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年养娃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和孩子一起读了《水浒传》

作者:奶爸de自我修养
今年养娃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和孩子一起读了《水浒传》

我儿子今年9岁了。夏天时,学校布置了一个暑假作业,让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这事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因为坦率地说,9岁孩子看的书,成人一般很难有兴趣,但我看的书,对孩子来说又太难。同时,我也不想走个形式,还是希望我和孩子能真正地交流同一本书的读书心得。

思前想后,突然想起家里有一套《水浒传》连环画。这套书是我儿子小时候,一位朋友送的,一直没给他看过。我大概翻了一下,这套连环画有个很大的优点:只是简化了情节,却没有删减情节。

今年养娃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和孩子一起读了《水浒传》

比如108将系数全有,原著在什么地方登场,连环画中就在什么地方登场。原著中的每一仗是如何打赢的,连环画中也都有,只是简化了过程。再比如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种种事迹连环画中也有,但非常简略,不像原著还描写了一些俩人幽会的细节。相比较之下,央视版《水浒传》连续剧,108将中怕是一半都没有提及姓名,也没有镜头,省略并改编了很多仗,而对西门庆潘金莲却比原著的情节更多,演得更详细。

于是,我把这套《水浒传》连环画给我儿子,并告诉他三点:

第一,有空就看,自己安排,但不要看太快。

第二,看的过程中有问题,理解不了的,可以随时找我。

第三,我有空的时候,挨着章节给我讲讲内容,就当是给我讲故事。

这样安排,是为了在他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好方便根据情节与他展开讨论。

当然了,我也不能凭空讨论,《水浒传》我小时候看过,很多情节现在已经模糊,所以在我儿子看这套连环画的同时,我自己也抽时间同步看了原著。让他不要看太快,其实是因为我时间有限,我看不了太快,哈哈哈!

《水浒传》的版本很多,我选择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的版本,应该算最权威的版本。在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里都有,所以我就直接看了电子版。

今年养娃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和孩子一起读了《水浒传》

这样一来,我和我儿子就看了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他看了适合孩子的版本,我看了适合成人的版本,利于我俩交流心得。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版本的连环画和这个版本的原著在情节上十分接近,连环画还多出来打田虎、王庆的章节。所以,我俩交流起来障碍很少。

这整件事开始时,我并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今年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天,我儿子问我:爸爸,北宋的时候,日本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吗?

我说:不属于啊!你怎么会这么问呢?

他说:那《水浒》里写鲁智深去了东京大相国寺,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就是说东京在北宋时是属于中国的吗?

我笑道:哦哦!北宋人说的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而是中国河南的开封,是北宋的首都,那时候叫汴梁。我还看过一本北宋灭亡、汴梁被战乱破坏后,一位文人写的怀念北宋首都繁华的书,叫《东京梦华录》。从这书名也能看出来,当时人们就称呼汴梁为东京。

我儿子也笑了,说道:原来是这样啊!那北宋的时候有东京,还有西京、南京、北京吗?

我一愣,答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上网查一下。

我一查才发现,北宋还真有四个首都:东京汴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

又过了两天,我儿子问我“外宅”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俩展开了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讨论。

再后面,他又问我“知府”、“县令”、“太尉”都是什么官职?于是我俩探讨了北宋的官吏制度。

讲到宋江打完辽国后,辽国每年给北宋献上岁币时,我又给他介绍了岁币是什么?并且我跟他说,真的历史上是北宋打不过辽,北宋给辽岁币,所以水浒不能当做历史看。

……

在这一过程中,我儿子问我的历史问题,有些我能答,有些我不能,就上网查了再跟他探讨。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父子二人的历史知识都有了显著增加。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智劫生辰纲的故事。杨志中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计,被蒙汗药麻翻,抢走了生辰纲。

讲完后,我问他:如果你是杨志,你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中计呢?

他想了想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坚决不会同意手下的士兵们买酒喝,也不会同意士兵们在黄泥岗休息。

我说:嗯,你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太强硬了,有时候应该想点软办法。

他问:什么样的软办法呢?

我说:你想啊,天气这么热,士兵们想休息、想喝点饮料是人之常情,硬不让干,会得不到士兵的支持。实际上杨志一路上对士兵们都太过严厉,士兵们早已心怀不满。当白胜挑着酒路过,士兵们提出自己凑钱买酒时,杨志不同意,只会让士兵们更加怨恨他。

他说:嗯,那怎么办呢?

