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多个抗日武装,人数有数万人,1934年秋,中共满洲省委着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共有七个军,1936年又编了四个军,1937年对这11个军进行了整编,编为: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第三路军,总指挥赵尚志(后为李兆麟),其总人数有4.5万人。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东北抗日联军是我党领导的,在东北的一支强有力的抗日人民武装。

但在1938年以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联军的“扫荡”,使抗联遭受严重挫折。特别是1940年1月杨靖字同志的牺牲,到1942年底,抗联队伍已不足千人。

鉴于形势险恶,中共东北党委会(原满洲省委)决定将抗联的基干人员转移到苏联境内。于是,周保中等抗联骨干撤到了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地区。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我东北,对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了侵华日军的精锐部队关东军、摧毁了伪满洲国。

随着局势的变化,原撤退到苏境内的抗联骨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也陆续回到东北。今天,小编丁金龙就和大家说说在苏军出兵东北后,回国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

1945年9月初,我东北局迅速与在苏境内的东北党委接上关系,要求他们启程归国。

这些东北抗联骨干分是四批进入东北,这些抗联部队分别是:

第一批,1945年9月6日,由李兆麟、王效明率领,共170余人,自苏联远东到达哈尔滨、吉林、延吉地区。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李兆麟(1910年-1946年),辽宁灯塔人,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三路军总指挥,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王效明(1909—1991年),辽宁昌图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部参谋、五军二师参谋长、二路军第二支队政委、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师长等职,开国少将。

第二批,于9月7日由彭施鲁带领,自伯力飞抵佳木斯地区。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彭施鲁(1916年-2009年),河南武陟人,曾任东北抗联第4军2师4团政委、第2路军第7军1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开国大校,1961年晋少将。

第三批,由周保中率领,分乘四架飞机,于9月8日分别到达长春,沈阳。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周保中(1902年—1964年),云南大理人,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第2路军总指挥等职,后任云南省副主席。

第四批,分别由王明贵、董崇彬等带领,于9月9日飞抵齐齐哈尔和大连。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王明贵(1910年—2005年),吉林磐石人,曾任第6军3师连长、团长、代师长、第3支队支队长等职,开国少将。

苏军出兵东北后,在苏的抗联骨干分了哪几批回国?

董崇彬(1916年-?),山东省文登县人,后任东野第43军156师466团团长。

更多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后,抢先进入东北地区的我军部队是哪三支?

八路军太岳第1军分区的团长后都授少将,司令员为何没有授军衔?

他是清华学子,抗战时带领13人8条枪创建了游击队,可惜英年早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