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妈妈,伟大而无私。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妈妈仅限于自己,或者仅限于自己的孩子。

伍兰英,四川省苍溪县人。四川广元籍女红军,开国中将刘忠的夫人。是有名的红军女战士、双枪女八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她自己的孩子夭折,却收养了战友的多个子女,演绎了革命年代艰苦岁月里一段伟大母爱的人间传奇。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在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从众多报名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于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 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其后,红军相继组建成立了妇女独立团(一团、二团),1935年2月,在两个妇女独立团的基础上,于旺苍县王庙街整编成立妇女独立师。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这支英雄的女兵部队“在川陕时期、长征途中以及西路军的艰苦岁月里,顽强战斗,英勇不屈,在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上,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9页)。

今天,当人们翻开史料就会发现,这支英雄部队中的很多女兵都来自川西北地区,她们不仅是军中的花木兰作战英勇,事迹和精神值得大书特书,分明还有这样一个普遍特点,人长得漂亮,歌儿唱得好,像一个个的百灵鸟,在我军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歌。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1937年。延安。一口朴素的窑洞。一对革命恋人走到了一起。新郎刘忠,新郎伍兰英。组织批准了他们的结婚报告。刘忠用27块边币买来了山药蛋、苞谷面操办婚礼,领导前来祝贺,但艰苦岁月的婚礼上居然没有了一块糖。那就表演个节目吧,开口唱歌成了最方便的。刘忠的声音粗犷豪放:“有胆革命有胆当,唔怕颈上架刀枪;割去头颅还有颈,挖去心肝还有肠。”伍兰英的声音甜蜜:“妹十八来哥十九,拿起锄头去挖藕;只要哥心会妹意,要当红军一起走。”

刘忠,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上杭县赤卫军军需长,红军学校排长,红四军第三纵队十九大队政委,红一军团第12师36团政委,第11师33团政委,第二师五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大队长,第六分校校长,晋豫联防军司令员兼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政委,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386旅旅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及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0旅旅长,第四纵队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司令员,第18兵团62军军长。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这一年,刘忠31岁,伍兰英21岁,大了伍兰英整整10岁。人们问伍兰英:“怎么爱上刘忠的?”伍兰英实话实说:“他虽然老实巴交,但会打仗。”革命年代里的爱情就这么简单,爱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理由,仅有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就足够了。其时,伍兰英在会计学校工作,学校里40多位女同事都有了对象,唯有她还是单身。战友们便把时任抗大第三大队大队长的刘忠介绍给了她,刘忠性格爽朗,做事干脆利落,一段时间过后,两人便有了感情,结婚也便水到渠成。

童年的经历会对人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爱情无可挑剔的背后是伍兰英于苦难中的反抗,并因此拥有了革命的理想。1916年大年初一,伍兰英出生于四川广元苍溪县三川乡伍家坪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三且是女孩,便有了“三妹”的小名。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3岁时,三妹的母亲离开人世;4岁时,三妹的父亲又撒手人寰。三妹由此成为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由哥嫂抚养。哥嫂没有地耕,向地主租田,因为收成不好,付不起租子,到三妹7岁那年已经欠下地主的很多债务。思来想去,没有还钱的好办法,哥嫂万般无奈,将三妹送到地主家干活抵债。

一个只有7岁的女孩子能干什么呢?但在地主的眼里,她一定是个劳力。于是,地主家割草、放牛、打扫庭院、打柴烧火煮饭等等这类杂七杂八的事情,都交由三妹来做。不是自己的孩子心不痛,做好了地主不吱声,做不好面临的一定是一顿毒打。

七年的风风雨雨,三妹14岁了,身上留下了许多漫长如时光的疤痕。为不再被凌虐,她在一天夜里趁着月色逃回了哥哥家。哥哥被吓了一跳,她亮出了身上的伤疤,哥哥久久不语,而后想到了姐夫。姐夫叫袁镜,在昭化,是我秘密的地下党员。哥哥说:“你逃了出来,地主很快就会追上门的……这年月,穷人都活不下去了,咱就一起逃吧!”随后,兄妹二人一起来到昭化,投靠袁镜。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经袁镜介绍,哥哥很快入了党,三妹则帮姐姐做一些家务,打扫卫生,做饭,照顾孩子。姐夫的家虽不是秘密联络点,但有一些地下党员常常化作姐夫的亲戚住进姐夫的家里,一方面是为躲避民团的搜捕;另一方面是商定一些具体事务。

时间一长,三妹隐约感到了这些人是干什么的,甚至与个别人熟悉了起来。大家觉得三妹虽然没读过书,却心思缜密,聪慧灵敏,是个革命的“好苗子”,就推荐她做了地下组织的秘密通信员。在这个岗位上,她工作出色,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认可,之后又推荐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时候,她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伍兰英,是地下组织的同志们给取的。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三妹很兴奋,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对她来说不但是“成人礼”,还意味着她走向了光明的道路,不再是以前在地主家里任人凌虐女孩子。她如履薄冰,工作更加小心认真,努力向上,并因此拥有了一些学习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1932年春,因地下联络点内部出现叛徒,哥哥与姐夫壮烈牺牲,她也被敌人很快盯上了。

