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滕子京修岳阳楼,只为中饱私囊,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这篇文章的文采和意境我们就不用多说了,仅凭其中那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足以名垂后世,这句话对中国读书人的影响可谓巨大,可以说塑造了很多读书人的情操和格调。

滕子京修岳阳楼,只为中饱私囊,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的这篇文章不仅把岳阳楼写得天下闻名,还让一个本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滕子京名垂后世。根据范仲淹公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滕子京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他才到岳州一年,就把那么大的地方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深挖一下,从哪里开始挖呢?就从滕子京为什么被“谪守巴陵郡”开始。

滕子京修岳阳楼,只为中饱私囊,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根据《宋史》记载,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的原因可实在不怎么光彩,在被贬之前他本是泾州的行政长官,因为涉嫌公款花销而被监察御史揭露,他花费的公款总额高达16万贯,其中一部分被他馈赠给了“游士故人”,另一部分被他分给了“诸部属羌”(也就是抚恤烈士遗孤、犒劳边关将士),剩下数万贯去向不明。

宋仁宗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他派出调查小组前去调查,滕子京铤而走险将所有开支记录全部销毁,这似乎更加坐实了他的罪名。但是,调查小组找不到证据,无法定罪,同时范仲淹又积极为他说话,滕子京这才被保住。后来他被贬职一级,到了岳州。

滕子京修岳阳楼,只为中饱私囊,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到了岳州之后,滕子京并没有真的让岳州在一年内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相反他开始加征赋税,并且修建起了一座岳阳楼。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中的记载,滕子京所征的赋税近万缗,都被他“置于厅侧自掌之”,而没有记录在案。(岳阳)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司马光的说法已经很明确了,这个滕子京修建岳阳楼明显是为了洗钱和中饱私囊。

滕子京修岳阳楼,只为中饱私囊,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都是没得商量的,历史上不可多得文武全才,对于他历史上向来都评价甚高,但是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范文正公可能确实看走眼了,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在《岳阳楼记》写成之后迅速大火,宋仁宗看到此文之后对滕子京又有了好感,庆历六年他被调到“小汴京”徽州当知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