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一炮而红,从此以后,“明堡宗”这个光荣称号,朱祁镇就再也甩不开了!
这哥们究竟有多荒唐呢?我感觉用“荒唐”来形容他,那都是高估了“荒唐”这个词的力度。因为朱祁镇一不小心,差点儿就把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给搞没了。
我们先看看朱祁镇登基前的明朝历史背景:
第一波盛世:明太祖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开创了洪武盛世。至少让老百姓们远离战乱,吃饱了饭。
第二波盛世: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以后,开创了永乐盛世。老百姓们不仅吃得饱,也开始尝试着吃不同的花样了。
第三波盛世: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父子,他们合伙开创了仁宣之治。这是明朝有名的盛世,这期间老百姓们丰衣足食,日子别提多红火了。
要这么发展下去,生活在明朝,简直就跟生活在天堂一样,日子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老天爷给大明王朝送来了朱祁镇这么个奇葩,直接断送了前三波盛世积攒下来的所有成绩。

一、那么朱祁镇究竟干了什么荒唐事呢?简单介绍一下。
1435年,朱祁镇9岁登基,前11年,朱祁镇基本就是个傀儡,因为有太皇太后张氏,以及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共同辅政。这11年延续了仁宣之治,大明朝还是蒸蒸日上的。
可伴随着1440年杨荣去世、1443年太皇太后张氏去世、1444年杨士奇去世、1446年杨溥去世,再也没人可以约束朱祁镇了!
于是乎,朱祁镇开启了各种放飞自我的生活,尤其偏爱自己身边的小太监王振。王振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当时瓦剌大军常常南下骚扰,因此王振不断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
打仗是过家家吗?朱祁镇这么一个少年天子,从来没上过战场,如今御驾亲征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可在王振的鼓励下,朱祁镇甚至觉得自己如同“宇宙大将军”一般,那是从天而降的战神!
因此一场不可避免的北伐就这么开始了,朱祁镇仓促间凑了20万大军北上。结果到了大同附近,朱祁镇就后悔了,为啥?因为他发现前线和过家家压根就不一样,到处尸横遍野,看了就反胃,还不如在家斗蛐蛐开心。
可骑虎难下啊,总不能刚出来就要回去吧?这个时候马屁精王振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眼珠子一转,便给朱祁镇出了个主意:要不要去蔚州转转?然后再从蔚州直接回去。
王振提出去蔚州,其实充满了私心,因为蔚州是王振的家乡,他带着大部队回家乡一趟,岂不就是衣锦还乡嘛!真不知道一个太监,有什么可臭显摆的。
可就在大军开拔前往蔚州的时候,王振又担心这20万人会踩踏家乡的庄稼,算他有点儿良心,王振又建议朱祁镇按照原路线后撤。
这么一搞,明军就跟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去路了。当明军走到土木堡的时候,瓦剌大军终于冲了过来。由于明军没有防备,基本被瓦剌大军全部歼灭。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牛逼的重臣全部遇难。
王振自然也被宰了,不过最可怕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居然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人给抓了!好家伙,千古奇闻,皇帝御驾亲征,结果被人家活捉,你说说朱祁镇还能干点儿人事不?
瓦剌首领也先,笑呵呵地抓住朱祁镇就送到了前线威胁明朝,他想逼迫明朝让出京城,退到南方去。要是明朝真的答应了,那大明朝刚开国没多久,就要面临亡国的厄运了。
二、于谦力排众议保住大明江山,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事儿传到了京城,你说大臣们慌不慌?孙太后(朱祁镇的生母)慌不慌?老百姓们又慌不慌?基本上已经乱成一团了。
孙太后一直在哭,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要求坚守,有人则要求南迁。老百姓们纷纷准备好干粮,随时准备跑路。
就在这个档口,一个叫于谦的男人站了出来,他表示:谁敢再提南迁,就杀谁的头!
霎时间场上鸦雀无声,大家都准备听从于谦的安排。那么于谦是什么人?他为何能这么理直气壮地说话呢?
原来于谦是当时的兵部侍郎,由于兵部尚书邝埜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乱军所杀,因此当时大明朝兵部的事务,就都交给了于谦来打理。
在于谦的安排下,孙太后支持郕王朱祁钰继位称帝,以此稳住大局。此外,于谦又通知各地边将不得和瓦剌私下接触,尽快带兵前来勤王。瞬间就解决了这场差点儿灭亡大明王朝的灾祸。
三、那么问题来了,于谦凭什么能调动天下兵马勤王?
按道理来说,朝廷的军队打光了,皇帝又被人家给抓了,也就预示着这个王朝就要完犊子了。那么天下领兵在外的将领,为何还要听命于朝廷,前来勤王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于谦是兵部侍郎,常常发布带有他签名的文件给地方部队。
明朝文官管辖武将,这是常有的事情。朝廷的兵部,本就管辖着天下兵马。过去有兵部尚书邝埜在,那大家自然都是通过邝埜的签字文件办事。
有时候邝埜有事儿,不少文件就是于谦这个兵部侍郎来签署的。久而久之,天下将领,对于谦签字盖章的文件,十分认可。等到于谦调兵勤王的时候,他们自然愿意前来,这不就跟过去一样嘛!
第二,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敢第一个冒头。
肯定有部分将领,看出了乱世的端倪,打算自立为王,不来勤王。可他们敢第一个这么干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家肯定是你看我,我看你,枪打出头鸟,万一其他人都很忠心,就你一个傻子要揭竿而起,其他人不分分钟把你给灭了?
就算你当时能占山为王,难道就不怕明朝缓过劲儿来收拾你?所以说啊,占山为王的风险实在是太高了,一般将领不敢轻易尝试,还是乖乖听话比较保险,还能得一个忠君爱国的好名声。
第三,土木堡之战中损失的不是明朝主力。
此前也介绍了,朱祁镇打算御驾亲征,可明朝的主力军当时基本都不在朝中。满打满算,京城也只能调动5万大军而已。
这个时候朱祁镇开始临时招募士兵,也就是说带去北伐的20万大军里,至少有15万是临时拼凑而来,压根就没有战斗力。
明朝真正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在得知朱祁镇被抓以后,自然要回来勤王,那可是朝廷的嫡系部队。有这支军队撑场面,天下其他的勤王军自然也不敢怠慢明朝了。
总结:朱祁镇瞬间成了弃婴。
这时候的朱祁镇就比较惨了,明朝不要他了,瓦剌也嫌弃他只吃饭不干活,一时间朱祁镇没地方去了。
后来也先想了个绝招,1年过后,他居然把朱祁镇给送回去了!好家伙,这不是让人家哥俩内斗嘛!果不其然,朱祁钰将朱祁镇幽禁在南宫长达7年时间,朱祁镇好不凄凉。
7年后,朱祁钰病重且无子,那帮见风使舵的家伙,立刻又把朱祁镇弄出来复位。此后的朱祁镇长期纵容这帮有拥立之功的大臣,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大明的盛世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