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曾指挥二十多万部队,攻打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由于我军的兵力并不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特别是保证首长们的安全,主动选择撤出了延安。但是一年后,我军就打了回来,将延安收复。之后出于种种原因,我军将指挥驻地东移,将西柏坡作为首长们的驻地。然而在西柏坡时期,我军竟也遭敌人重兵围剿过,那么我军是怎么处理的呢?此事件过程和最后结果如何?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一、前方战事吃紧,傅作义为破局密谋突袭西柏坡

时间来到了一九四八年的十月。这时辽沈战役已经打响,我军在东北如同秋风扫落叶之势,对东北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全面进攻。东北地区的敌军犹如丧家之犬,只能蜷缩在长春、沈阳等几个大城市里坐以待毙。战争局势的恶化也让蒋介石心急如焚,他也知道东北基本上是守不住了,于是他主动前往北平,想要与傅作义商讨战争的下一步打算。蒋介石认为,一旦东北失守,华北又能好哪里去?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强强联合,傅作义又该怎么抗衡?

于是他想让傅作义将剩下的五六十万部队调往长江以南地区,增强南方的军事实力,为抵抗解放军南下打基础。傅作义并不同意,因为他在华北地区待了很多年,对这一块地区也是十分的熟悉,不想就这么离开;此外,他早年与老蒋也曾兵戎相向,中原大战中他可是失败的那一方,如果他也去往江南,那他会怎么样?还能像现在这样统领几十万部队吗?

于是傅作义想到了一个奇招,那就是突袭距北平地区不远且守卫不强的西柏坡,争取一口气摧毁我军的指挥部,转变目前战场的不利局势。经过傅作义的劝说后,蒋介石也同意了他的请求,暂缓华北军队向长江以南地区撤军,批准其采取此次行动。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此图为西柏坡我军中央旧址)

二、敌军严格保密,还是被我情报人员截获

其实对于西柏坡,傅作义早就想过突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实现。正好借这次机会,傅作义终于可以大开拳脚。如果能够通过突袭把我军主要的首长全部给控制起来的话,那么对我军可能将会是十分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因此傅作义对于这次战斗看的是十分重要。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为了保证作战能够成功,他准备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这次战斗他出动约10万人的部队,其中包括非常多的机动力十分强劲的骑兵部队。目的是通过发挥这些骑兵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举拿下西柏坡,不给我军援军以反应的机会。不得不说,傅作义此举是招妙棋,当时华北野战军都在各地驻扎,相对来说较为分散。在总部周围的部队并不算多,大约只有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想要抵挡十万人的进攻简直天方夜谭,其他驻扎在各地的部队如果想要赶来增援的话,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两条腿的人始终比不过四条腿的马,敌军行军速度肯定是远高于我军之上的。俗话说“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傅作义深知机会十分难得,表现得非常的谨慎。表面上他对此事件绝对保密,他命令所有作战部队在通过电报传递信息时必须通过加密的方式传送,不给我军截获电报的机会。另一方面,10万人的调动总会引起多方的关注,因此他宣称这十万人是用来保卫阎锡山,好让解放军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

尽管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封锁消息,但是依然是徒劳。我军长年累月培养起来的情报系统终于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保卫了总部首长的安全,还给傅作义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恐怕傅作义后来的起义也与此有一些关系。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傅作义基本准备完毕,于是召集参与此次作战的军师旅高级军官召开了军事会议,对各部队部署了此次作战的详细内容与作战计划。令傅作义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份情报就传到了我军首长那里。也就是说,这场战斗到这时对国民党而言就几乎失去了意义,部队还没出发就已经宣告了失败。那么最后是由谁把情报传出去了呢?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得知此次消息的呢?经过对当时的史料分析、研究与整理,目前社会公认的有四个途径都向我军透露了该情报。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某军官的泄密。鄂友三,骑兵十二旅旅长,这个人是傅作义手下的四大主力之一,曾经跟着傅作义参加过很多次战斗,这次作战他也参加。但是这一次他竟然犯下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竟随口就把这次作战计划轻易泄露出去,我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内就传给了西柏坡。据说西柏坡方面得到消息时,会议刚刚结束了不到三个小时。

