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叫媽媽,偉大而無私。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媽媽僅限于自己,或者僅限于自己的孩子。

伍蘭英,四川省蒼溪縣人。四川廣元籍女紅軍,開國中将劉忠的夫人。是有名的紅軍女戰士、雙槍女八路,在殘酷的戰争年代,她自己的孩子夭折,卻收養了戰友的多個子女,演繹了革命年代艱苦歲月裡一段偉大母愛的人間傳奇。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1933年3月,紅四方面軍入川開辟川陝革命根據地,大批婦女投入革命。在組織的堅強上司下,從衆多報名的優秀婦女中挑選出400多人,于在四川省通江縣組建了“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 從此,紅軍第一支正規婦女武裝誕生了。其後,紅軍相繼組建成立了婦女獨立團(一團、二團),1935年2月,在兩個婦女獨立團的基礎上,于旺蒼縣王廟街整編成立婦女獨立師。徐向前元帥在《曆史的回顧》中說,這支英雄的女兵部隊“在川陝時期、長征途中以及西路軍的艱苦歲月裡,頑強戰鬥,英勇不屈,在中國婦女運動的曆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9頁)。

今天,當人們翻開史料就會發現,這支英雄部隊中的很多女兵都來自川西北地區,她們不僅是軍中的花木蘭作戰英勇,事迹和精神值得大書特書,分明還有這樣一個普遍特點,人長得漂亮,歌兒唱得好,像一個個的百靈鳥,在我軍的曆史上留下了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歌。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1937年。延安。一口樸素的窯洞。一對革命戀人走到了一起。新郎劉忠,新郎伍蘭英。組織準許了他們的結婚報告。劉忠用27塊邊币買來了山藥蛋、苞谷面操辦婚禮,上司前來祝賀,但艱苦歲月的婚禮上居然沒有了一塊糖。那就表演個節目吧,開口唱歌成了最友善的。劉忠的聲音粗犷豪放:“有膽革命有膽當,唔怕頸上架刀槍;割去頭顱還有頸,挖去心肝還有腸。”伍蘭英的聲音甜蜜:“妹十八來哥十九,拿起鋤頭去挖藕;隻要哥心會妹意,要當紅軍一起走。”

劉忠,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曆任上杭縣赤衛軍軍需長,紅軍學校排長,紅四軍第三縱隊十九大隊政委,紅一軍團第12師36團政委,第11師33團政委,第二師五團政委,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科科長,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作戰和兩萬五千裡長征。抗日戰争時期,曆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大隊長,第六分校校長,晉豫聯防軍司令員兼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政委,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386旅旅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及開辟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争。解放戰争時期,曆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10旅旅長,第四縱隊參謀長,太嶽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第15縱隊司令員,第18兵團62軍軍長。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這一年,劉忠31歲,伍蘭英21歲,大了伍蘭英整整10歲。人們問伍蘭英:“怎麼愛上劉忠的?”伍蘭英實話實說:“他雖然老實巴交,但會打仗。”革命年代裡的愛情就這麼簡單,愛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理由,僅有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就足夠了。其時,伍蘭英在會計學校工作,學校裡40多位女同僚都有了對象,唯有她還是單身。戰友們便把時任抗大第三大隊大隊長的劉忠介紹給了她,劉忠性格爽朗,做事幹脆利落,一段時間過後,兩人便有了感情,結婚也便水到渠成。

童年的經曆會對人生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愛情無可挑剔的背後是伍蘭英于苦難中的反抗,并是以擁有了革命的理想。1916年大年初一,伍蘭英出生于四川廣元蒼溪縣三川鄉伍家坪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因為在家裡排行老三且是女孩,便有了“三妹”的小名。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3歲時,三妹的母親離開人世;4歲時,三妹的父親又撒手人寰。三妹由此成為了一個失去父母的孤兒,由哥嫂撫養。哥嫂沒有地耕,向地主租田,因為收成不好,付不起租子,到三妹7歲那年已經欠下地主的很多債務。思來想去,沒有還錢的好辦法,哥嫂萬般無奈,将三妹送到地主家幹活抵債。

