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1943年,新四军军长陈毅收到一封电报:

“我军已活捉国民党鲁苏战区的副总司令韩德勤,请军长指示该如何处置!”

本以为陈毅收到这封电报后会非常开心,没想到他不仅不开心,反而眉头紧皱,似乎颇具烦恼。随后陈毅直接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

“毛主席,韩德勤已于18日清晨被我军俘虏,其部大多数被歼灭,我们装作不认识,将韩德勤混在俘虏中释放如何?”

不久后毛主席和刘少奇回报:

“同意释放韩德勤。”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令人意外的不是我军释放韩德勤,而是将他释放了,他却不走,并主动说自己就是国民党将领韩德勤,点名要见陈毅。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毛主席、陈毅等人要释放韩德勤?为何韩德勤不走,却自报家门呢?

韩德勤追随顾祝同

韩德勤早年曾在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读书,1918年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来在北洋陆军担任下级军官。

没过多久韩德勤来到川军第一混成旅,担任旅部的参谋以及第一团的副团长,巧合的是团长正是当时有名的将领刘伯承。

1926年韩德勤前往广州加入国民党,得到同乡顾祝同的推荐,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1师师部中校副官处长。由于顾祝同的官职越来越高,韩德勤也受到一定的照顾,官职不断晋升。

韩德勤的叔父韩恢曾是同盟会的老成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在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的时候,孙中山曾十万火急地让韩恢前往广东,并授予他讨贼军总司令的职务。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陈炯明

韩恢亲自率部和陈炯明在黄埔激战,后来韩恢护卫孙中山回到上海,重新组织力量,以打开江苏的局面。不过没想到的是江苏军阀竟然秘密将韩恢杀害,孙中山对韩恢的去世感到非常伤心,后追认他为陆军上将。

韩恢的经历对韩德勤在国民党军中的升迁有非常直接的帮助,只可惜韩德勤最终背叛了孙中山,跟随蒋介石背叛革命。

1929年5月,蒋介石排除异己,实行部队编遣的时候,顾祝同接机和陈继承等人向蒋介石推荐,于是韩德勤担任了第三师第七旅的旅长,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带兵权。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韩德勤调任第52师副师长,第二天升为该师的师长。1931年4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韩德勤率部前往南昌,他本人则担任南昌卫戌司令。

没过多久第二次“围剿”失败,同年6月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再次发起了第三次“围剿”,这一次韩德勤协助蔡延锴、蒋鼎文指挥。

在江西的中央红军因为刚刚经历了第二次反“围剿”,所以大家都很疲惫,继续休整。当蒋介石派蒋鼎文、韩德勤等人分头并进,合围包抄红军主力部队的时候,朱德和毛主席指挥红军和敌人打起了游击战,尽量避免打消耗战。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蒋介石

8月初,毛炳文部队遭到了我军主力部队的突袭,蒋介石一时找不到我军主力部队,自己的部队又在山沟里被拖得晕头转向,士气低落,只好放弃了第三次“围剿”,而韩德勤在得知这件事后只有奉命从兴国向泰和方向退却。

8月下旬,当韩德勤部来到东固附近的方石岭的时候,突然遭到红军主力黄公略部的攻击。由于此地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前后联络都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优良的武器装备也失去了优势。

韩德勤听到四面枪声大作,知道自己中了埋伏,果然没过多久韩德勤部就被红军截成几段。

慌乱之中韩德勤命令战士们进行抵抗,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们遇到的不是红军普通的将领,而是毛主席麾下三虎将之一的黄公略部。

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残忍的行径早已激起我军战士的斗志,于是在战士们猛烈的进攻之下,第52师很快就溃不成军,几乎被全歼,就连韩德勤本人也成为红军的俘虏。

第52师被全歼,韩德勤这个师长责无旁贷,等他侥幸逃回南昌后,立刻请求上级降级处分自己。第18军的军长陈诚此时正在扩充部队,见此良机,当即派李明为第52师的师长,韩德勤则为副师长。陈诚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第52师给收归囊下。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韩德勤

