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提示:九十年代,陈淑娥带着已经六十岁的儿子刘农来到河西走廊烈士陵园看望丈夫。照片上,孙玉清年轻英俊,而她,连她的儿子,都是鸡皮鹤发,瘦骨嶙峋。她抚着丈夫的镜框哭道:“我到今天才来看你。你的儿子都老了啊……”这一幕,至今让很多当时在电视机前的人们流泪不止。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这里有一条潺潺小河,名叫隆畅河,安静得出奇,却像草原一样能够散发出花朵的清香,被生活在当地的人们称为母亲河。在一个叫热水泉的地方,隆畅河分为两叉,北叉叫摆浪河,南叉叫科博浪。沿科博浪而行,相伴的是科博浪峡,两侧多是雪山,海拔2300米至4500米,也是梨园河的源头。

梨园河,属于内陆河,黑河支流。在临泽县南部。因流经梨园堡得名。梨园堡就在梨园口,是临泽西南门户,也是进入祁连山的必经之路。这里出产的梨非常有名,但涌动的梨香却掩盖不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这里也是西路红军决战梨园口的激战地。战后,西路军离开临泽,就近撤向祁连山深处分散打游击。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孙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9年参加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他率红9军与兄弟部队一起,与长期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国民党西北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马家军展开了艰苦惨烈的浴血拼杀。梨园口战役后,孙将军带着被打散的几名战士继续向西突围,他们沿着祁连山向科博浪峡行进,结果被迎面走来的敌民团发现并包围了,孙玉清不幸被俘。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解放后,当地政府在孙将军被捕处立碑留念。今天,这块碑就在肃南县祁丰藏族乡观山村,碑前还有一块大石,人们称其为将军石。不过,到观山村需要从县城到高台县境,沿312国道西行到酒泉肃州区金佛镇然后才能进入祁连山,还要行30多公里的路程。石和碑就在前文中说到的科博浪峡中,处在2800多米海拔的位置,铭刻着孙将军的经历。

敌人从孙将军的身上搜获携带的武器、指南针和笔记本等物,认定抓到了红军的“大官”,欢呼着向上级报告。随后,孙将军被押解到青海省西宁市。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使敌人大失所望费尽心思。

最终,敌人想出了这样一个“好办法”,让孙将军去为西路红军被俘女兵“讲话”。敌人以为这样可以逼迫孙将军投降就范,孙将军却对战友们深情地说:“同志们,西路军虽然失败了,我军仍然存在,红军是杀不完的。将来的形势一定会越来越好!”敌人恼羞成怒,不久,将孙将军秘密杀害于一住宅后院的马厩内。孙将军年仅28岁。这一年是1937年,具体时间大约为5月下旬。将军没想到,就在这年的5月上旬,有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让他的血脉在这个世界上留存和延续了下来。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陈淑娥,我们的现在的资料是这么介绍她的:西路军、孙玉清夫人,与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在长征路上相识。他们没有对外宣布结婚,也没有开会,生了个孩子。西路军兵败,陈淑娥也没能逃脱被俘的噩运,因为她年轻貌美,被迫当了马步芳部队一个军官的小妾。为了保护她和孙玉清的孩子,她受尽屈辱,顽强地活了下来,以一生为代价保存了烈士的遗孤。

《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著名军旅女作家张春燕,在《向东找太阳》里,有一段关于陈淑娥这样的描述:出发前一夜,容貌秀美的陈淑娥找到好姐妹王定国,拿出一条咖啡色的线织围巾,神情和姿态有着掩饰不住的甜蜜和幸福,娇羞地问她,好看吗?你摸摸很暖和吧。王定国揉摸了一把围巾,俏皮地说,不错,送给我的?谢谢喽。陈淑娥红着脸将围巾抱入怀中说,明天就能见着他,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他,这个消息能让他的心情和伤情都会好转的,真想他呀……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王定国是西路军前进剧社服装股股长,与陈淑娥是好姐妹好战友。1936年10月,三支红军队伍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10月下旬,她们随部队西征,向河西走廊挺进。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9军,不料与马家军部队遭遇。剧社战士们抢占了一个3层楼高的土围子,苦战一天后弹尽粮绝,剧团负责人大部分牺牲,余下30多人被俘。幸运的是,疯狂屠杀红军战俘的马家军认为“剧团有用,留着不杀”,将她们运送至西宁,强迫红军战士为他们唱歌跳舞。王定国与陈淑娥就在其中。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陈淑娥被俘后,为保护肚子里的孩子,先是做了马家军一个叫牟文斌的参谋的小妾,孩子出生不久,就被敌人押回马家军的“新剧团”。这时候,孙玉清军长已经牺牲了,一前一后一生一死,相差不足一月。据说,孙军长牺牲前还在看《水浒传》,面对敌人的屠刀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的他,唯一的遗憾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没能留下一个孩子。

