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之内为亲,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山东胶东半岛有一种说法“五服之内为亲”,意思是五服之内是亲戚。五服之外就不是亲戚,叫出服,也叫出五服。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人认为五服是五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而且,“五服”在古代也不止一个意思。

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之内为亲,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五服主要有4种含义。第一种是古人以王为中心,五百里为一区划分地域的一种方式,臣民的所属区域不同,缴纳的税收也不同。天子四周各五百里的区域叫甸服,最靠近王城的一百里地区缴纳带藁秸的谷物;其外一百里的区域缴纳禾穗;再往外一百里的地区上缴去掉藁芒的禾穗;它之后的一百里地区缴纳带壳的谷子;最远的一百里缴纳无壳的米。

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侯服,最靠近甸服的一百里地区是封王朝卿大夫的地方,其次是封男爵的领域,最后三百里是封大国诸侯的领域。侯服之外的五百里叫绥服,最靠近侯服的三百里地区,朝廷会跟据百姓的情形来施行文教,剩下两百里则是振兴武力,以显示军事力量。绥服之外的五百里是要服,靠近绥服的三百里是夷人居住的地方,其余两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最后一个是荒服,靠近要服的三百里地区是蛮荒地带,剩下的也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之内为亲,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五服第二种含义是古人用来划分等级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第三种含义,则是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最后一种是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斩衰,五服中最重要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成丧服,断处外露不缉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毛边。丧服的上衣叫“衰”,故有了“斩衰”。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以及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儿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子对丈夫,服丧时都要穿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为三年。

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之内为亲,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齐衰,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作而成。凡是丧服剪断处都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它是孙子孙女为祖父祖母、重孙子和重孙女为曾祖父、曾祖母以及为高祖父、高祖母守孝时穿的丧服。

大功,也称大红,用粗熟麻布制作,材料比齐衰得稍细。是百姓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出阁的堂姐妹、已出嫁的姑姑、姐妹,以及已嫁女儿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所穿的丧服,服期为九个月。

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之内为亲,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小功,亦称上红,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而成。清朝时期,它是百姓为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的祖姑、堂姑、已嫁的堂姐妹、兄弟的妻子、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得,服期为五个月。

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制作丧服的材料比小功的还要细,大多用漂白的布制成,所以又被称为“漂孝”。它是男子为本宗之族的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子的父母、表兄、姨兄弟等服丧穿的丧服,服期是三个月。

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之内为亲,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而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即“素服”。袒是指人们需露左臂,免是指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为朋友奔丧,在灵堂或者殡葬时,不仅要做到前两者,还需要披麻。如果在外地,只需要袒免就可以了。

我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所以古代在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有些传统的礼仪也需要后世传承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