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有一句专门针对女同胞的俗语:头发长,见识短。
对现代女性而言,这绝对是不敬之词,尤其是说给“女汉子”们听,说不定早被打个满地找牙。但在古代,女人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加上也不太出门,见识浅薄也属情理之中。
这一点,甚至在汉字里也有所体现。比如“妇”,繁体字为“婦”。《说文解字》:婦,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这大概也是“女主内”的由来。
但凡事总有例外。古往今来,甚至女性备受封建礼教压抑束缚的年代,也不时有女性崭露头角,大放异彩,且不说碾压众男人的秦宣太后芈月和则天大帝,单是《列女传》中记载的“家庭妇女”们,其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和精神境界,饶是今天看来,也让诸多须眉男儿望尘莫及。
(上)一位妻子的睿智和忧虑
在前几期国学成语故事《鞭长莫及》中,曾经提到晋国有一位重要谋臣——大夫伯宗。
伯宗的老家是宋国。他的祖父是宋襄公的弟弟公子遨。当年公子遨出使晋国完成任务后,留在了晋国,后娶妻生子,儿子改姓伯。
大夫伯宗很有才,但是心直口快,能言善辩,盛气凌人。
他的妻子很担心,伯宗每次离家上班,都千叮咛万嘱咐说:“盗贼憎恶主人(盗憎主人,比喻邪恶的人本能地憎恨好人。),民众讨厌管理他们的。一个社会,有喜欢好人的人,也一定有憎恶妒忌好人的人。你喜欢直言不讳,必定会得罪坏人,小心灾祸落到你身上。”
但伯宗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也喜欢那种朝堂之上侃侃而谈、众人叹服的美妙感觉,尤其是多年来,他的很多意见建议被国君采纳,效果极佳,所以根本听不进妻子的话。
有一次,伯宗下班回家,满面春风。
妻子:“看你脸上有欢喜之色,为什么呢?”
伯宗:“今天我在朝堂上发言,大夫们都说我知识渊博像阳处父呢。”
伯宗原本以为妻子也一定为他高兴,但是妻子却一脸忧色说:“我听说长米的谷子不漂亮,至理名言不必修饰。阳处父这人华而不实,善于言辞但是没有谋略,所以遭到杀身之祸,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伯宗一听,觉得妻子的话不无道理,就说:“我想请大夫们来咱家喝酒,你躲在一边听听我们的谈话。”妻子答应了。
我们知道,人在心情放松的环境里容易现真性情,所以伯宗此举还是很高明的。
这厢酒宴摆下,大夫们如约而来,把酒言欢、高谈阔论。伯宗的妻子则躲在一边,仔细聆听审视酒席宴间每一位大夫的言谈举止。
宴会结束后,众人告辞回家。一旁闪出伯宗妻子,她说:“众位大夫的确不如你。但是当今社会,民众不喜欢上层很久了。一旦有什么变故,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你身上。我多次劝你悠着点,但是你脾性难改,我也不勉强你了。但是我们国家已处在动荡边缘,危险就在眼前。咱们没有那么多钱和人脉,你应该结交几个品行好有才能的大夫,关键时刻能保护咱们的儿子伯州犁。”
伯宗也是聪明人,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心里也不是没数,于是就听从了妻子的劝告,开始有意识地结交一个叫毕羊的贤人。
公元前567年,该来的风暴还是来了。
这一年,郤缺(见成语故事《相敬如宾》)的后人三郤(郤錡、郤犨、郤至)联名上奏向晋厉公诬告并害死了伯宗。伯宗的儿子伯州犁在毕羊的帮助下逃亡到楚国,幸免于难。
所以,男人们,如果你拥有一个情商高的妻子,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听话。

(下)阳处父和三郤
下面提一下本文的配角——阳处父和三郤。
阳处父是晋国大夫,此人相貌堂堂,举止不凡,但因为得罪了人,于公元前621年被杀害。
其实,在他遇难之前,就有人预言了他的结局,预言者是一个和他萍水相逢的饭店老板。
《国语》记载,公元前622年的一天,阳处父出使卫国,回国路上,在宁嬴氏的旅馆下榻。宁嬴氏看到阳处父后非常激动,对妻子说:“我寻求君子很久了,今天终于遇到了一个。”
宁嬴决定追随阳处父干一番事业。有人竟然舍家撇业追随自己,阳处父当然很激动,一路上,两人边走边聊,但走到温山时,宁嬴却告辞阳处父返回了家中。
妻子见他去而复返,就责备说:“你怎么这么恋家啊。”
宁嬴说:“你误会了。起初我一见到他的容貌就想跟他走,但是听他说话后又觉得不对头。通过谈话我发现,阳子虽然容貌庄敬但语言匮乏,而且性格刚直,喜欢冒犯别人,这样必然会积怨结仇。我因此担心跟随他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招来灾祸。”
不得不说,这个旅馆老板很有眼光。一年之后,阳处父被贾季派人杀害。
因为,当初阳处父曾经向晋襄公建议,让赵盾而不是贾季做中军主帅,在贾季表示不解时,晋襄公竟然泄露说,是阳处父的让他这样做的。
晋襄公也太他妈的不仗义了。
再说三郤。
三郤集团是赵氏之后晋国最“牛掰”的家族。最辉煌时,三郤皆位列卿大夫,四军(上军、中军、下军、新军)八卿占其三,一时风头无两。
而且,三郤家族非常团结,对外一个声音说话。
但是所谓“官大自奸”,位高权重又没有多少约束,真正时时处处保持低调的,少之又少。
《左传》记载,郤錡看上了晋厉公宠臣夷阳五的地,索要不成直接明抢,因此和夷阳五结怨。
郤犨则和一个叫长鱼矫的争夺田地,不仅囚禁了长鱼矫,还把人家的父母妻子绑在同一辆车上游街。问题是,长鱼矫后来也成了厉公宠臣。
郤至也不是省油的灯。有一次,郤至跟随厉公出去打猎,射死了一头野猪,厉公的手下阉人孟张抢先一步,捡起野猪想献给厉公邀宠。郤至大怒,一箭将孟张射死。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晋厉公拍案大怒说:“郤至欺我。”
最可怕的是,三郤还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栾书。栾书从晋景公时起就是执政大臣,才能卓越,战功赫赫,但同时又是一个很阴险狡诈的人,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此前,晋楚交战,郤至不听栾书指挥执意和楚国作战,而且打败了楚国,栾书因此怨恨郤至。
于是,栾书开始设计陷害三郤。加上三郤此前在国内飞扬跋扈,出使国外时也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因此被很多人认定,三郤灭亡已是时间早晚问题。
尤其是他们诬陷杀害了伯宗,更是人神共愤。毕竟,伯宗虽然心直口快,但是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大好人。
韩献子说:“好人,是天地的纲纪。郤氏突然就绝杀了好人,能不遭到报应吗?”
当然,最后拍板是晋厉公,因为他才是晋国的老大。三郤位高权重,家族势力庞大,已经威胁到了君权,这是晋厉公所不能容忍的。负责动手的是长鱼矫等人。
国学经典欣赏:
晋大夫伯宗之妻也。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每朝,其妻常戒之曰:“盗憎主人,民爱其上。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
伯宗不听,朝而以喜色归。其妻曰:“子貌有喜色,何也?”伯宗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知似阳子。”妻曰:“实谷不华,至言不饰,今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是以祸及其身,子何喜焉!”
……及栾不忌之难,三郄害伯宗,谮而杀之。毕羊乃送州犁于荆,遂得免焉。君子谓伯宗之妻知天道。《诗》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伯宗之谓也。
——《烈女传 仁智 晋伯宗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