傅作义身边的人员。刘光国,一直埋伏在傅作义的参谋处工作,因此部队的很多行动他都能得知消息。抄送电文时,他便得知了此次作战的消息,为了出于安全起见,他把此次作战的一些大致内容给记了下来,然后通过交通站传送到了西柏坡。

军统的我军地下党。此人是国民党打入我军内部的间谍,但实际上是我军地下党员,她平时的工作任务就是潜伏在石家庄地区,观察我军平时的一些动态。

在傅作义召开会议当天,她接到了军统发给她的一则消息,消息显示傅作义可能随时会攻打石家庄,令其提供一些我军布防的情况,以供国民党部队进攻时参考。她便第一时间就将消息上报给了西柏坡。

国民党军的一个后勤补给司令。此人也是我军埋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间谍。因为作战需要,通知他来调拨武器装备,在调拨时他得知了傅作义方面要进攻石家庄的消息,便报告给了西柏坡。

三、我军调兵遣将迎敌,偷袭计划宣告破产

这四个情报,两个是石家庄,两个是指直冲西柏坡而来。虽然不尽相同,但可以得知的是,傅作义将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军在这些情报后立即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在西柏坡周围的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投入战斗。其中七纵负责阻击,而三纵负责增援。为了继续增强我军的整体战力,聂司令一方面调集部队增援,另一方面让部分部队主动向敌军发动进攻,刻意摆出一副入关的假象,从而吸引傅作义的视线,让其首尾不能兼顾。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果然,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受到了一定的抵抗,不仅时间比预计的要晚了一天,而且各部队都停下了行军的脚步。敌十二旅因为孤军深入,与我七纵主力遭遇,被解放军打得是溃不成军。出征不到三天,出征的各部队就遭遇我军的顽强阻击,无法前进。傅作义没有想到,如此机密的作战计划竟落得这个地步。与此同时,我军主席也通过新华社向全社会公开了目前战事的主要内容。傅作义也终于得知原来是走漏了消息。面对严阵以待的我军,突袭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好撤军,灰溜溜地回了北平。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傅作义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情报泄露,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就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

国军局势十分危急。有人说,傅作义手下有60万部队,为什么这次仅出动10万,如果把60万人全部派上战场,就算我军再怎么防御,也很难在西柏坡抵挡60万大军吧。但是,出动六十万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辽沈战役几乎已经宣告结束,东北野战军随时都可以入关赶往平津地区。一旦入关的话,傅作义亦需要非常多的兵力来应对,一旦让解放军知道北平城内空虚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对北平发动进攻。此外,虽然说共有60万部队,但是很多人都是东拉西凑、刚刚应征入伍的,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斗力,因此傅作义能派出10万部队实属不易。

傅作义手握60万大军,欲偷袭西柏坡,为何却会攻不下一个小村庄?

我军高层指挥果断,解放军战术执行力十分到位。在得知敌军进攻的情报之后,我军的部署也是十分的到位和迅速,立马就根据现有的情形做出十分正确的战略选择,从指挥现有部队阻击敌人,到指挥部队增援,再到指挥其他部队主动向敌人发起攻击,战术层次非常的清楚,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让敌军首尾不能兼顾,战斗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同时解放军作战时始终能够保持有序,这样才能让上级的命令更好地贯彻,发挥更好的战斗力。

延安前车之鉴,经验丰富。当初胡宗南攻打延安时,我军就成功脱险,此次也不例外。反而相比较延安那次,我军还有所进步。我军高层进驻西柏坡时,有意地缩减了机关干部人数,这就使得敌军发动攻击时,解放军可以更好的掩护,首长们也可以快速撤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