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已经热播了3季的《国家宝藏》,被誉为是“没想到会这么好哭”的综艺,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带着各大博物馆开箱亮宝,在国宝中回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轮

12月25日晚,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迎来收官之作,来自全国30家博物馆的馆长们欢聚一堂,揭秘即将亮相故宫的《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博物院的后蜀残石经、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青铜太阳轮登台亮相,令人惊艳。两位馆长还分别从石室中学、三星堆考古遗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与全国其他28位观众一起共建“何以中国”装置作品,启动了特展。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川博馆藏的后蜀残石经

这不是后蜀残石经第一次亮相《国家宝藏》特展。2019年2月,《国家宝藏》第二季收官之际,综合网友投票及专家意见,这件文物最终进入了参加特展的9件国宝名单,以视频的方式在故宫箭亭广场“九州幻方”与观众见面。

纵处乱世之中,蓉城依然文脉不辍。1938年发现的后蜀残石经,被誉为是传诵千年的“史上最强教材”。最早的“后蜀石经”为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为学子们研读摹拓。毋昭裔之后,宋人续刻,最终历时近200年,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儒家经典十三经的格局。蜀石经不仅刊刻经文,最为珍贵的一点是还刻有注释。它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在宋代广为流传。而千余块后蜀石经因南宋末年的战乱而散佚,现仅存几块残石,故名“后蜀残石经”,现仅可从宋拓本中窥得石经原貌。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之际,总有网友晒出这件国宝的图片,勉励莘莘学子好好学习。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

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向全国观众介绍了后蜀残石经的意义:“为所有能见到石经的学者,提供获得知识的公平机会,为后世蜀学之大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中华文明以济世安民为目标的永恒见证。”

此外,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登台,他还手捧存放着三星堆遗址土壤的盒子,向全世界观众发出“长江文明源,三星伴月出。三星堆博物馆携青铜太阳轮与您共同见证‘何以中国’”的邀请宣言。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

雷雨谈到了太阳与农耕文明的关系,以及文明起源之时三星堆古蜀先民对太阳的依赖和对太阳的敬畏之情,并介绍了三星堆最新的考古发现及重大意义。“三星堆新的考古发现,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太阳轮、眼泡、神树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青铜器,还有一些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太阳纹,都可以看出古蜀人对于太阳的崇拜与敬畏,进一步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实物依据。”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将中华文明比作水,向观众展现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浩荡气象,展览的单元也依水而定:第一单元为“源”,驻足凝望文明起源之时的点点星芒;第二单元为“流”,展现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间、本土与外部之间、人类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为“汇”,尝试回答先民们生发的思想、锤炼的技艺、汇聚的典籍如何让我们凝聚成一个整体,以及中国又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什么。

后蜀残石经、青铜太阳轮来了,四川两大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特展

《国家宝藏》节目

为筹办本次展览,各大博物馆携珍贵馆藏而来,从新疆到辽宁,自陕西至福建,东西南北中汇聚一堂,展品涵盖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古文献等多种文物品类,既有皿方罍、杜虎符、云梦睡虎地秦简、玉琮、商鞅方升、何尊、长信宫灯、颜氏家庙碑、《鹿王本生图》(复制品)、金瓯永固杯、商周十供等三季节目以来的高人气文物,也有七璜组玉佩、鄂君启金节、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唐僧取经图枕等首次登上《国家宝藏》的珍贵宝藏,琳琅国宝包罗万象,尽显中华文明的光华璀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