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不败旳陈梦雷

陈梦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古今图书集成》这部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的类书,相信各位应该不会陌生,而陈梦雷正是 《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

打不败旳陈梦雷

陈梦雷是福建福州人,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讲解经籍,三年后升任翰林院编修,拥有了编撰史书的资格。

在翰林院期间,陈梦雷认识了同为编修的福建安溪人李光地,俗话说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挚友,但后来正是李光地的一纸奏书把陈梦雷抛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康熙十二年年底,陈梦雷和李光地一同回福建老家省亲,正当他们在 故乡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挑头的“三藩之乱”爆发了。耿精忠当时的封号是靖南王,封地就在陈梦雷的老家福建,驻地恰在陈梦雷的故乡福州。

打不败旳陈梦雷

耿精忠虽然贵为王爷,其实从根子上是个大老粗,因为他的老爹耿仲明当初就是个矿工。

有趣的是,大老粗往往更喜欢附庸风雅,拉虎皮做大 旗,安禄山如是,李师道如是,耿精忠也不例外。

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在福建全境网罗名士,强迫他们接受伪职,身在福州的陈梦雷自然首当其冲成了他搜罗的对象。

陈梦雷为了逃避叛贼的征召,偷偷逃进了山中古寺,心狠手辣的耿精忠便把陈梦雷的老父拘捕作为人质,强迫他出任伪职。

打不败旳陈梦雷

被逼无奈的陈梦蕾只得自投罗网,舍身救父,但他一直以生病为借口没有接受叛贼的任命。

远在五百里之外的李光地也未能幸免,他在叛军的逼迫下从安溪老家来到了福州,陈梦雷和李光地这两个大清翰林院同事竟然在叛贼的大本营再次相遇了。

李光地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他在和陈梦雷保持肝胆相照的同志关系的同时骗取了耿精忠的充分信任。耿精忠相信了李光地对他的忠心,脑子里防范对方逃跑的那根弦就松了,于是,李光地在陷贼几个月后以父亲病重回家探望为由成功逃离了贼窝福州。

打不败旳陈梦雷

在李光地离开之前,他和陈梦雷一直在从事着刺探叛军军事情报的“特务”活动,他们二人利用耿精忠幕僚的身份和陈梦雷福州本地人的优势,对福州城内的兵力部署、防御安排、民心向背等情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记录,并且将这些信息都细心誉写在了几张不怕水之浸泡的羊皮纸上,然后将其裹成小团,分别置于几枚特制的红色蜡丸之内,做成了一份既便于携带又不易被人发觉的蜡丸密信。

李光地从福州成功脱逃时,这份红丸密信就藏在他的行李之内。

打不败旳陈梦雷

据陈梦雷所言,李光地在福州时曾经和他约定由他从中“离散逆党, 探听消息”,由李光地奔波在外,“从山路通信军前”,为清军提供叛军情报,而且李光地还向他承诺,“他日幸我之成功,则能白尔之节;尔之 节显,则能白我之功”。

但是,其后的事态发展却完全出乎了陈梦雷的意料。

陈梦雷和李光地共同完成的红丸密信最终呈送到了康熙皇帝的龙书案 上,内容还是那些内容,署名却从两个人变成了一个人,“李光地”三字赫然在目,“陈梦雷”的名字却不翼而飞了。

李光地因为这封红丸密信青云直上,飞黄腾达,最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而陈梦雷则由于失去红丸密信的署名权沦为了 “附逆”的罪臣,先被逮捕入狱,继而论罪当斩。

打不败旳陈梦雷

陈梦雷入狱前后,曾多次写信要求李光地为他作证,“白他之节”,但始终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陈梦雷和李光地的恩怨纠葛传开以后,士大夫们大多站在了陈梦雷一 边,在众人的压力下,李光地不得不向康熙皇帝上书为陈梦雷说情。

