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在电视剧《封神演义》(封神榜)的开头

有这样一则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商王帝辛(纣王)与贞人占卜国运

所用的方法即是“钻凿龟甲、烧灼兆纹”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这与当前“甲骨文”研究的主流研究观点基本符合

问卜甲骨

殷商时期,人们笃信鬼神,喜用龟甲或兽骨占卜吉凶,卜后往往将卜问时间、卜人姓氏、占卜事项、应验与否等情况契刻在甲骨上,称为甲骨文,又称契文或卜辞。

以殷墟龟甲贞卜为例,大致为:杀龟取腹甲部分进行前期整治,削锯、修整、打磨。在整治过的龟腹甲背面进行若干处钻凿。凿是用工具形成略椭圆形、枣核形的凹槽,钻是在旁用工具形成的圆形凹槽。钻凿一般以龟腹甲中缝(千里路)为界,左半部分钻在凿右,右半部分钻在凿左,左右对称。占卜时在龟腹甲背面钻凿处凹槽以火烧灼,即“灼兆”、“灼龟”。由于钻凿处的甲已很薄,一经高温烧灼致使正面对应处出现“卜”形的裂纹,即“兆纹”。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兆纹分为纵向的“墨”(也称为“兆广”、“兆干”)和横向的“璺”(也称为“兆坼”、“兆枝”)两部分,可以看到纵向兆干对应背面的凿、横向兆枝对应背面的钻,所以兆干兆枝方向也是以“千里路”为中线左右对称的。当时的人认为占卜仪式上龟甲正面这些烧灼出的卜形裂纹直接预示着吉凶,最后便是根据裂纹所呈现的种种形态来对所占事物是吉是凶做出判断,并在龟甲上刻辞记录。

若用兽骨占卜,一般是取牛等动物的肩胛骨进行整治、钻凿、施灼、刻辞。这些占卜用龟甲兽骨上的刻辞即后世所称的“甲骨文”。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考古发现

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清末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而关于具体发现过程则有不同的故事。

其中流传甚广的故事是,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染疾服药,偶然在中药中的龙骨上发现了古文字。王懿荣为清末翰林,进士出身,具有深厚的金石学造诣。他在得到甲骨之后,即认定其上文字是比籀文(周朝)更加古老的殷商遗物,并开始重金收购有字甲骨。然而,王懿荣尚未对这种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即在同年七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自杀殉国。

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商代晚期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13.5厘米,宽4.5厘米,黄组卜辞。牛肋骨材质,背面有凿、灼,正面刻贞人斥的占卜记录。占卜内容是:在四月辛酉日,贞人斥分别在阜□和阜兆两地贞问,王举行岁祭和柰祭,有无灾凶。

截止目前,已出土大约15万片甲骨以上,近5000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释读的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文风盛衰

商代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按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观点,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的时间段可大致分为五期。

其中雄伟期为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约100年,此间因受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在“非纸书文物特展”中,就展出了这一时期一件精美的刻辞卜骨。

南京博物院馆藏的这件牛骨残片,骨面刻字。卜辞记述了妇好主持生育神祀典仪式的情况。大意为:丁巳这一天占卜,贞人争问道,应该由妇好主持神祀典吗?时间是在十月。

妇好为商王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也是商王朝重要的军事将领。从存世卜辞的记载来看,妇好是商代晚期显赫一时的重要人物,经常主持重要祭祀,并多次率军征伐,为商朝开疆辟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卜辞书体雄健宏伟,笔锋遒劲,契刻从容精到,章法齐整而又不失疏朗奇逸之美,为商王武丁时期的上乘佳品。

非纸书丨看三千年前最早的文字

还有一件在展的刻辞卜骨的卜辞为占卜祈雨内容,分别为丁未卜和已酉卜两段内容,两段内容各自贞人不同,书风差异也很大。丁未卜一段,章法散远疏朗,字迹纤细而紧峭;已酉卜一段,构图较紧,字迹笔道稍粗。同一片卜骨上,共存两位贞人为同一事所占风格不同的卜辞,两种书风交相辉映,颇为难得。

甲骨刻辞除了书风,近年来还兴起了对刻辞文例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和历史研究等方面,陆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甲骨文研究成果。

殷人将占卜视为极为神圣的活动,他们频繁占卜,并虔诚地把占卜结果契刻在甲骨上,然后恭敬地将这些记有鬼神旨意的甲骨片收集起来,无形中为三千多年后的人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殷商历史的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商代卜甲人为刮痕补说》《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语言文字综考》“知乎”“百科”等

以上内容来自于公众号南京市博物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