西拱衛洛陽,還是往東回東海國。将領們商議了十多天,決定護送司馬越的棺椁回東海國(今山東郯城一帶)。留守洛陽的司馬越本部軍隊聞訊,慌忙棄城東逃,直奔東海國。随行的還有城内剩下的大部分王公貴族。事實證明西晉要為這耽誤的十多天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由軍隊、貴族和庶民組成的隊伍,行進緩慢。早已占領許昌和新蔡的石勒聞到了死亡的味道。他抓住機會,打算趁火打劫,減輕攻占洛陽的壓力,晉軍仗着人多勢衆,沒把石勒放在眼裡。雙方在不經意間引燃了地獄之火。

奔襲三百餘裡竟然隻為焚一人屍骨,奴隸将軍為天下報仇反而卻引爆大亂世

石勒果斷率領三萬由匈奴和羯族人組成的輕騎兵,奔襲三百餘裡,在甯平城包圍了晉軍。此時晉軍才走了八十餘裡。來襲的漢軍,引起了晉軍的慌亂,由于隊伍中夾雜着王公庶民,甲士們無法結陣迎戰漢軍,軍隊又沒有統一指揮,加上騎兵向來是晉軍甲士的克星,戰争一開始,勝利的天平就傾向于石勒。

漢軍包圍了晉軍,輪番箭雨過後,晉軍甲士紛紛中箭身亡,王公庶民互相踐踏。晉将錢端迎擊石勒,全軍覆沒,錢端戰死。石勒命人焚燒司馬越的棺椁,還宣布稱:“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故燒其骨以告天地。”

戰争變成了狩獵場。作為獵手,漢軍瘋狂追逐屠殺晉朝軍民。作為獵物,晉軍毫無還手之力。原本以為跟随晉軍,能尋求安全感的王公庶民,如今卻被這支軍隊連累,屍體堆積如山,财物瓜分一空。

奔襲三百餘裡竟然隻為焚一人屍骨,奴隸将軍為天下報仇反而卻引爆大亂世

投降的晉軍被活活燒死。婦女被強奸後,成為漢軍口中的“不羨羊”。屠殺并吃掉放棄抵抗的漢族軍民,多達二十餘萬人,太尉王衍為首的朝臣們遭俘殺,司馬範、司馬遵等十位宗室諸王沒于此戰。據《資治通鑒》記載,“将士十餘萬人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史稱“甯平城之難”。

石勒并未滿足于甯平城的勝利,他将目光瞄準了另一支晉軍。司馬越的部将何倫領軍,護送王妃裴氏、世子司馬毗等人,從洛陽出發,沿途燒殺搶掠,倉皇東逃。行至洧倉(今河南鄢陵西北),與石勒漢軍遭遇。

晉軍再次大敗,何倫、李恽等數人逃脫,司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皆被俘殺。王妃裴氏遭漢軍輪奸,受盡淩辱後,将不成人形的她販賣給吳姓人家為奴,最終輾轉回到江南。“洧倉之恥”給西晉的傷口,重重地撒上一把鹽。

奔襲三百餘裡竟然隻為焚一人屍骨,奴隸将軍為天下報仇反而卻引爆大亂世

甯平城之戰,西晉最後的核心軍事力量消滅殆盡,加快了帝國的覆沒,北方大地從此進入了動蕩殘酷的“五胡亂華”,對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産生了重要影響。

殘陽如血,石勒漢軍身後,留下了一個帝國長長的背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