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错了,重文轻武并非是由太祖完成,浅析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

在谈论到宋朝的时候,重文轻武这个政策是我们始终无法避开的,而谈论到重文轻武,相信有很多人脑袋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就是宋太祖,很多人认为重文轻武就是由宋太祖提出并完善,以至于影响整个宋朝的。

其实不然,重文轻武虽然是在太祖时期就有出现的苗头,但是这项制度绝不是宋太祖完成的,在宋太祖时期,真实的情况其实是文武兼并。

都错了,重文轻武并非是由太祖完成,浅析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

且听笔者为大家梳理一下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或许你就会赞同笔者上述所言了。

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究其原因便是武将拥兵自重,不断的干扰朝廷政权,在这个年代,人们信奉的手中的兵权,整个社会都是充满着暴力,自然便是重武轻文了。例如史弘肇便当朝讽刺宰相:安定朝廷平定祸乱需要的是长枪大剑,至于你这样的酸腐文人,有何用?而一朝宰相在受到了这样的侮辱之后却并没有反驳什么,这足以见得五代看重武力的社会风气已经深入人心,几乎每一个人的最高志向便是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同时心里又充满着对文人的不屑,例如武将焦继勋尝谓人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取万户侯。岂能孜孜事笔砚哉?”可以说,整个五代时期都是重武力,轻礼教的一个时代。

都错了,重文轻武并非是由太祖完成,浅析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

到了宋太祖建立宋朝之后,宋太祖深知五代时期重武轻文的风气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骄兵悍将,一旦这样的人多了,那北宋政权必将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所以宋太祖明白要想安邦,必须使用文臣治国,为此,他还经常建议自己的近臣赵普多读点书,赵普在宋太祖的影响下,从年少时的寡学术逐渐转变为了手不释卷。

宋太祖是武将出身,其成长在五代时期,必然是免不了武人独有的特性,包括其骨子里对文人的轻视,例如又一次宋太祖拜访赵普,发现吴越王俶用金贿赂赵普,正当赵普惶恐不知所措的时候,宋太祖却摆了摆手,示意此事无关紧要,仅仅说:“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宋太祖这句话说的是国家大事并不是靠书生决定的,这样的腔调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和上文中五代武将史弘肇的强调一样吗,这就说明,宋太祖其实对文人还是轻视的。

都错了,重文轻武并非是由太祖完成,浅析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

但是宋太祖对文人的轻视却并不妨碍宋太祖以文臣治国,这里便体现出宋太祖身为一代开国帝王的伟大之处了。首先在赵普的建议之下,削弱武将的势力,本着能使用文臣就用文臣的原则,将多处原本武将担任的官职换成了文臣上任,同时拿走禁军的兵权,生怕武将作乱。

但是事实上,宋太祖虽然以文臣治国,压制了武将,只不过是将原本地位过高的武将往下拉一拉,将地位过低的文臣往上抬一抬,武将和文臣的天平实际上是持平的,宋太祖以文臣治国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视武将,例如王仁赡在平定蜀国之后的不久,就纵容下属烧杀抢掠,如果按照律法来讲,这绝对是不允许的,身为主将的王仁赡是要受到严惩,但是现实却是并未严惩王仁赡,而是以仁赡新立战功,第行降黜而已。

笔者认为,宋太祖时期重文轻武的现象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还是外患,在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北边契丹的威胁下,太祖必须重视武将,就算是杯酒释兵权,也只是收的禁军将领手中的兵权,而对于边关将领,宋太祖可以说是十分宠幸,甚至是纵容了。

所以在宋太祖时期,真实的情况是文武兼并。

都错了,重文轻武并非是由太祖完成,浅析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

宋太宗继位之后,由于其得位充满疑点,很容易遭到天下人民的质疑,所以宋太宗急需一场功勋来掩盖这些疑点,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北边自然成为了宋太宗的不二之选,宋太宗拿下北汉之后原本应当犒劳将士,休息整顿再北上图谋幽云十六州,但是或许是宋太宗太想建功立业了吧,将士们极其疲惫之下,还未得到休息就接到了继续北上的命令,这一场仗北宋方面惨败,太宗也不幸受伤。

在军中养伤的宋太宗此时听闻有人想拥立太祖之子上位,本就多疑的他更加增加了他对武将的防范,毕竟没有兵权,拥护也只是个笑话。

自此,宋太祖开始控制此前从未触碰的边关将领,提出将从中御制度,将士出征需要赐阵图,并且派监军监视将领的一举一动,武将的地位进一步下滑。同时,宋太宗广开科举之门,据统计,整个太宗时期录用的士子达到了1487人,而宋朝初建,急需人才的太祖时期的进士人数也才188人,由此可见宋太宗彻底打破了文臣和武将之间的平衡,文臣开始轻视起武将来了,例如辛仲甫评价大将党进:“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语言中充满轻视。

都错了,重文轻武并非是由太祖完成,浅析宋朝重文轻武形成的过程

所以,宋朝真正开始实行重文轻武应该是宋太宗开始的,而非网络上所说的始于宋太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