韩德勤知道自己是一个败军之将,手上也没有实权,他认为自己在陈诚手下工作没有什么乐趣,便找到自己的老朋友顾祝同,请他帮忙找人,疏通关系。

很快韩德勤被调到曾是顾祝同部下的陈继承第一军中担任第二师的副师长,同年12月顾祝同担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也随同前往。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韩德勤紧紧跟在顾祝同的身后,顾祝同去哪,他就去哪。

1934年顾祝同担任江西绥靖公署的主任,韩德勤则担任江西绥靖公署的参谋长。

1935年,顾祝同在江西受到熊式辉的排挤,后被调到重庆,担任重庆行营主任,韩德勤则担任行营办公厅主任。

韩德勤部和新四军第三师达成协议

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指挥陈毅和副指挥粟裕,率领江南主力部队执行中共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陈毅

陈毅和粟裕率部从苏南渡江北上,进入吴家桥等地区,和叶飞、管文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纵队、陶勇指挥的新四军苏皖支队会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也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并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初期,上海、南京相继沦陷,韩德勤此时担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等职务,他先将江苏省政府机关转移到苏北,驻扎在扬州,随后又迁往水乡兴化。

韩德勤手上有10万兵力,但他不仅没有积极抗日,反而制造和我党的摩擦,是当时有名的“反共摩擦专家”。

韩德勤集合了3万多的兵力,亲自指挥战士们进攻新四军,企图趁新四军还未在苏北站稳脚跟的时候,一举将他们歼灭在黄桥地区。

而此时苏北新四军只有7000多人,其中能够战斗的也只有5000多人,敌我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因此能否打胜是一件令我军发愁的事情。尽管新四军的人数很少,但大家的素质都非常高。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陈毅和粟裕奋勇反击韩德勤部的进攻,这次交战也是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最大的一次摩擦。

从10月3日开始,到10月6日结束,进攻黄桥的韩德勤部主力第89军和独立第六旅几乎全部被我军歼灭。军长李守维在逃跑的时候不小心溺水身亡,旅长翁达兵败后,在阵地自尽身亡。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在黄桥保卫战中,新四军共歼灭韩德勤部1.1万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韩德勤知道自己不是陈毅和粟裕的对手,只有率领剩余部下逃回兴化老巢,从这以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1943年1月,上万的日伪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分成多路向苏北地区发起进攻,他们重点进攻的对象是新四军的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情势十分严峻。

经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批准,新四军军部和中央华中局机关决定向淮南抗日根据地进行转移。新四军第三师则奉命留在苏北,组织并领导淮海区、盐阜区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

新四军第三师之前是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的,原来的司令黄克诚如今则是第三师的师长。早在日军发动“扫荡”之前,华中派遣军就曾多次扬言要给

“韩德勤部以及新四军军部毁灭性的打击”

韩德勤被日军的“扫荡”给吓破了胆子,每天都在想究竟怎样从日军的手下逃生,因此他每天忧心忡忡,食欲不振。为了寻求保障,韩德勤想出了和新四军建立关系,获得帮助的办法。

当时韩德勤的江苏省政府和第24集团军驻扎在兴化县,和新四军第三师的驻扎地盐阜区仅有一河之隔,河西是国民党的地盘,河东是我党的地盘。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1943年初,韩德勤派出谈判代表来到新四军第三师的地盘。

对于韩德勤派出谈判代表的做法,黄克诚早就预料到了,他知道韩德勤和新四军谈判不是出于友好相处的层面,而是迫于日军“扫荡”的无奈之举。

不过为了争取苏北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黄克诚还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2月15日,韩德勤部和黄克诚达成临时协议,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当日军进行‘扫荡’的时候,双方需要配合作战,以此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

第二、当双方都处于困难的时候,韩德勤省政府机关可以向新四军指定的地点进行转移,但不得加害对方,并在日军‘扫荡’结束的时候返回;

第三、如日军对新四军进行‘扫荡’的时候,韩德勤部应当同样给予对方便利。”