我说:如果我是杨志的话,我会站出来说两件事:第一,这酒可以买,不用士兵们凑钱,我出钱买了请大家喝,这样一来士兵们都会感谢他;第二,酒买了之后,先叫一个士兵喝,喝了等一阵没事,再让其他士兵喝。因为这酒是我出钱请大家喝的,所以让大家多等一会儿,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如果这酒有问题,也只会麻翻一个士兵,还剩下十几个士兵加上杨志,即使和对方八个人打起来,也不落下风。

我儿子说:哦!你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啊!

我说:总的来说,杨志情商比较低,他的任务是成功把生辰纲送到目的地,他应该思考怎么做能提升完成任务的概率。而他一个人完不成这事,所以相比压迫士兵这种强硬手段,他更需要团结士兵。这样才能提升完成任务的概率。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情商的重要性。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林冲火并王伦的故事。晁盖一伙七人上梁山后,梁山首领王伦担心晁盖他们本事高过自己,自己位置不稳,就不接受他们入伙。林冲看不下去,当场杀了王伦,然后请晁盖做了头把交椅,又请吴用、公孙胜分坐二三位,自己坐了第四把交椅。

这个故事讲完后,我儿子问:林冲杀了王伦之后,晁盖、吴用都让林冲坐第一把交椅,为啥林冲坚决不坐啊?如果是我,大家都让我坐头把交椅,我就坐了。

我说:这事是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首先,林冲的性格比较大气,人也比较谦逊,他对自己坐不坐头把交椅远没有王伦那么在乎。其次,虽然大家口头上说让林冲坐头把交椅,但心里未必真这么想。比如阮氏三雄、刘唐他们几个和晁盖的关系好得不得了,和林冲只不过刚认识,所以他们心里肯定是希望晁盖做梁山的老大,嘴上说的不过是客气。第三,如果林冲真坐了头把交椅,他未来是有危险的。

我儿子问:为什么当了老大还有危险啊?

我说:因为你想啊,晁盖一伙儿有7个人,都是本领高强之人,同时他们还带来了生辰纲这么大一笔钱财。而林冲这边,除了林冲同样本领高强之外,剩下的三个头领杜迁、宋万、朱贵的水平都差一截。那么林冲就算坐了头把交椅,也坐不稳。晁盖手下那六个人,必然不听林冲的,只听晁盖的。晁盖带来的钱财多半也会用在自己人身上。等于在梁山上变成了两派,晁盖一派,林冲一派。两派如果打起来,林冲这边非常吃亏。所以,林冲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晁盖坐头把交椅,这样晁盖这一派的人都会感激于他。而杜迁、宋万、朱贵实际上都看林冲,林冲怎么做,他们就跟着,不会有意见。这样一来,梁山上就不会分两派了,林冲坐第四把交椅,才能坐得安稳。

我儿子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这样啊!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人有时候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得以退为进。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晁盖曾头市中箭的故事。因为一个盗马贼到梁山说准备送给晁盖的马被曾头市抢了,所以晁盖大怒,就率兵去打曾头市。结果晁盖先是中计,然后又中了毒箭身亡。

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儿子说:如果我是晁盖,我就不下山去打曾头市。就为了一匹马,结果把自己命丢了。

我说:这你就想简单了,晁盖这次不去打曾头市,下次也会去打别的地方。一样容易打败仗。

我儿子说:那他不下山打仗不就行了,可以派宋江去啊!这样有危险也是宋江危险。

我说:晁盖他必须去。他去打曾头市根本就不是为了一匹马。

我儿子好奇地问:那是为了什么啊?

我说:自从宋江上山以后,晁盖是老大,宋江是老二。虽然晁盖和宋江表面上关系很好,但老大会提防老二,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晁盖先上山,宋江后上山,你仔细算算,到宋江上山时,梁山上哪些人是跟着晁盖上山的?哪些人是跟着宋江上山的?

我儿子说: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是跟晁盖上山的。跟着宋江上山的人可就多了,清风山、清风寨一趟带来七八个,江州这一路带来了十几个,黄门山带来了四个。

我说:对的。你看,咱们就算林冲、杜迁、宋万、朱贵这些是中立的。那现在晁盖虽然是老大,但是真正算他的亲信,也就还是智劫生辰纲那几个人。而宋江的亲信却有二十多人。这就让晁盖感觉到了压力啊!再加上,宋江上山后接连打了祝家庄、高唐州、青州等地,又招揽了一批降将,在梁山上威望不断上升。而晁盖一仗没打,所以晁盖急于亲自出去打仗,好提升自己的威望。

我儿子不解地说:可是每次要打仗,宋江就说,寨主不可轻动。那晁盖死了,宋江当了老大,他岂不是就不能出去打仗了?那以后的老二岂不是又能威胁到宋江了?

