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2年,敌人围剿马鞍山:2000对阵30人,结果如何?

1942年,马鞍山成了我军的“小后方”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有一座山,海拔618米的山,分东、西两个峰顶,中间以狭长的山脊相连,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当地人叫它马鞍山。它气势雄伟、豪迈,又融秀丽、婉约与一体,山高林密,地势险要。

自古以来马鞍山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通往渤海区、胶东区的交通要道。这里是我军的“小后方”,是八路军泰山军分区疗养胜地,1942年,有30名伤病员和家属陆续被安置在山上。

一个铁杆汉奸,急于立功,想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向日军指挥官汇报一个情报,他故意夸大其词,说山上有我军的指挥部,还有兵工厂等,引起日军高层的重视。

1942年,敌人围剿马鞍山:2000对阵30人,结果如何?

险峻的马鞍山

日寇重兵围困马鞍山

1942年11月9日清晨,小小的马鞍山下,竟密布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和汉奸。乌云盖顶,敌人气势汹汹而来,企图占领马鞍山。

日军大炮开始猛烈轰击南天门与后崖,烟柱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云不断在山上升腾,碎石飞溅,弹片横飞。敌人的轻重机枪不停地扫射,密集的子弹打在山上。进攻之前,3架敌机又抵达马鞍山上空,俯冲扫射轰炸,顿时,马鞍山上,硝烟四起。

王凤麟,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宁安县,是八路军中第一个指挥使用炸药包攻坚的人,他曾于1935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爆破工程。此时,他担任八路军115师教导1旅2团副团长,因负伤截肢后在山上休养,临时负责山上的防务工作。

1942年,敌人围剿马鞍山:2000对阵30人,结果如何?

日军大举进攻马鞍山

居高临下,阻击日军

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王凤麟带领八路军伤病员及家属30多人。他迅速把防守重点放在南天门和后崖,战士们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阻击敌人。

八路军伤员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一大群鬼子就蜂拥而至。最前头的二三十个鬼子已顺着石阶向南天门爬来,王凤麟稳稳地端着步枪,瞄准了一个手拿指挥刀的军官,一枪就把他打倒,接着又是一枪一个,一连击毙好几个鬼子。伤员也相继开火,不少敌人又被撂倒。

刚消灭了前面的鬼子,后面的鬼子又爬上来,挤满小道上。谭克平副处长,举起一块石头朝领头的鬼子砸去,鬼子惨叫一声滚了山,鬼子兵认为八路军没子弹了,放肆起来,队形密集,快攻到山顶,隐蔽在围墙后面的谭克平人朝敌人扔出几颗手榴弹。炸死炸伤一大片鬼子。从早晨到傍晚,击退了日伪军多次疯狂进攻,敌人伤亡惨重。

夜晚,敌人休整,山上八路军伤员加强戒备,防止敌人趁夜袭击,同时,又准备大量石头,弥补弹药不足。

1942年,敌人围剿马鞍山:2000对阵30人,结果如何?

八路军狠狠打击日伪军

弹尽粮绝,英勇跳崖

第二天,敌人为了攻下马鞍山,又调集30多辆汽车,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1000多人和大量弹药,加强了攻山力量,他们志在必得,战斗将更加残酷。

天刚亮,敌人的大炮又开始轰击,顿时硝烟四起,乱石迸溅,马鞍山被战火笼罩。几架日军飞机又飞抵马鞍山,刺耳的尖啸打破了宁静。

鬼子也瞄上了后崖,一小队人马偷偷向这里逼近。刘厥兰带领的战斗小组,密切注视着这些鬼子的动向,眼看敌人就要爬上来了,刘厥兰喊了声“打!”子弹射向敌人,几块石头砸向敌人,鬼子遇到突然袭击,见势不妙,丢下几具尸体,在机枪的掩护下狼狈逃窜。

王凤麟抱着必死的决心,他用剩余的几颗子弹消灭敌人,他鼓励战友们坚守住马鞍山。他瞄准了一个敌人的指挥官,一枪就把那个鬼子撂倒在山坡上。那时指挥战斗的日军参谋长。日军见指挥官阵亡,更加疯狂,炮火更加猛烈,王凤麟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

刘厥兰手拿最后一颗手榴弹怒视着敌人,敌人靠近后,他猛地拉出弹弦,把手榴弹投向敌群,他最后喊了一声:“中国万岁!”纵身跳入深涧,日军翻译官高喊:“投降吧!皇军优待你们!”

王德善、吕存生、邹大方3人,他们宁死也不当俘虏,跳下悬崖。侥幸挂在树枝上晕了过去,醒来后,在夜幕掩护下重返部队。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2天1夜战斗,消灭日伪军200多人,日军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也被击毙。八路军伤员和家属流尽最后一滴血,牺牲27人,只有3个同志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42年,敌人围剿马鞍山:2000对阵30人,结果如何?

神枪手击毙日军指挥官

虽然敌众我寡,但是军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坚持到最后一刻,表现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