韩德勤不仁,就别怪我陈毅不义

当韩德勤部受到日军“围剿”的时候,新四军信守承诺,将韩德勤部当成友军,不仅将淮安、苏家嘴等地区提供给韩德勤部当休养的地方,还接济他们粮草、弹药以及经费,我军这种行为也博得了社会各层已经大部分韩德勤部官兵的好感。

日军对韩德勤部进行“扫荡”后,又对新四军第三师驻地展开“扫荡”。

在新四军军部领导下,三师以及根据地的军民开始了十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这次斗争是十分艰辛的,淮海和盐阜的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按照之前新四军和韩德勤达成的协议,当日军“扫荡”我军根据地的时候,韩德勤部应该和新四军积极配合,共同抗击日军。

与此同时,由于日军深入“扫荡”,他们原来占领的地方必定十分空虚,韩德勤不应该返回原来的地方,策应新四军进行反“扫荡”。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韩德勤竟然会毁约,对我军见死不救!

3月1日,在根据地军民全力进行反“围剿”的时候,韩德勤部不仅没有给予帮助,反而突击我军,进而占领淮海根据地的里仁集、程道口等地。

对于韩德勤的背信之举,陈毅十分生气,但从大局来看,仍派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他按照当初签订的协定办事,不要做一些违反约定的事情。然而韩德勤非但不迷途知返,反而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3月上中旬,韩德勤率部侵占淮北根据地中心区域金锁镇、山字头等地,并公然扣押当地干部,强行夺取武器。

最令人不能忍的是韩德勤竟然命令手下的人杀害新四军的伤员,企图委任自己人为当地的区长和乡长。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韩德勤是想趁着日军“扫荡”的机会,和汤恩伯部夹击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部,从而强行占领淮北地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进而夺取整个苏北。

淮北是华中根据地的西大门,也是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此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国民党将淮北给占领的话,苏北地区又遭受到日军“扫荡”的局面,可想而知新四军的处境十分危险。

此时陈毅接到韩德勤违背协定的消息后,正和饶漱石、赖传珠等人商量对应方案。陈毅联想到周恩来此前从重庆发来的电报,称国民党有意在华中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便感到韩德勤的举动不是独自行动的,如果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势必会让“皖南事变”再次上演,那么华中抗日的局面也将毁于一旦。

思考过后,陈毅严肃地说:

“既然韩德勤不仁,就别怪我陈毅不义了!必须用武力驱逐韩德勤!”

随后陈毅等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报告韩德勤背信的行为以及应对方案。延安方面接到电报后当即回复:“同意新四军部的作战指导原则。”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彭雪枫

3月14日,新四军军部给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二师师长罗炳辉、三师师长黄克诚发去电报,让他们按照要求部署,并表示此次任务由第四师负责,二师和三师则派一部分战士协同作战。

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接到命令后当即召集九旅旅长韦国清和十一旅旅长滕海清等人进行部署。最终决定由第九旅担任主攻,歼灭山子头地区的韩德勤总部和王光夏保安第三纵队,第十一旅和第五旅一部则向敌军独立第六旅进攻,黄昏时分,各部必须抵达攻击位置。

3月17日下午,战役进入倒计时,因为战役主攻的方向在山子头,因此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山子头战役”。

晚上12点,一阵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山子头战役也因为这声枪响而正式开始。

九旅各部按照之前的指示向国民党猛扑,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变成我军的俘虏。参战部队迅速扫清外围据点,直逼韩德勤指挥部。

担负主攻任务的是九旅二十五团三营八连的战士们,连长齐德宽率部登上韩德勤总部的房顶,然后向院内扫射、投手榴弹。国民党军退缩到屋内,继续负隅顽抗。

齐德宽让战士们在房顶上挖洞,然后向屋内丢手榴弹,随着一阵阵爆炸声,国民党军被炸得鬼哭狼嚎,纷纷跑出来投降。

孙长兴抓住一名俘虏,问他韩德勤在哪里,俘虏指着屋内,吞吞吐吐地说:“在里面。”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孙长兴连忙带着几个战士冲了进去,顽抗的王光夏当场被我军战士击毙,而躲在一旁的韩德勤看见数十个黑洞洞的枪口,一时间吓得屁滚尿流。

