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汇率 中老1:1880 美老1:11800
3月7日-3月8日
纪录片《金沙水拍云崖暖》
上集渡口·古道、下集春江·水暖
在老挝国家电视台重点时段播出
引发热议

《金沙水拍云崖暖》是2021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中国新闻社摄制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该片是为了记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1936年4月底,为摆脱国民党军队重兵追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二、六军团18000多人从金沙江的7个渡口开始渡江,历时19天,行程405公里,经过迪庆中甸(今香格里拉市)7个乡镇、22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
图为航拍金江镇,农田里绿意盎然。 刘冉阳 摄
红军过迪庆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坚韧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一直赓续。纪录片《金沙水拍云崖暖》追溯红军长征过迪庆的光辉历程,以生活在金沙江畔的八组人物,串连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雪域高原迪庆缘于红色基因及不忘初心所萌发出的动人故事,以小见大,折射出红色文化对迪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充分展示云南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新形象。
该纪录片历时半年拍摄、制作,分上、下两集,时长共60分钟,全片既展现波澜壮阔的宏大主题,又观照励志温暖的个体力量。
纪录片上集讲述了《祖屋》《舞服》《木碗》《游子》四个故事,致敬各行各业守正创新的传承力量。回乡创业的乡村振兴践行者和涧秋,为了传播红色文化,自掏腰包翻修红军伤员曾暂住的老宅,希望将其改造成一座红军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边宗,曾经沿着滇藏公路出去闯荡世界,为了一件锅庄舞服,又沿着滇藏线,把创新和创意带回家乡。守望着红军桥的鲁茸卓玛,17岁邂逅木碗手艺,见证藏族女性意识从蒙昧到觉醒,如今已经把木碗卖到了世界各地。16岁跟着父亲从印度回到故乡的扎巴格丹,33年来,从学习香格里拉文化,到推广香格里拉文化,再到传承香格里拉文化,孜孜不倦。
《金沙水拍云崖暖·木碗》中-老语版截图
下集讲述了《醇酿》《僧者》《来客》《家园》四个故事,全面展示了一个多元包容的新迪庆。在茨中教堂边守护一座葡萄园的红星,把法国传教士带来的“玫瑰蜜”葡萄酒,分享给每一个登山客。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经师丹争赤连,在佛经里认识世界,也在最新开设的藏医班课堂里学习治病救人。在奔子栏定居十年的法国老太太Estelle,给中国大山深处的人们带来法式浪漫,也收获了山里人的温情、欣赏和包容。自然生态摄影师彭建生和植物专家方震东,一对不同职业的朋友,却有着保护迪庆绿色家园的共同志向。
《金沙水拍云崖暖·来客》中-老语版 截图
3月7日-8日
《金沙水拍云崖暖》上下集
与老挝观众见面
不少观众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收看纪录片
聆听金沙江畔的故事
老挝华侨张华看完后表示,“小时候,常听老一辈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个纪录片让那些故事有了后续。原来红军坚韧、奋斗的精神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原来这里的人们在用各自的方式传承着那种精神,创造着美好生活。”陈春林说自己还没有去过迪庆,等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开运后,一定要坐着列车到云南,去迪庆走走红军踏过的土地。
“纪录片中的故事深入人心,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木碗》,‘一碗一辈子’的说法很是浪漫。”老挝商人阿宽说,他敬佩见证藏族女性意识从蒙昧到觉醒的鲁茸卓玛,邂逅木碗,用自己的双手追求幸福生活,还能把木碗卖到世界各地。他说,“作为电商从业者,把产品卖向世界各地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老挝民众收看《金沙水拍云崖暖》
除了老挝外
纪录片今日也在
柬埔寨国家电视台播出
《金沙水拍云崖暖·舞服》中-柬语版 截图
柬埔寨华人阿婷全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纪录片,她说,“通过纪录片的讲述,我看到了一个我所不知道的中国,那里有甘甜的葡萄酒、华美的藏服、精致的木碗……这也让我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加深了好奇心,让我对‘世界的香格里拉’更加向往。”
柬埔寨民众收看《金沙水拍云崖暖》
老挝和柬埔寨的朋友们
你们收看这个精彩的纪录片了吗?
有何感想呢?
来源:掌中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