在奏本中,李光地认可了陈梦雷身在贼营心怀大清的忠贞,认为其情可悯,其行可宥,却绝口不提二人当初共同撰写红丸密信为朝廷提供重要情报一事。

失望至极、出离愤怒的陈梦雷挥笔写下了《告都城隍文》,痛斥李光地欺君负友、不仁不义的可耻行径和丑恶嘴脸。

打不败旳陈梦雷

关于红丸密信一事,李光地自有他的一番说辞,但是,如果让大家从如李光地一样工于心计的政治家和与陈梦雷一般心机单纯的学问家中选择 一个作为相信的对象,我想大家应该会和当时的士大夫们一样将后者作为最终的选择。

后来,在刑部尚书徐乾学等正义人士的营救下,陈梦雷得以免去死刑,被发配到东北的荒寒之地充军服刑。

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 李光地升任侍讲学士兼吏部侍郎,而陈梦雷则在差人的押解下踏上了流放塞外的漫长旅程。

陈梦雷流放的地方在奉天尚阳堡,那是辽东长城防线上最北边的一个兵营,一年中有半年寒风凛冽,冬季更是风如刀割,大雪漫天。

打不败旳陈梦雷

经历了一 桩桩剧变的陈梦雷到尚阳堡后不久就病倒了,但残酷的命运却没有因此而 放过他——福州老家的父母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先后弃世而去,而与他甘苦与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几年后在荒寒的尚阳堡撒手人寰。

如此的人生剧痛令陈梦雷捶胸疾首,心肺俱裂,但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 而是埋首于读书著述,让书籍来疗治自己心底那无法诉说的仓慵。

流放奉天的十七年中,陈梦雷先后编撰了《周易浅述》、《盛京通 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书籍著作,为东北 地区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说这些大部头作品每 一部都饱含着陈梦雷的心血和泪水,正所谓“满纸古今言,数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打不败旳陈梦雷

公元1698年,在奉天巡视的康熙皇帝读到了陈梦雷的一首诗,感觉特别喜欢,于是,陈梦雷幸运地得以从荒寒的尚阳堡回到了繁华的北京城,并被任命他为三皇子胤祉的侍读。陈梦雷一心一意,尽职尽责地辅导胤祉。

胤祉对他既钦佩又敬重,师徒二人相处甚谐,建立了极为深厚 的友谊。

两年后,康熙皇帝给陈梦雷安排了一个令他流芳百世的文化大工程——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在胤祉等人的帮助下,陈梦雷以“协一 堂”藏书和家藏图书为基础,“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经过历时六年的辛苦编辑,于康熙四十五年修成了这部总共有一万余卷,“大小一贯,上 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的大型百科全书类巨著。

打不败旳陈梦雷

如果陈梦雷的故事就这样画上句号,那也算得上是苦尽甘来,功德圆满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人生远远没有如此幸运。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四皇子胤祯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称帝后对没有和他站在一队的同胞兄弟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合迫害,和废太子关系一向不错的三皇子胤祉自然难逃罗网,先被发配到位于遵化马兰峪的景陵为康熙守墓,后又在景山永安亭被幽禁而死。

陈梦雷身为胤祉的师友至交又一次被命运推到了人生的悬崖边上,他被流放到了比奉天尚阳堡还要远一千里的黑龙江,这时,陈梦雷已经是七十二岁的古稀老人了,却不得不再次踏上那风沙扑面、路途迢迢、生死未卜的发配之路。

打不败旳陈梦雷

当他途经当年戍守的尚阳堡继续北上时,肯定想起了唐代诗人贾岛那句著名的悲诗―—“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其时,情有多伤,心有多痛,每个局外人应该都能想象得到,但没有谁能真正感受得到。

虽然再次流放的遭遇更加不幸,虽然黑龙江戍所的环境更加恶劣,打 不败的陈梦雷依然可以做到直面苦难,笑对人生,以充满春意的胸怀去融化命运的冰雪,以烈士暮年的心态去教化当地的学子。

打不败旳陈梦雷

十三年后,五十七 岁的雍正皇帝死了,而八十五岁的陈梦雷还硬硬朗朗地活着,依然在白山黑水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书写着一个耄耋老人的生命传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