在马家军的“新剧团”,漂亮的陈淑娥被马步芳的表兄马海元看上了,强行让她当小老婆。马海元知道陈淑娥的孩子是红军之后,但他并不知道孩子是孙玉清的,他狠狠地对陈淑娥说:“你要是敢逃跑,我就杀了你的孩子!”为了保住孩子,陈淑娥无时无刻都在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几个月后,马海元背着把陈淑娥孩子被送到了贵德一户姓刘的人家寄养,那户人家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收下了孩子,并为孩子名取名刘农。

没有了孩子在身边,陈淑娥想到了逃走,但每回迎接她的都是被抓回来受到一顿毒打。其中有一次她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眼见着逃脱,马海元贴出告示在抓她的同时要杀孩子,无奈之下,她只能主动回到魔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陈淑娥度过在神情恍惚中度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十年,马海元见她人老了,没用了,说将她又卖给了手下的一个营长。在那里,陈淑娥又度过了一段被拳脚相加的日子,直到解放前夕,营长的大老婆让她自谋出路,她才一路流落到了兰州。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1950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陈淑娥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四川,但那里已经没有她的亲人了,她的父母都已被地主杀害。面对曾经养育自己的土地,这位红军女战士跪了下来,朝着天空和大地磕了三个响头,之后又回到了兰州。只是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她和孙军长只有13岁的孩子刘农已经报名参军了,并在第二年勇敢地加入了抗美援朝的队伍中。

5年后,刘农在回青海探望养父母的途中,有人告诉他,他的亲生母亲叫陈淑娥,是西路军,现生活在兰州。几经辗转,刘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在母子相认的那一刻,陈淑娥对刘农说:“孩子啊,妈妈这些年都是为了你才活着的……”后来,刘农转业成了兰州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在职业的变化中仍然从事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刘农说自己六七岁时就知道母亲,但一直不知道母亲在哪里,而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是他们母子相认后的事了,那时,他都20岁了,开始时,开始时母亲讲给他的,后来,上级也向他说起过父亲,“调查过我的家庭,调查过我父亲的事情”。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海省建立西路军西宁纪念馆,并打算给牺牲在西宁的孙玉清制作一桩雕塑,由于孙玉清生前没有留下照片,工作人员找到了陈淑娥刘龙母子,按照刘龙的模样制作出了雕像。1988年8月,西宁市政府在孙玉清将军英勇献身的地方(今西宁市新华布鞋厂)建立了汉白玉雕像,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内,为他雕塑了大理石像,以寄托青海省各族人民对他的哀思。

九十年代,陈淑娥带着已经六十岁的儿子刘农来到河西走廊烈士陵园看望丈夫。照片上,孙玉清年轻英俊,而她,连她的儿子,都是鸡皮鹤发,瘦骨嶙峋。她抚着丈夫的镜框哭道:“我到今天才来看你。你的儿子都老了啊……”这一幕,至今让很多当时在电视机前的人们流泪不止。

西路军此将领牺牲前说,红军是杀不完的,没想到有人给他生了儿子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始的梨园河上来,她还有一个名字叫子母河,流动的不仅仅是梨香,还有英雄的血脉亲情。陈淑娥2005年去世的。去世前,人们去看她,她地躺在病榻上,说自己又看到了祁连山,看见了祁连山上的雪,很是洁白。不过,此时的老人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多年过去,孙玉清将军的头颅一直没能被找到——当年,他被杀害后,马家军残忍地将他的头割下来到处巡回示众,并拍成照片邀功请赏。(文|路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