一天夜里,已经睡下的三妹和姐姐被一阵气势汹汹地砸门声惊醒,姐姐感到事情不妙,让三妹从后门逃走。三妹经过一夜的奔跑,把自己藏在一条山沟里,躲过了敌人的追捕。随后,三妹找到了组织另一秘密联络点的负责人,报告了组织被破坏的消息,请组织做好相应准备。当年年底,三妹报名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女兵。

起初,三妹被分配至31军91师宣传队,任宣传队长,但当她得知只有妇女独立团才能上前线时,便主动要求加入独立团。1935年大年初一,是她19岁生日,也是在这一天,上级同意她的请求,她担任了独立团第一连二排排长,后转为连长。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剪去长发、束好绑腿、背起步枪,三妹和独立团其他女战士一样,刻苦训练,时刻准备打仗。此时,她将哥哥和姐夫牺牲伤痛深埋于心底,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革命理想,至长征过雪山时,她已能用左右手熟练运用双枪。

与许许多多平凡的家庭一样,革命的家庭也有着生儿育女的重任。与刘忠组建家庭的第二年,伍兰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孩子出生不久,伍兰英便背着孩子急行军,结果因为孩子太小、长途奔波,最终夭折在了伍兰英的背上。今天,人们已经不知道伍兰英是如何面对这个失去的孩子,但这背后一定是一个母亲撕心裂肺的巨痛,也正是这巨痛在后来成就了伍兰英“救养子舍亲生”的伟大母爱。

1940年冬,伍兰英生育第二年孩子不久,留守后方,组织安排她照看后方的30多个孩子。当时,后方物资匮乏,为了能让这30多个孩子填饱肚子,伍兰英拿出了亲生儿子的保育费,来给这些孩子买棒子面吃,却舍不得给自己的亲生孩子吃。结果是30多个孩子都好好地活了下来,而自己两岁多的孩子却因为饥饿夭折。

第三个孩子叫青漳,1942年出生于河北涉县。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乖巧可爱,周围的叔叔阿姨都非常喜欢她。但在1946年春节过后不久,小青漳却病了。此时,伍兰英生产过后仅3天,为了给小青漳医病,她冒着漫天飞雪去找丈夫。丈夫听后,二话没说便去为小青漳找大夫,结果是马被累死在雪地里,请到了丈夫,但小青漳却因为缺医少药走了。

就这样,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个接着一个,不到10年时间,伍兰英接二连三地失去了4个孩子,但她却把生的希望一次次留给了战友和同志们的孩子。

甄子明,1917年—2007年,广东省台山县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历任会计、股长、科长、处长、副部长、主任、总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兼后勤部部长等职。1941年,甄子明任抗三团会计,夫人李金雪生下一个儿子。不久,甄子明、李金雪夫妇奉命随部队去华中,可孩子谁来照顾呢?这本来与伍兰英没有多少关系,但她却和丈夫刘忠一起将孩子接了过来。

这个孩子叫甄怀志。为了让甄子明、李金雪夫妇在前线安心,伍兰英一面用保育费抚养甄怀志,一面节衣缩食将自家的津贴为甄怀志买衣添食。几年后,伍兰英又以刘忠儿子的名义送甄怀志读书,直到1949年,甄子明才将甄怀志领回。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新中国成立后,刘忠先后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伍兰英开始转入丈夫的身后,一心支持丈夫的工作,保持着工农本色,毫无官太太、将军夫人的娇柔之气。她与丈夫共育有11个孩子,革命的历程让他们先后失去了5个孩子,但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在他们的孩子中有6个长大成人,都很争气。而他们在战争年代收养和照顾过的那些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有的甚至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都不忘在逢年过节来看看伍兰英,叫她一声“刘妈妈”。

有一位外国作家说:一个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母亲失去孩子,孩子失去母亲了。这种痛苦很强烈、很可怕,它可以动天地泣鬼神,撕肝裂肺。但伍兰英从来不向儿女们讲起这些,1982年临终前,她紧握着丈夫的手,深情地说:“我先走了,三十年后我们在马克思面前重逢。”身后,她在银行里的存款仅4000元,并给儿女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语重心长的嘱咐:热爱祖国,好好做人。

女红军伍兰英:为战友的孩子舍弃亲生孩子,事迹近几年才被人熟知

2002年8月,刘忠将军在北京逝世。几年后,他的女儿刘蒨才在他捐献给博物馆的一个笔记本上读到了这样的信息:“正安生于一九三八年(戊寅年)五月八日,没于四一年十月二十八……在砖壁野战医院;兴安是三九年八月(庚子日),青漳生于四二年(辛巳年)一月十五日,是第三个孩子,青安生于四四年(甲申年)三月十七日……”而人们真正了解伍兰英的事迹是近几年,主要是通过电影《铭心岁月》和《伍兰英》,都是根据伍兰英的事迹改编的革命历史人物传记故事片,英雄母亲的形象因此永远鲜活在了银屏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西部人文地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