一個隻有7歲的女孩子能幹什麼呢?但在地主的眼裡,她一定是個勞力。于是,地主家割草、放牛、打掃庭院、打柴燒火煮飯等等這類雜七雜八的事情,都交由三妹來做。不是自己的孩子心不痛,做好了地主不吱聲,做不好面臨的一定是一頓毒打。

七年的風風雨雨,三妹14歲了,身上留下了許多漫長如時光的疤痕。為不再被淩虐,她在一天夜裡趁着月色逃回了哥哥家。哥哥被吓了一跳,她亮出了身上的傷疤,哥哥久久不語,而後想到了姐夫。姐夫叫袁鏡,在昭化,是我秘密的地下黨員。哥哥說:“你逃了出來,地主很快就會追上門的……這年月,窮人都活不下去了,咱就一起逃吧!”随後,兄妹二人一起來到昭化,投靠袁鏡。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經袁鏡介紹,哥哥很快入了黨,三妹則幫姐姐做一些家務,打掃衛生,做飯,照顧孩子。姐夫的家雖不是秘密聯絡點,但有一些地下黨員常常化作姐夫的親戚住進姐夫的家裡,一方面是為躲避民團的搜捕;另一方面是商定一些具體事務。

時間一長,三妹隐約感到了這些人是幹什麼的,甚至與個别人熟悉了起來。大家覺得三妹雖然沒讀過書,卻心思缜密,聰慧靈敏,是個革命的“好苗子”,就推薦她做了地下組織的秘密通信員。在這個崗位上,她工作出色,得到了同志們的一緻認可,之後又推薦她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這時候,她才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伍蘭英,是地下組織的同志們給取的。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三妹很興奮,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對她來說不但是“成人禮”,還意味着她走向了光明的道路,不再是以前在地主家裡任人淩虐女孩子。她如履薄冰,工作更加小心認真,努力向上,并是以擁有了一些學習的機會。然而,好景不長,1932年春,因地下聯絡點内部出現叛徒,哥哥與姐夫壯烈犧牲,她也被敵人很快盯上了。

一天夜裡,已經睡下的三妹和姐姐被一陣氣勢洶洶地砸門聲驚醒,姐姐感到事情不妙,讓三妹從後門逃走。三妹經過一夜的奔跑,把自己藏在一條山溝裡,躲過了敵人的追捕。随後,三妹找到了組織另一秘密聯絡點的負責人,報告了組織被破壞的消息,請組織做好相應準備。當年年底,三妹報名參加了紅四方面軍,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了一名女兵。

起初,三妹被配置設定至31軍91師宣傳隊,任宣傳隊長,但當她得知隻有婦女獨立團才能上前線時,便主動要求加入獨立團。1935年大年初一,是她19歲生日,也是在這一天,上級同意她的請求,她擔任了獨立團第一連二排排長,後轉為連長。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剪去長發、束好綁腿、背起步槍,三妹和獨立團其他女戰士一樣,刻苦訓練,時刻準備打仗。此時,她将哥哥和姐夫犧牲傷痛深埋于心底,一步步實作着自己的革命理想,至長征過雪山時,她已能用左右手熟練運用雙槍。

與許許多多平凡的家庭一樣,革命的家庭也有着生兒育女的重任。與劉忠組建家庭的第二年,伍蘭英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但孩子出生不久,伍蘭英便背着孩子急行軍,結果因為孩子太小、長途奔波,最終夭折在了伍蘭英的背上。今天,人們已經不知道伍蘭英是如何面對這個失去的孩子,但這背後一定是一個母親撕心裂肺的巨痛,也正是這巨痛在後來成就了伍蘭英“救養子舍親生”的偉大母愛。

