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战后的黎明。

报社收到这个好消息后,甚至

来不及印刷报纸

,骑着单车便到城中的大街小巷吆喝了起来:

“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与此同时,内蒙古的一座小镇上,支援中国的

苏联女兵

正准备班师回朝。

这一幕落到了一个

15岁少女

的眼中,她想到了被迫害而死的父亲,

决心自己也要参军,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军人。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郭俊卿

少女名叫

,几天后便带着个小包袱,化名为

郭富

,加入了

林西县支队

,成了骑兵二连中的一名通讯员。

虽然郭俊卿扮作男孩模样,刻意压低了嗓音,但她

个子矮,力气小,这些都是无法伪装的

起初负责招兵的战士还不愿意收她,但郭俊卿咬着牙,愣是一声不吭地跟着部队走了

两百多公里

,部队这才接受了她。

1946年,郭俊卿被编入热北独立营2连3排,和其他战士们一起经历了严苛的军事训练,

第二年便在战场上脱颖而出了

1947年春,冀热辽部队在赤峰东南一带奋勇退敌,从国民党夺回了大片土地后,便准备挥师北上,

收复赤峰

上级命令,要郭俊卿所在的17旅去

联系

驻扎在乌丹的22军分区

骑兵团

,共同歼敌。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郭俊卿(右)

郭俊卿所在的连队离22军分区比较近,

收到任务后便立即翻身上马

,义无反顾地向着乌丹奔去。

沿途中,不时出现土匪,对着郭俊卿等人围追堵截,但她依然

提前一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到达22军分区时,疲惫的郭俊卿险些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由于长时间的骑行,

她的大腿内侧已经被磨出了血泡

,郭俊卿却浑然不觉,只想着一定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事实上,她也做到了。郭俊卿到达后,22军分区的两个骑兵团随即迅速出动,与17旅的解放军战士们共同击敌,

郭俊卿也在此战中又记一功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我军骑兵

郭俊卿虽身为女子,却凭借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屡屡立下战功,并没有让战友看出她身份的破绽。

但一个女孩,在全是爷们的军营中难免有

不便

之处。郭俊卿从军五年来,除了在战场上时刻警醒,

回到军营中也时刻不敢放松

一次,部队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了一条河边,战士们都准备到河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便叫郭俊卿一起下来。

可郭俊卿却道:

“你们先洗吧,我喂了马再洗。”

说罢,便牵着马走远了。战士们都道其古怪,

这家伙连解手、睡觉都离他们远远的

,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穿男式军装的郭俊卿

首长听了战士们的话后,还找上了郭俊卿,

不轻不重地批评了一句“封建意识浓”

。郭俊卿却没有辩解什么,她想,此时战事正酣,还是等个合适的时机再说吧。

可这一等,便等到了1950年。

在长期艰苦的军旅生活中,郭俊卿总是和战士们一起,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身体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有一次,部队来到了湖北的浠水河畔。许多伤员无法涉水,

郭俊卿就毅然走入齐腰深的河水,将一个个伤员背过了河去。

几次下来,身体就受了寒。

4月的一天,郭俊卿由于严重的妇女病,被送到了医院中,众人都以为她是劳累过度,犯了老毛病,可当时躺在病床上的郭俊卿却

很清楚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朱德总司令与郭俊卿(左)

她知道自己的病不能再拖了,于是便向医护人员坦白了自己的真实性别。病房中正准备为其做检查的

医生闻言,愣在了当场

“你不是……你说你是女的?”

郭俊卿有些赧然地点了点头,随即便让一位女医生为自己检查了身体。

检查结果出来时,在场的医护人员还沉浸“当代花木兰”的奇闻中没回过神来,

一看体检报告,众人又不由得红了眼眶。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郭俊卿的妇科病已经让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子宫排卵功能,需要立即执行子宫切除手术。

摘除子宫,就意味着郭俊卿这一生都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了。

面对这个结果,郭俊卿并不意外,脸上是超脱一切的淡然,因为她早就做好了为国家奉献一生的准备。

手术结束后,郭俊卿“女扮男装”的消息也已经传遍了军中。

1950年一名重病战士被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后大惊:竟是女儿身

郭俊卿为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代表团代表签名

战士们

为之震惊

的同时,也不禁

感叹其坚毅

,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位女战友是承受了多少难以启齿的痛苦才走到今天的。

1950年9月

,郭俊卿被评为

第四野战军战斗英雄

,和其他350名优秀战士一起,来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中,面见毛主席等人。

朱德总司令听说了郭俊卿的事迹后,也忍不住与其久久握手,屡屡夸赞她是

名副其实的“当代花木兰”。

1951年

,21岁的郭俊卿

衣锦还乡

,一身戎装地站在了多年未见的母亲面前。母亲迟疑地端详了这个“青年”良久,才认出这是自己的女儿,不由泪洒当场。

郭俊卿也不禁落下泪来,这是革命胜利后喜悦的泪水,也是如释重负后畅快的泪水。

“谁说女子不如男”,郭俊卿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文/木中青

参考文献:《党史纵览》《湖南文史》《人民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