我说:这就是宋江厉害的地方。他当老二的时候,他说寨主不可轻动。但你往后面看你就会知道,他真当了老大之后,仍然是频频率军下山打仗啊!所以,他心里未必真的认为寨主不可轻动。

我儿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我说:我再给你说个细节,你可能没注意。宋江每次出去打仗,很少带晁盖的人,甚至连林冲这种本领高强的中间派也多数时候不带。而晁盖这次去打曾头市却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带上了,还带了林冲、杜迁、宋万这些中间派,尤其是带了阮氏三雄。你要知道,打曾头市不需要水战,所以带阮氏三雄是用处不大的。而这份名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吴用作为晁盖的绝对亲信,居然没有参加曾头市这一仗!

我儿子赶紧把书翻出来又看了一遍相关章节,兴奋地对我说:真的啊!晁盖一共带了20个头领,那些和宋江关系非常好的,一个都没带,只有四五个可以算是和宋江关系比较好。另外,前面说漏了,晁盖还带了一个亲信是白胜。

我说:对对对。你看啊!白胜的武艺在梁山好汉中算倒数,智谋也几乎没有,对打胜仗的帮助极其有限。而吴用对打胜仗的帮助那太大了!吴用要是去了,晁盖可能就不会中计了,他要不中计,就不会中箭了。同样是从智劫生辰纲就跟着晁盖的人,白胜都去了,吴用却没去,这说明什么?

我儿子追问:说明什么?

我说:这说明吴用此时已经从晁盖这一派转到宋江这一派了。吴用当时可是梁山第三把交椅,等于梁山此时老二和老三是一派了,那晁盖作为老大,怎能没有压力呢?

我儿子说:啊!原来是这样啊!

我最后总结道:这种老大提防老二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后来的学者还给起了个专门的名字叫“修昔底德陷阱”。比如一家公司内部的竞争如此,国际竞争也如此。这个不是老二的错,谁当老二,都会被老大提防。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修昔底德陷阱”。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宋江一心想招安,却被李逵等人公开反对的故事。他特别讲到:李逵在大厅里站起来说,招安、招安,招个鸟安!

然后,他问我:爸爸,为什么宋江一定要招安啊?

我说:我觉得,宋江以前就是朝廷官吏,可能他觉得做官挺好的,做草寇不好,所以,他一直希望被朝廷招安之后,回去重新做官。但是,他手下的兄弟,比如李逵、阮氏三雄、刘唐这些以前就没做过官,所以这些人很可能并不向往做官,而史进、王英、欧鹏、樊瑞这些人以前本来就是强盗,所以这些人很可能觉得呆在梁山继续做强盗挺好的。

我儿子说:哦!那宋江一个人想招安,兄弟们都不支持他,他怎么能成功呢?

我说:这里就有意思了,宋江通过打仗,俘虏了很多朝廷的将领。这些将领当初打了大败仗,回去也是死,只好投降。但心中想必大多希望能恢复过去的官职。而这些人又恰好在梁山座次很靠前,你可以算算108将里面,前10名有几个支持招安的。

我儿子说:宋江肯定支持。卢俊义应该也支持。吴用看起来不支持。公孙胜一个道士应该无所谓。关胜肯定支持。林冲以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应该支持,但和高俅有仇,所以应该不支持。秦明肯定支持。呼延灼肯定支持。花荣应该支持。柴进可能无所谓。这么一算,前十里面有6个支持,2个反对,2个无所谓。

我说:所以啊!招安这种大事,前面的人话语权强,后面的人话语权弱。有人会问白胜的意见吗?不会的。白胜这些只能跟着大哥走罢了。

我儿子说:那看来宋江招安肯定能成功。

我说:唉!其实吧,宋江作为老大也不容易。兄弟们考虑的事情很简单,只要跟着大哥就行了,大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老大就不同了,老大需要考虑兄弟们未来怎么发展?

我儿子问:“未来怎么发展”是指什么呢?

我说:比如你想啊,兄弟们现在大多二三十岁,战斗力很强,朝廷派人来打他们,他们都能打赢。但如果二十、三十年过去之后,兄弟们老了,战斗力下降了,那时还打得过朝廷吗?