山子头战役正式结束,此战不仅全歼了国民党苏鲁战区副司令,还俘虏了韩德勤以及参谋长吕汉劲以下1000多人。

陈毅将韩德勤释放,他为何却自报家门

韩德勤和一大部分军官被俘后,碍于大家都不认识他,孙长兴只好将他们都押回去,等陈毅定夺。

陈毅知道韩德勤被俘后没有开心,反而有些惆怅,因为此时正是国共合作期间,如果真的将韩德勤给杀了,那么对国共合作必定不利,说不定还会引起两党的冲突。

如果将韩德勤给放了的话,说不定还获得对方的感激,这对我党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陈毅和毛主席

于是陈毅、饶漱石、赖传珠的人给中央军委发去电报,汇报这一情况。不久后中央军委发来处理意见:

“第一、对韩德勤本人可以假装不知道,但应该和一部分中上级军官一起优待,一起释放,并严防他们自杀;

第二、对一般的俘虏可以开欢送会,发放回家的费用,并派人作解释和宣传;

第三、对韩德勤一面装作不认识,一面将王光夏搞摩擦给予说明,要谅解我党的立场;

第四、对释放韩德勤的事情,对内和对外都需要保密。”

然而在释放俘虏的时候,韩德勤突然跑出来承认身份:

“我是韩德勤,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我要见邓子恢和彭雪枫!”

相信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我军已经将韩德勤给释放了,他为何还要出来自报家门呢?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韩德勤这样做就是担心自己被释放后的安全没有得到保证。随后他问孙长兴:“你们为什么要打我们?是韦国清下的命令还是彭雪枫的命令?”

韩德勤自报家门,也在众多战士面前公开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让他混在俘虏中被释放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韩德勤说:

“我要见你们军长,我要见陈毅,我有话对他说!”

陈毅想着反正韩德勤的身份已经暴露了,见他一面也没有什么大碍,便同意了。

韩德勤一见陈毅就诉苦道:

“我自己虽然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但并不被他重用,而是被推在抗战前线。我部战士每天损兵折将,消耗实力。”

韩德勤顿了顿说:

“别的国民党军官都有三妻四妾,我只有一个太太,连小老婆和儿子都没有,日子过得非常苦。”

韩德勤说完痛哭起来,最后还向我军表忠心:“以后只要还是我韩德勤在苏北,我们就再也不和新四军有任何的摩擦。”

中共中央和新四军都知道韩德勤一旦恢复了实力,还会再次向我军举起刀枪,杀向人民群众,但为了抗日救国的大局,我军还是决定将韩德勤给释放。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谁曾想韩德勤得寸进尺,继续对陈毅说:

“我是江苏省的主席,上将长官,不带一兵一卒回去很难交差,就算能够回去也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不挂省政府的牌子,我也是很难交代的……”

韩德勤的意思很明显,他想让新四军还给他一些人和枪,再给他一块地盘,继续承认自己是省政府主席。

陈毅和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同意了他的要求。

彭雪枫说:

“我们第一次到苏北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没有立足之地,当时想向你要一块地,你们不但一个村也不给,还想方设法将我们向外挤。我们不像你,给你一个乡,只要你以后不和我们、不和人民作对,积极抗日,我们什么问题都是好商量的。”

韩德勤频频点头,说:“一定,一定,你说得对!共产党和新四军真实宽大为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礼相待。我回去后,一定广为宣传,只要对团结抗日有利的,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说完韩德勤便带着他的部分残兵败将和亲人们回到新四军指定的那个乡,继续当他的“江苏省政府主席”。

1943年新四军活捉韩德勤,还未审陈毅急示中央:装不认识,快送走

韩德勤走的那天早晨,天气还是比较冷的,他穿着彭雪枫的大衣迟迟不肯脱下,还用那种严重看着彭雪枫。彭雪枫看出韩德勤的心思,便说:“大衣就不用还给我了,你穿回去留一个纪念吧!”

韩德勤又是一阵感谢和保证,随后跌跌撞撞的带着残部“赴任”去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韩德勤果然信守承诺,再也没有找过新四军的麻烦,并且还将很多国民党的作战部署告诉给新四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