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买车对于许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早就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让人望而生畏,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有车一族,由于汽车所引发的矛盾也越来越频发。喜提新车本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若是碰上了一个对顾客极尽敷衍的经销商,就难免让许多消费者都觉得怒上心头。

湖南一位车主朱女士就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特别不靠谱的经销商,让自己在买车后狠狠地栽了个跟头。朱女士的座驾是一辆奔驰轿车,自从两年前她花了30万把这辆奔驰提到手之后朱女士就一直对其表现得非常满意。直到两年以后,朱女士第一次把爱车送去做大保养时才发现,这辆车竟然不是自己当初在店里相中的那辆奔驰。
朱女士在工作人员给自己做完保养之后打开汽车引擎盖之后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检查,结果这一查马上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自己发动机上的编号和车架号竟然和当初买车时车行提供给自己的编号完全不同。这让朱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连忙询问车行工作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
车行工作人员在对朱女士的车进行了检查之后又对比了当初的资料,最终才确定,这辆车确实不是朱女士当初买的那辆,她当初提车的时候提错了,只不过另一位开错车的车主也一直没发现这件事,所以才这么糊里糊涂地一直过了两年。
由于这两位消费者在买车时选择的是同样颜色的同一款车型,所以工作人员在提车时就不小心开错了,两位车主提车的时候并没有仔细对车辆进行检查,所以这两年来他们一直开的是对方的车。另一位车主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也和朱女士一起要求车行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但车行的负责人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却表示,既然你们两个的车型都是一样的,两年来又都没发生过故障,那直接换过来不就行了?
不过朱女士却认为两人用车习惯不同,因此对车辆产生的磨损也不一样,折旧费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哪怕两个人买的是同款车型也不能直接换过来了事,车辆的折旧费用和给自己二人带来的不便必须由车行来负责。三方一连进行了好几次协商都没有得到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提议,但朱女士和另一位车主却并不打算就这样放弃。
编者的话:
虽然朱女士的问题没到得到妥善解决,但她的经理却给广大消费者们都提了个醒。当消费者们选好了一款汽车,在提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检查车身表面有无划痕或者其他车漆损伤,同时也要注意车玻璃上的出厂日期,以免买到库存车。此外也不能忘记打开汽车引擎盖检查车架号是否正确,如果在这几项里发现了任何问题,消费者就可以要求车行给自己换一辆新车。
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们打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一定要选择合法合规的方式,优先与售后部门沟通,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还可以联系消费者保护协会进行投诉。