1940年冬,伍蘭英生育第二年孩子不久,留守後方,組織安排她照看後方的30多個孩子。當時,後方物資匮乏,為了能讓這30多個孩子填飽肚子,伍蘭英拿出了親生兒子的保育費,來給這些孩子買棒子面吃,卻舍不得給自己的親生孩子吃。結果是30多個孩子都好好地活了下來,而自己兩歲多的孩子卻因為饑餓夭折。

第三個孩子叫青漳,1942年出生于河北涉縣。小女孩長得很漂亮,乖巧可愛,周圍的叔叔阿姨都非常喜歡她。但在1946年春節過後不久,小青漳卻病了。此時,伍蘭英生産過後僅3天,為了給小青漳醫病,她冒着漫天飛雪去找丈夫。丈夫聽後,二話沒說便去為小青漳找大夫,結果是馬被累死在雪地裡,請到了丈夫,但小青漳卻因為缺醫少藥走了。

就這樣,令人心痛的悲劇一個接着一個,不到10年時間,伍蘭英接二連三地失去了4個孩子,但她卻把生的希望一次次留給了戰友和同志們的孩子。

甄子明,1917年—2007年,廣東省台山縣人,1938年8月參加革命,曆任會計、股長、科長、處長、副部長、主任、總後勤部财務部副部長、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副司令兼後勤部部長等職。1941年,甄子明任抗三團會計,夫人李金雪生下一個兒子。不久,甄子明、李金雪夫婦奉命随部隊去華中,可孩子誰來照顧呢?這本來與伍蘭英沒有多少關系,但她卻和丈夫劉忠一起将孩子接了過來。

這個孩子叫甄懷志。為了讓甄子明、李金雪夫婦在前線安心,伍蘭英一面用保育費撫養甄懷志,一面節衣縮食将自家的津貼為甄懷志買衣添食。幾年後,伍蘭英又以劉忠兒子的名義送甄懷志讀書,直到1949年,甄子明才将甄懷志領回。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新中國成立後,劉忠先後任西康軍區司令員、川西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伍蘭英開始轉入丈夫的身後,一心支援丈夫的工作,保持着工農本色,毫無官太太、将軍夫人的嬌柔之氣。她與丈夫共育有11個孩子,革命的曆程讓他們先後失去了5個孩子,但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在他們的孩子中有6個長大成人,都很争氣。而他們在戰争年代收養和照顧過的那些孩子,也都長大成人,有的甚至成了祖國的棟梁之材,都不忘在逢年過節來看看伍蘭英,叫她一聲“劉媽媽”。

有一位外國作家說:一個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苦,莫過于母親失去孩子,孩子失去母親了。這種痛苦很強烈、很可怕,它可以動天地泣鬼神,撕肝裂肺。但伍蘭英從來不向兒女們講起這些,1982年臨終前,她緊握着丈夫的手,深情地說:“我先走了,三十年後我們在馬克思面前重逢。”身後,她在銀行裡的存款僅4000元,并給兒女們留下了這樣一句語重心長的囑咐:熱愛祖國,好好做人。

女紅軍伍蘭英:為戰友的孩子舍棄親生孩子,事迹近幾年才被人熟知

2002年8月,劉忠将軍在北京逝世。幾年後,他的女兒劉蒨才在他捐獻給博物館的一個筆記本上讀到了這樣的資訊:“正安生于一九三八年(戊寅年)五月八日,沒于四一年十月二十八……在磚壁野戰醫院;興安是三九年八月(庚子日),青漳生于四二年(辛巳年)一月十五日,是第三個孩子,青安生于四四年(甲申年)三月十七日……”而人們真正了解伍蘭英的事迹是近幾年,主要是通過電影《銘心歲月》和《伍蘭英》,都是根據伍蘭英的事迹改編的革命曆史人物傳記劇情片,英雄母親的形象是以永遠鮮活在了銀屏中。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