我儿子摇摇头。

我说:所以,宋江必须给兄弟们的未来,给梁山的发展想一条出路。那我来想的话,要么宋江不断吸收年轻将领来保持战斗力,但这样做的话,梁山的人会越来越多,开销会越来越大,周边地区很快就会没有地方可以抢了;要么宋江自立为王,成立一个新国家,看起来这和宋江的价值观不合,而且他如果想这么干的话,打完祝家庄等地之后,就不应该将其烧毁,而应该派兵驻守,占为己有;要么就只能招安了,让兄弟们当官,这样兄弟们以后可以从朝廷领工资。所以,你看啊!老大考虑的问题和小弟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当老大的责任和负担。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宋江劝降很多朝廷将领的故事。宋江在俘虏了朝廷大将之后,手下会把俘虏五花大绑押到他面前。他总是先喝退手下,然后亲自为俘虏解开绳索,安抚对方,承诺对方若归降,宋江甘愿让出寨主之位。而俘虏们无一不感动万分,同意归降,且拒绝寨主之位。

他问我:爸爸,宋江老是在劝降时说,如果将军肯入伙,宋江甘愿让出寨主之位。他就不怕对方真的同意,然后当上寨主吗?

我说:他不担心。宋江这么说,只不过是一种客套话,对方已经吃了败仗被俘虏了,宋江先骂手下一顿,然后说这些客套话,只不过是给对方面子。而这些俘虏们心里也都清楚,宋江这是给台阶下,不可当真,所以他们全都同意入伙,同时表态万万不可坐寨主之位。再说了,寨主哪是谁都能当的?就算宋江真让了,对方也坐不稳,因为其他兄弟们还是都支持宋江的。

我儿子说: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宋江怎么这么大方?

我说:说到这儿啊,咱们可以探讨一下,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问你一个问题,在108将中,宋江武艺平平,智商也没多高,为啥他就能当寨主呢?

我儿子说:因为他朋友多啊!名气大啊!还没上山时,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他,想跟他交朋友。上山后,108将几乎全是他的朋友。所以,大家都支持他。

我说:嗯,是的。宋江朋友太多了!能交到这么多朋友是一种本事,这说明他情商很高,这是他的优点。但是宋江这个人别看平时对人很客气,却也有残忍、不择手段的一面。

我儿子问:怎么看出来的呢?

我说:宋江为了请秦明上山,秦明不愿意,于是他故意请秦明在清风山喝酒,然后让王英他们装扮作秦明,下山杀了十几户普通百姓,导致官兵认为是秦明干的,把秦明一家老小全杀了。这些普通百姓和秦明的家人都是无辜的啊!宋江为了请朱仝上山,朱仝不愿意,于是宋江安排下计策,让李逵把沧州小衙内杀了。朱仝在沧州呆不下去,只好上山。小衙内不过四岁,无辜丧命。实际上宋江为了请很多人上山,都是采用了逼迫的方法,比如像卢俊义就是把人家家里搞垮,比如像徐宁、李应等就是把人家家人都骗到梁山,这实际上是威胁人家入伙。还有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宋江多次在攻破一座城池后,将守城将领的全家老小全部杀光。这些手段都是十分残忍的。

我儿子说:嗯,的确是这样。

我说:宋江还有虚伪的一面。比如他号称梁山替天行道,打的仗都是正义的仗。但实际上呢?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出去打仗越来越频繁?

我儿子想了想说:好像确实是这样。

我说:其实他就是找个理由出去抢东西。梁山上将领越来越多,士兵也越来越多,这些人都要吃饭啊!梁山以前存的那点钱肯定是不够花。怎么办?只能不断地出去打仗,去抢。人越多,抢得越频繁。如果说很多仗打得还有点理由,那打东平府、东昌府就显得没有丝毫正义性了。人家根本没招惹梁山,宋江就为了和卢俊义比赛,分两队同时攻击两座城,看谁更快打下来,就出去打了。这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替天行道的?

我儿子说:是啊,他们每打下来一个城都会把城中的粮食和钱财运到梁山去。

我总结道:所以啊,水浒这个书中写的梁山108将的种种行为并不都是正义的行为,有很多是相当坏的。你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

金圣叹曾经说过:少不读水浒。大意是因为水浒中有很多类似古惑仔电影的东西,明明是错误的事情,却容易误导年轻人,让年轻人觉得快意恩仇。

所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如何透过表面现象,分析一件事的性质,明辨是非。

在和孩子一起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我俩讨论过的话题肯定是上百的。本文只挑选了6个话题,就已经达到了这么长的篇幅。大家如果有兴趣,未来我可以再分享。

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今年我觉得养娃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呢?

因为《水浒》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我可以从中解读出各种信息和孩子交流。我并不是说,我解读的就一定对,但我希望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和价值观,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载体进行传达。这就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水浒,我可能得想一百件事来跟孩子讨论,这是很难的。

最后,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要再次强调:本文不是推荐大家都和孩子读《水浒》,也不是说我解读的、我想传达的都是真理,而是推荐大家选一本内容博大精深的书和孩子一起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你想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和价值观传达过去,孩子更容易接受。

而这个过程是十分美妙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